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3篇
  免费   343篇
  国内免费   580篇
测绘学   222篇
大气科学   184篇
地球物理   227篇
地质学   1210篇
海洋学   267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46篇
自然地理   24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重庆城口高燕锰矿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燕锰矿生物标志物特征的研究表明:无论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萜烷还是甾烷特征均反映该矿床生物母源为菌藻类生物.结合该区区域地质背景,推断高燕锰矿形成于深水、还原、偏碱性的盆地斜坡环境.而在高燕锰矿的形成过程中,无论是矿质的初始富集阶段还是最终成矿,生物、有机质均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2.
针对整个渤海海域悬浮泥沙季节变化及其影响机制的数值研究相对缺乏且机制尚不清晰,基于ROMS三维海洋模型对渤海海域水动力环境与悬沙分布开展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渤海海峡环流终年“北进南出”,夏季环流明显强于冬季,并呈现外围逆时针环、内部顺时针环的“双环”结构。渤海中部海域在夏季存在明显的温跃层现象,其强度分布与等深线较为一致,温跃层在4月开始形成,7月最强。渤海表层悬沙分布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冬季悬沙浓度最大,秋季次之,春季再次之,夏季最小。控制悬沙浓度的波流底切应力在秋冬季节较大,春夏相对较小,且流致切应力始终在波流切应力中占主导地位。秦皇岛海域悬沙浓度常年偏低的主要原因是位于M2无潮点附近,属于弱潮流区,底层流速相对较小,底部沉积物发生再悬浮概率较小。夏季温跃层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底边界层流速,增大了流速的垂向梯度,对底部悬浮泥沙的向上扩散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温跃层的存在是造成夏季表层悬沙浓度最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83.
红树林海洋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活性物质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广西北部湾红树林海洋淤泥中分离筛选到270株海洋细菌,用喉癌细胞Hep-2的细胞毒作用为筛选模型,用SRB法检测这270株海洋细菌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活性,其中13株呈阳性反应。依据形态和生理生化反应特征及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其中一株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PLM4。取该菌株液体培养上清液,检测对人喉癌细胞Hep-2的生长抑制率为63.9%,经过凝胶过滤层析分析获得2个活性峰,其中活性高的峰估计平均分子量为116kd。采用经典显色反应法初步判断该活性物质为多糖。  相似文献   
984.
冀北滦平盆地火斗山乡张家沟大北沟组一大店子组剖面连续、出露好、沉积序列全、化石十分丰富。介形类的研究可划分为1个延限带、4个组合带和7个亚带。其中第1(Luanpingella-Torinina-Eoparacypris)组合带及所包含的1、2(Luanpingella posta-cuba和Torininaobesa)亚带,分布于大北沟组,显示了晚侏罗世晚期的特征。第Ⅱ一Ⅳ(Yanshanina-Cypridea-Rhinocypris,Cypridea-Yanshanina-Timiriasevia和Cypridea sulcata-C shanyingensis)组合带及所包含的3-7(Cypridea stenolonga,C xitaiyangpoensis,Cluanpingensis,Csulcata和Cshanyingensis)亚带分布在大店子组,Cypridea开始并相继大量出现和繁盛,明显地具有早白垩世早期的特征。故侏罗系—白垩系的界线应置于第1组合带与第Ⅱ组合带,即第2亚带与第3亚带之间。  相似文献   
985.
水下滑翔机其通过集成生物、化学、物理传感器可以测量如温度、盐度、溶解氧等多种海洋基础水文要素,其利用卫星定位系统获得实际出水速度和理论出水模型获得理论出水速度之差可以计算深度平均流,。本文利用海翼水下滑翔机获得温盐场及卫星定位数据评估深度平均流,结果显示利用温盐场获得深度平均地转流与水下滑翔机获得深度平均流相关系数0.95,表明其流场的一致性,同时根据船载观测ADCP误差分析法估算深度平均流误差约为0.036 m/s。借助深度平均流可以估算绝对地转流,包括正压地转流和斜压地转流。在零动力面的假设下,我们选取了海翼号水下滑翔机在南海的一组实验对流量误差进行了评估。该实验为2019年1月3日-2月16日海翼号水下滑翔机自南向北穿越西沙群岛附近一个中尺度涡观测。观测结果表明,该中尺度涡为冷涡流核,在涡心以南,绝对地转流为东向流,最大流速约为0.48 m/s;涡心以北,绝对地转流为西向流,最大流速约为0.47 m/s,稍弱于南侧。受不均匀时空观测计划影响,本文未对流量做出估计。  相似文献   
986.
Jinta Nanshan Fault is an important fault in northeast front of Qing-Zang Plateau, and it is crucial for determining the eastern end of Altyn Tagh Fault. However, there is still debate on its significant strike-slip movement.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Late Quaternary activity of Jinta Nanshan Fault and its geological and geomorphic expressions by interpreting aerial photographs and high-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s, surveying and mapping of geological and geomorphic appearances, digging and clarifying fault profiles and mapping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topographies, then we analyze whether strike-slip activity exists on Jinta Nanshan Fault. We get a more complete fault geometry than previous studies from most recent remote sensing images. Active fault traces of Jinta Nanshan mainly include 2 nearly parallel, striking 100°~90° fault scarps, and can be divided into 3 segments. West segment and middle segment form a left stepover with 2~2.5km width, and another stepover with 1.2km width separates the middle and east segment. We summarize geomorphic and geologic evidence relating to strike slip activity of Jinta Nanshan Fault. Geomorphic expressions are as follows:First, fault scarps with alternating facing directions; second, sinistral offset of stream channels and micro-topographies; third, pull-apart basins and compressive-ridges at discontinuous part of Jinta Nanshan Fault. Geologic expressions are as follows:First, fault plane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extremely high fault plane angle, unstable dip directions and coexistence of normal fault and reverse fault; second, flower structures. Strike-slip rate was estimated by using geomorphic surface age of Zheng et al.(2013)and left-lateral offset with differential GPS measurements of the same geomorphic surface at field site in Fig. 4e. We calculated a strike-slip rate of (0.19±0.05)mm/a, which is slightly larger than or almost the same with vertical slip rate of (0.11±0.03)mm/a from Zheng et al.(2013). When we confirm the strike-slip activity of Jinta Nanshan, we discuss its potential dynamic sources:First, eastern extension of Altyn Tagh Fault and second, strain partitioning of northeastward extension of Qilian Shan thrust belt. The first one is explainable when it came to geometric pattern of several E-W striking fault and eastward decreasing strike slip rate, but the former cannot explain why the Heishan Fault, which locates between the the Altyn Tagh Fault and Jinta Nanshan Fault, is a pure high angle reverse fault. The latter seems more explainable, because oblique vectors may indeed partition onto a fault and manifest strike-slip activity.  相似文献   
987.
为促进鲁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查清该区生态地球化学环境,迫切需要开展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鲁西北覆盖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以区域地球化学方法为主体,结合土壤地质、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灾害地质、地球物理、遥感地质、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对该区的区域农业、城市、主要名特优产区、主要地方病流行区等地域的生态地球化学环境进行评价;建立鲁西北覆盖区多层次生态地球化学信息系统,为山东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区域生态地球化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988.
爆发性气旋又称“气象炸弹”,定义为在考虑地转调整到60°N时气旋中心气压加深率大于1 hPa/h的快速发展的气旋,具有中心气压急剧降低、强度急剧增大的特点,多发于洋面上,对海上航行安全及沿岸人民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近几十年来,众多学者对爆发性气旋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爆发性气旋的气候学特征、结构特征和发展机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同时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前人对爆发性气旋的研究工作,系统地回顾和总结了爆发性气旋的研究进展,希望能够为将来对爆发性气旋的研究工作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989.
笔者根据地壳表层地质构造和地震地质研究与地震测深和大地电磁测深成果,运用现代构造解析理论与方法,论证了汶川8.0级特大地震的深部构造环境,探讨了汶川8.0级特大地震震源区的地震断裂和震源断裂基本特征与相互关系,及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问题。笔者认为龙门山碰撞造山带深处隐伏壳幔韧性剪切带可能是汶川8.0级特大地震主震区的震源断裂,而地壳表层发育的映秀断裂带、北川断裂带和彭县—灌县断裂带等可能是汶川8.0级特大地震主震区的地震断裂,该区震源断裂与地震断裂既有显著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研究表明,在印度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对欧亚板块俯冲碰撞的动力学作用下,形成上扬子地块向青藏高原东缘碰撞—楔入以及青藏高原东缘向东仰冲,深部向东俯冲的动力学态势,造成龙门山碰撞造山带切割莫霍界面的壳幔韧性剪切带向中上地壳扩展,应力高度集中与能量快速释放破裂,从而引起汶川8.0级特大地震的发生,以及大型同震地表破裂带的形成。探索震源断裂与地震断裂区别与联系,对进一步研究地震机制与发震动力学以及防震减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0.
对松辽盆地钱家店凹陷铀成矿作用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家店凹陷中的含矿层位主要为上白垩统姚家组,前人认为其中的红色砂岩为原生成因,但大量的证据证实砂岩原生应以灰色为主,红色砂岩为后生氧化蚀变造成,并控制着钱家店铀矿床铀矿化的产出。在此基础上建立该矿床的后生蚀变分带,依次为红色蚀变带、黄色蚀变带、灰白色蚀变带、过渡带、原生带,红色蚀变带为主要的氧化带,铀矿化主要集中在过渡带。平面上铀矿化主要分布于层间氧化带前锋线附近的位置,并在氧化舌状体的前端和两个氧化舌状体之间存在铀的富集。文章最后还建立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并对区域上层间氧化带的展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