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3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515篇
测绘学   184篇
大气科学   116篇
地球物理   159篇
地质学   1061篇
海洋学   21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20篇
自然地理   30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71.
基坑开挖对近邻运营地铁隧道影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峰  庞晋  徐云福  杨开放 《岩土力学》2016,37(7):2004-2010
对某邻近基坑开挖的地铁隧道的水平位移和沉降的时空分布做了深入分析。由于软土的蠕变效应,应考虑基坑分块开挖的先后顺序造成的时空效应的影响,以及基坑围护体系的水平支撑结构对土体位移的限制作用。基坑开挖对邻近地铁隧道的影响范围为2.5倍开挖深度,而对于远基坑的右线,影响范围更低,甚至低至1.5倍开挖深度。将基坑和隧道的监测数据联系分析,得到比值与水平距离的关系曲线,将基坑监测数据代入拟合公式,对地铁水平和垂直位移进行估算。隧道水平位移与邻近的同深度土体水平位移的比值(?),其最大累计位移点的? 较多地处在0.60~0.65范围,在底板浇筑都已完成后,稳定在0.60。隧道沉降与邻近地表沉降的比值(?),其最大累计沉降点的?,较多地处在0.50~0.60间,底板浇筑完成后,稳定在0.52±0.05水平。  相似文献   
972.
为了从理论上判别和度量无衬砌浅埋土质隧道的稳定性,考虑拱形隧道洞身范围斜向滑裂面作用,采用极限平衡法导出隧道发生整体失稳时的极限超载与稳定安全系数理论解,并通过既有典型加载试验进行验证。浅埋隧道极限超载理论解与典型加载试验结果较接近,在此基础上,将抗滑力与滑动力之比定义为整体稳定安全系数,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稳定安全系数随黏聚力、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增大,黏聚力对其影响显著,而内摩擦角对其影响不显著;稳定安全系数随隧道跨度、覆跨比、超载的增大而减小,但超载越大对稳定安全系数影响越小;随着高跨比的增大,若黏聚力较低则安全系数减小,若黏聚力较高则安全系数先增大后减小。通过典型的加载试验对整体稳定安全系数进行了校验,表明稳定安全系数计算值基本满足工程允许误差要求。  相似文献   
973.
三道湾子金矿位于大兴安岭燕山期成矿带东南部,为典型的石英脉型岩金矿床.通过对含矿石英脉、石英脉围岩及同期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探讨了石英脉围岩及同期火山岩的成矿地质构造背景.证据表明三道湾子岩金矿成矿母岩的地球化学成分类似埃达克岩,或有学者所称的“C型埃达克岩”.成矿流体同成矿母岩可能同时形成于来自上地幔的的玄武岩,为上地幔玄武岩底劈上侵到加厚的地壳(>50 km)底部导致下地壳基性岩部分融熔形成的,其成因并非可以用浅成低温热液作单一解释.  相似文献   
974.
在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段砂岩储层特征、主控因素及地层埋藏史和成岩史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石油地质理论,应用数理统计方法,以现今孔隙度为约束条件,将孔隙度演化分为孔隙度减小和孔隙度增大2个过程,分别建立研究区长8段砂岩储层从埋藏初始至现今的孔隙度随埋藏深度和地史时间变化的演化模型。结果表明:孔隙度定量演化模型为一个四段式分段函数。机械压实阶段为孔隙度减小模型,是以埋深为自变量的连续函数;压实和胶结作用阶段为孔隙度减小模型,是对埋深和埋藏时间的连续函数;次生增孔是由于地层酸性流体的溶蚀作用而产生的,主要发生在70℃~110℃的温度窗口内,因此溶蚀阶段为孔隙度增大模型,是对埋深和埋藏时间的复合函数;溶蚀阶段结束后,地层孔隙度处于压实和保持阶段,该阶段为孔隙度减小模型,是对埋深、埋藏时间及增孔量的叠加复合函数。最后进行实例验证,发现在研究区建立的砂岩孔隙度定量演化模型符合地质实际,可以推广应用到研究区任一地层孔隙度计算,为孔隙度预测提供定量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75.
基于巴西陆上沉积盆地基础地质条件,以石油地质理论为指导,运用分析、类比的方法划分盆地类型,并对各类盆地生储盖组合及油气成藏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南美地台经历复杂的构造演化,在巴西境内形成元古宙叠合、显生宙克拉通和中生代萎缩裂谷3大类盆地。元古宙盆地以地层年代久远、构造演化复杂、烃源岩热演化漫长为特征。显生宙克拉通盆地呈现“先断后坳”的演化特征,主体地层序列形成于古生代,有一套普遍发育且受侵入岩影响的烃源岩。中生代萎缩裂谷盆地基础及油气地质两方面均呈现断陷湖盆的特征。通过对巴西陆上盆地区域演化、类型划分、地层及构造特征、生储盖层和成藏特征等方面的探讨,可为中国海外油气区域优选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76.
针对普通神经网络模型存在预测精度低等问题,采用粒子群优化神经网络权值和阈值的预测方法,建立基于该方法的BP神经网络高程异常拟合模型。为克服粒子群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提出并建立改进算法,即先用混沌变量初始化粒子位置,当出现早熟收敛时,对局部较优的部分粒子和全局极值采用混沌优化策略,从而提高了模型的训练精度。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更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77.
东天山阿拉塔格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中天山地块南缘大黑山地区的阿拉塔格花岗岩体,岩性主要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组成,岩石具有高硅(w(SiO2)为66.29%~77.47%)、富碱(w(Na2O+K2O)为6.75%~9.93%)、高铝(w(Al2O3)为10.97%~14.40%)、低Sr(w(Sr)为(28.78~153.00)×10-6,平均为99.23×10-6)、低Ti(w(TiO2)为0.09%~0.77%)的特征。岩石的A/CNK值为1.19~1.50,为钙碱性过铝质岩石;岩石Eu亏损(δEu=0.19~0.51)、LREE富集(LREE/HREE= 6.80~8.45,(La/Yb)N= 6.06~9.03),明显富集Rb、Th、K、Hf(Zr)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岩石的Ba含量较低,并具有明显的Sr负异常。结合区域地质特征,通过岩石的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综合分析,认为该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环境,且为壳幔混源的岩浆多期次侵位的复合岩体。  相似文献   
978.
如何对传感器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并用于发现来实现高级的信息共享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传感器的建模现状和发现机制现状,选择传感器模型语言(Sensor ML)实现传感器信息的建模。针对Sensor ML用于发现机制的Profile规则,提出了面向处理的传感器抽象模板建模方法。并且使用传感器实例注册(Sensor Instance Registry,SIR)客户端传感器信息模型。基于本文提出的方法,采用自主设计开发的传感器建模软件SensorModel完成了对传感器的快速实例化建模,应用SIR客户端完成了对所建传感器信息模型有效的注册和发现。  相似文献   
979.
ESRI公司提供的ArcGIS Desktop广泛应用于雷电分布数据的处理与显示上,但是由于不能进行批处理,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根据国家级雷电数据库中的雷电分布数据,进行密度分析处理后得到样本空间内的格点处密度值。为得到连续的栅格数据,以IDW插值算法为基础,基于ArcGIS Engine组件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一种雷电分布数据的批量密度处理方法。对样本空间内的雷电分布数据进行检索,重新组织数据格式并进行批量插值操作,将结果以图形化的形式显示。在8月中旬"海葵"台风影响下的华东地区雷电密度分布处理的应用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得到大批量可信度较高的雷电密度分布数据。  相似文献   
980.
盈江5.8级地震的震害特征及破坏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盈江5.8级地震震区的建(构)筑物、生命线系统和水利设施的概况,阐述了各类建(构)筑物、生命线系统和水利设施的震害特征及破坏机理.最后提出了震区在恢复重建与规划发展时的建议、建(构)筑物在选址、施工、抗震设防方面的经验教训、各类建(构)筑物加强抗震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