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6篇
  免费   296篇
  国内免费   517篇
测绘学   184篇
大气科学   117篇
地球物理   160篇
地质学   1061篇
海洋学   21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20篇
自然地理   30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正>Superimposed basins in West China have experienced multi-stage tectonic events and multicycle hydrocarbon reservoir formation,and complex hydrocarbon reservoirs have been discovered widely in basins of this kind.Most of the complex hydrocarbon reservoirs are characterized by relocation,scale re-construction,component variation and phase state transformation,and their distributions are very difficult to predict.Research shows that regional caprock(C),high-quality sedimentary facies(Deposits,D),paleohighs(Mountain,M) and source rock(S) are four geologic elements contributing to complex hydrocarbon reservoir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western superimposed basins.Longitudinal sequential combinations of the four elements control the strata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 formation,and planar superimpositions and combinations control the range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 and their simultaneous joint effects in geohistory determine the time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 formation.Multiple-element matching reservoir formation presents a basic mode of reservoir formation in superimposed basins,and we recommend it is expressed as T-CDMS. Based on the multiple-element matching reservoir formation mode,a comprehensive reservoir formation index(Tcdms) i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to characterize reservoir formation conditions, and a method is presented to predict reservoir formation range and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in superimposed basins.Through application of new theory,methods and technology,the favorable reservoir formation range and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in the Ordovician target zone in Tarim Basin in four different reservoir formation periods are predicted.Results show that central Tarim,Yinmaili and Lunnan are the three most favorable regions where Ordovician oil and gas fields may have formed.The coincidence of prediction results with currently discovered hydrocarbon reservoirs reaches 97%.This reflects the effectiveness and reliability of the new theory,methods and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922.
研究区位于北祁连山西段,区内出露有南北2个火山穹窿,分别为南侧的清水沟—香子沟火山穹窿和北侧的大柳沟—白柳沟火山穹窿;北侧穹窿中已发现的矿床均产出于穹窿周边,而南侧穹窿中目前发现的矿床产出于穹窿的中心,研究认为矿床与火山穹窿关系十分密切。矿田中铜多金属矿床均产出于酸性火山岩中, LA ICP MS单颗粒锆石U Pb测年,获得含矿酸性火山岩成岩年龄为(502.6±3.1)Ma,表明清水沟—白柳沟矿田成岩成矿时代为中寒武世,含矿火山岩系形成环境为大陆裂谷环境,是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裂解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23.
西南喀斯特地区几种主要土地覆被下土壤CO2-C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营养元素流失形势严峻,揭示不同土地覆被下土壤CO2-C的释放规律,是认识喀斯特这一特殊环境诸多营养元素循环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贵州喀斯特地区4种不同土地覆被下的土壤CO2-C释放通量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的土地覆被下土壤CO2-C释放通量有显著的差别,其释放顺序为:森林((134.1±78.8)mg/(m^2·h))〉次生林((70.8±122.3)mg/(m^2·h))〉玉米地((55.5±78.0)mg/(m^2·h)1〉烧荒地((35.5±91.4)mg/(m^2·h))。各样点季节变化都比较明显,夏季平均排放量最高,冬季最低。(2)凋落物对森林土壤CO2-C释放的影响较大,有凋落物覆盖的土壤CO2-C释放量((134.1±78.8)mg/(m^2·h))高于无凋落物覆盖的林地土壤((111.2±80.3)mg/(m^2·h)),凋落物分解对森林土壤CO2-C释放总量的贡献约占17%。基于地面气温,计算得出森林和森林(无凋落物)的研。分别为1.92、2.10。(3)除次生林和烧荒地外,其余各样地CO2-C释放通量均与土壤各层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绝大多数样地与土壤湿度(WFPS)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924.
付锁堂  邓秀芹  庞锦莲 《沉积学报》2010,28(6):1081-1089
晚三叠世延长组长6、长7油层组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部深水区稳定发育厚层砂岩,局部地区连续厚度可达上百米。在盆地西南沉积体系,巨型砂带北西—南东向平行于相带界线展布,与三角洲前缘砂体呈现出“断根”的现象;在东北沉积体系,砂带围绕三角洲呈群状、带状分布。厚层砂体成因复杂,总体上可称作深水重力流—牵引流沉积复合体,包括滑塌砂体、砂质碎屑流砂体、浊积砂体、三角洲砂体及底流改造砂体5种成因类型,其中以重力流沉积组合为主,但白豹及其北部主要为三角洲沉积夹重力流沉积。不同成因的砂体纵向叠加,横向复合连片形成了稳定分布、规模宏大的砂带。厚层砂体的形成、展布方向、分布范围主要受控于沉积物的供给速率、湖盆底形及构造活动等因素。  相似文献   
925.
黄河中游晋陕峡谷段全新世晚期洪水滞流沉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黄河晋陕峡谷的深入调查研究,在延长永和县河段发现了典型的全新世晚期洪水滞流沉积剖面。在野外考察中,对沉积物的宏观特征和沉积环境及其分布特征进行观察,并进行了系统采样。在实验室对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成分、磁化率、烧失量、CaCO3含量等测定。通过综合分析论证,表明黄河中游晋陕峡谷全新世晚期洪水滞流沉积物以粉砂为主,细砂含量次之,粘粒含量很少,分选性好,磁化率很低。其沉积学分类为细砂质粉砂,是黄河洪水悬移质泥沙在高水位滞流环境下的沉积物。将其与典型的全新世风成黄土和古土壤进行对比,可知其粒度成分比黄土和古土壤更粗,粒级分布更为集中。此外,将其与延河郭家川全新世洪水滞流沉积物对比,发现其粒度频率分布基本相似。该研究结果对于揭示黄河中游洪水水文泥沙特性及其历史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6.
山东省黄河下游部分县市地氟病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以山东省黄河下游地方性氟中毒流行地区的部分县市氟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结果为例,从土壤、饮用水及农作物三方面探索了地氟病与生态地球化学环境的关系,认为调查区内地方性氟中毒与土壤和饮用水关系密切。在回顾与总结以往地氟病地质工作的基础上,探索了当前地氟病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尽快开展专门性地氟病地质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27.
杨洪森  庞航 《贵州地质》2023,40(1):49-55
土地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在闭坑的露天煤矿中,对矿山地形地貌、土地资源、生态植被等影响较大,为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应积极采取自然恢复、辅助再生、生态重建等措施,及时对损毁区域进行生态修复,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煤炭开采扰动区域的地质环境达到稳定、损毁土地得到治理利用、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恢复和提升、废弃资源得到综合利用等目标。本文以黔北某露天煤矿为例,通过采取生态重建技术该露天煤矿进行修复,恢复耕地33682 4 hm2,林地14262 6 hm2,农村道路1389 7 hm2,公路用地0271 8 hm2。通过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等生态重建技术对矿山损毁区进行修复,以期为同类型矿山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28.
 对关中盆地东部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YHC剖面)常量元素分析,发现:YHC剖面化学组成以SiO2、Al2O3和CaO为主,三者平均含量的总和达774.1 g·kg-1,元素含量SiO2 >Al2O3>CaO>Fe2O3>MgO>Na2O>K2OTiO2; 相对黄土L1,Ca、Na、Mg在S0中相对迁移,且Ca、Na淋溶强烈,K、Fe、Al在S0中相对轻微富集; 关中平原东部风化程度弱,处于较弱的脱Ca、Na初级风化阶段(并且可能在沉积源区就已经发生),伴有碳酸盐的淋溶。CIA等揭示的YHC剖面各层的风化顺序S0>Lt>L0>TS>L1UCC,与关中西部扶风和黄土高原中部庄浪相比,关中平原东部的风化程度居中。CIA对气候的响应灵敏,揭示出早全新世风化渐强气候变暖,中全新世风化最强气候暖湿,晚全新世以来风化程度骤然减弱气候恶化,对次一级的气候事件也有反映。  相似文献   
929.
全国地质资料馆网站访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万瑞数据TM互联网全数据整合应用平台,对全国地质资料馆网站在2009年8月5日0时至9月4日24时之间的独立用户数、页面浏览量、访问次数、访问深度、访问频率、平均访问停留时长6个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网站访问者主要为专业人员,用户来自以北京为主的国内3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以美国为主的12个国家;网站的页面浏览量虽少,但访问深度和停留时长较强,用户的粘性较好,远大于媒体型网站的用户访问粘度。网站存在访问人员数量较少、关键词专业性强、用户分布不均衡、网站内容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建议网站采取适时更新内容、创新表现形式、加强宣传等措施,以吸引更多的用户访问。  相似文献   
930.
准确识别土壤异常元素的成因和来源,识别其地质背景来源与人为污染的叠加量,可以为土壤污染评价与地球化学预警提供重要依据。利用山东省黄河沿岸土壤剖面的测量资料,根据土壤常量组分对微量元素含量具有决定性制约作用的特点,建立了利用土壤常量组分含量预测微量元素背景含量的数学方法,依据实测值和预测理论值可以定量地评价土壤人为叠加量,是评价土壤污染程度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