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34篇 |
免费 | 301篇 |
国内免费 | 56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92篇 |
大气科学 | 124篇 |
地球物理 | 168篇 |
地质学 | 1149篇 |
海洋学 | 234篇 |
天文学 | 5篇 |
综合类 | 120篇 |
自然地理 | 30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52篇 |
2022年 | 129篇 |
2021年 | 99篇 |
2020年 | 89篇 |
2019年 | 106篇 |
2018年 | 81篇 |
2017年 | 80篇 |
2016年 | 89篇 |
2015年 | 86篇 |
2014年 | 96篇 |
2013年 | 107篇 |
2012年 | 126篇 |
2011年 | 124篇 |
2010年 | 157篇 |
2009年 | 123篇 |
2008年 | 134篇 |
2007年 | 102篇 |
2006年 | 111篇 |
2005年 | 84篇 |
2004年 | 75篇 |
2003年 | 60篇 |
2002年 | 46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30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6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2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172.
湘南是南岭有色、稀有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育多种类型锡多金属矿床,目前对于不同类型锡石的流体来源、成分和物理化学条件差异,尚不清楚。选择湘南地区香花岭、芙蓉和红旗岭锡多金属矿床,采集接触矽卡岩型、远端矽卡岩型、云英岩型、绿泥石脉型和石英脉型5种不同类型锡石,开展阴极发光(CL)显微结构、年龄、原位微量元素等研究,探讨不同类型锡石结晶过程控制因素。红旗岭钨锡矿床锡石LA-ICP-MS U-Pb年龄为153.7±2.4 Ma。湘南不同类型锡石CL图像颜色变化主要与Ti和Nb、Ta相对含量有关,含CL激发剂Ti含量高则CL图像颜色浅,含CL抑制剂Nb、Ta高则CL图像颜色较深。不同类型锡石的Zr/Hf值反映了围岩地层的同化混染和流体演化程度。其中矽卡岩型和石英脉型锡石Zr/Hf值高于成矿岩体,受地层的影响较大,云英岩型和绿泥石脉型锡石Zr/Hf值则低于成矿岩体,表明其具有较高的流体演化程度;绿泥石脉型和石英脉型锡石原生与次生结构发育完全相反的Fe、W、U含量及Zr/Hf值变化趋势,可能分别代表了大气水加入和脉冲式岩浆流体。 相似文献
173.
欧亚大陆史前文化交流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尤其是“一带一路”的国家倡议提出后,青藏高原重要的地理位置确定了其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基于自然地理因子和不同时期遗址点,在最低成本的控制下实现节点间累积联结的方法,使用GIS(R语言)工具进行空间数值计算,将其结果作为史前时期(新石器—青铜时期)的交流路线。本文重建新石器时期路线27条,总距离约为6000 km;青铜时代30条,总距离约为7800 km。路线的形态由新石器时期的东北—东部—东南—西南边缘呈月牙形环绕发展至青铜时期的由边缘延伸至腹地呈网络化发展的趋势,这是由高原边缘的交流逐步演化成边缘—腹地的交流、并不断强化的表现。重建路线验证了由考古证据支持的农业、驯化动物、彩陶、青铜技术在高原的传播路线,并将其具体化。此外,明确了高原史前交流路线的发展和演变宏观上是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受到种植农业技术、驯化动物的传入以及战争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74.
全程注浆在隧道穿越既有建筑物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厦门市成功大道工程是福建省2005年重点建设项目,项目由多座立交和两条特长城市隧道组成,其中莲前至梧村山隧道里程长度为3 700 m,采用双洞双向6车道标准.隧道在埔南工业区的685 m段采用跨度达34 m的浅埋连拱结构穿越地面67栋密集建构筑物.洞项至地表的覆盖层只有7~24 m,水文、地质较差,洞顶基本为杂填土和残积亚黏土层,洞底多为全、强风化花岗岩,地下饱和水位高(局部洞身地处海平面以下20 m左右),施工风险极大.为了保证既有地面建构筑物的安全,提出了以过程控制和过程恢复为核心的全过程注浆方案,并预留104#和105#拆迁房为试验楼,采取地面注浆和洞内注浆的方法来进行过程控制和房屋抬升的试验.在现场试验中,根据全过程注浆的思路,提出了建筑物安全风险控制标准.通过室内试验比较了不同浆液的注浆效果,分析实际施工中房屋摹础改造和地基注浆加固、动态跟踪注浆以及工后房屋恢复抬升的特点和效果.在注浆过程中进行实时的信息反馈和分析,进而了解注浆工艺和参数与地层加崮效果和建筑物抬升效果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试验结果为隧道后续穿越建构筑物施工提供经验和指导,研究思路可为类似的隧道穿越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5.
北疆沙尔布尔提山地区早泥盆-早石炭世沉积相、物源演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准噶尔西北部沙尔布尔提山地区下泥盆统到下石炭统的沉积可划分为滨海相和海岸平原相。其中下泥盆统和布克赛尔组底部的乌图布拉克亚组为滨海碎屑岩相,曼格尔亚组为滨海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相,芒克鲁亚组为滨海碳酸盐岩相。中泥盆统呼吉尔斯特组为海岸平原相。上泥盆统洪古勒楞组底部为海岸平原相,向中部过渡为滨海碳酸盐岩相,顶部为滨海碎屑岩相。下石炭统黑山头组为滨海碎屑岩相。下泥盆统和下石炭统的古流向总体从北向南,显示研究区以北地区为物源区,即成吉斯-塔尔巴哈台褶皱带。结合沉积相的研究成果,本区可能属成吉斯-塔尔巴哈台褶皱带以南的晚古生代陆缘区。物源演变趋势分析揭示早泥盆世成吉斯-塔尔巴哈台带中的早古生代岛弧发生隆起,为乌图布拉克亚组提供成熟度很低的碎屑物质。随着岛弧被剥蚀殆尽,中、晚泥盆世呼吉尔斯特组和洪古勒楞组沉积时转而接受岩屑型再旋回造山带的物源供应,而早石炭世的物源则为过渡型再旋回造山带区。这种物源变化反映了成吉斯-塔尔巴哈台褶皱带的建造特征和隆起过程。 相似文献
176.
A small armed dinoflagellate bloomed in the aquaculture ponds off the coast of Liaodong Bay, Bohai Sea of China,resulting in heavy mortalities of the cultured prawns(Penaeus japonicus) and larvae of Chinese mitten handed crabs(Eriocheir sinensis). The bloom-forming species was successfully isolated, and cellular morphology of the specimen was consequently investigated through light, fluorescent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small((14.4±1.6) μm in length) ellipsoid cells show typical Heterocapsa thecal plate arrangement(Po, cp, 5′, 3 a, 7′′, 6 c,5 s, 5′′′, 2′′′′). The episome is evidently bigger than the hyposome. One to three spherical pyrenoids are located above or beside the large elongated nucleus. The body scale is characterized by a triangle basal plate with one central upright and nine peripheral spines. Above all, Heterocapsa bohaiensis could be distinguished from other Heterocapsa species b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cell size, morphology, cellular structure and body scale. Sequence analyses of both ITS and LSU regions reveal the significant genetic divergence between H. bohaiensis and other established species in this genus, further supporting novelty of this species. Noticeably, different sample treatment methods resulted in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of the apical pore complex(APC) of H. bohaiensis, which needs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future study. 相似文献
177.
178.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中国西北地区晚第四纪沉积地层中检测出一类特殊的类脂物分子--一元正脂肪酸酰胺.根据其碳数分布特征及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一元正脂肪酸酰胺来源于各种生物体,产生于生物的某些生理活动过程,而不是来源于石油残余物及各种可能的污染.通过对比3个不同区域相近时期古湖相及黄土沉积地层中的脂肪酸酰胺分布特征,认为柴达木盆地可能不是黄土沉积的主要物源区,而额济纳盆地及邻近区域对黄土堆积有着重要的贡献或具有相同的物源.典型黄土沉积地层中UFAA值(不饱和与饱和脂肪酸酰胺相对含量的比值)与粒度、磁化率等指标具有很好的可对比性,特别是在相对暖湿阶段UFAA值呈现了明显的低值.这一现象表明脂肪酸酰胺在沉积地层中的变化受控于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成岩作用强度的变化,从而记录了气候变化信息.通过研究,认为生物生理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元正脂肪酸酰胺与构成细胞膜的类脂物分子一样,可记录古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79.
仿鱼尾潜器推进系统的水动力分析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以开发适用于小型潜器的仿生操纵与推进系统为研究背景 ,对金枪鱼的月牙形尾鳍进行水动力分析。文中将金枪鱼的尾鳍处理为在做横移和摇摆的耦合运动的同时 ,以某一匀速向前运动的月牙形刚性尾翼。计算中应用了双曲面元和压力库塔条件 ,利用面元法计算分析该三维尾翼的非定常水动力性能。探讨了前进速度、横荡和摇首的幅度、频率及其相位差对推进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