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3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515篇
测绘学   184篇
大气科学   116篇
地球物理   159篇
地质学   1061篇
海洋学   21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20篇
自然地理   30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西藏大冈底斯北部金属矿床成矿系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近年西藏自治区矿产资源大调查的资料与西藏自治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研究获得的系统、详细的矿产资源资料,编写论述了西藏大冈底斯北部(包括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北冈底斯成矿带、中冈底斯成矿带三个成矿带)的矿产地质特征及成矿分布规律与成矿系列。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包括燕山早期(洋盆形成时期,如东巧铬矿)及燕山中晚期(陆内俯冲挤压时期,如屋索拉金矿)岩浆作用有关矿床成矿系列和那曲-洛隆盆地与喜马拉雅期流体作用有关(如纳多弄铅矿)矿床成矿系列;北冈底斯成矿带矿床主要分布在申扎—嘉黎一线的北部地区(亦称冈底斯北矿带),包括玉古拉镍矿(燕山早期,岩浆岩型)、舍索铜矿(燕山中晚期,矽卡岩型为主)、尤卡朗-昂张铅矿(燕山中晚期,热液型为主)、俄龙呷砷矿(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流体-改造型为主)四个地区不同类型矿床成矿系列;中冈底斯成矿带包括近东西向两个成矿亚带,北边为革吉-雄巴-文部成矿亚带燕山中晚期(如尕尔铜金矿)及狮泉河-申扎弧-盆系演化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矿床成矿系列,南边为朗久-塔诺错-纳木错成矿亚带喜马拉雅中晚期(如甲岗钨钼铋矿)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矿床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32.
应用WRF—Chem(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with Chemistry)模式模拟研究了2007年8月京津冀地区近地面O3、NO2、PM2.5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将模拟结果与观测数据进行详细对比,结果表明,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O3、PM2.5,浓度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成功再现了8月33和PM2.5的几次积累增加过程,其中O,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69~0.86,PM2.5的相关系数为0.44~0.49,但模式对NO2的模拟相对较差,相关系数为0.27~0.43。北京、天津地区为O3月均低值区,月均体积浓度约30×10^-9,渤海及京津冀以西地区O3月平均体积浓度可达60×10^-9;PM2,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变化范围为120~240μg/m3。14时月平均03体积浓度在北京、天津地区低于周边地区,约为60×10^-9;而PM2.5质量浓度在环渤海地区和河北南部较高,为100~120μg/m^3。8月17日北京出现一次典型的高浓度O,污染事件,14时北京地区温度达到33℃,O3体积浓度为80×10^-9~110×10^-9。在局地排放、化学反应和外来输送的共同作用下,渤海西岸和北岸PM2.5的质量浓度超过120μg/m3,其中二次气溶胶质量浓度为50~100μg/m3,一次排放人为气溶胶质量浓度为10~20μg/m3,海盐质量浓度为1~7μg/m3,二次气溶胶是该地区PM2.5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133.
Recent climate change is substantially affecting the spatial pattern of geographical zones, and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inconsistency of climatic warming and drying patterns contributes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shifting of temperature and aridity zones. Eastern Inner Mongolia, China, located in the interface region of different biomes and ecogeographic zones, has experienced dramatic drying and warming over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In this study, the annual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above 10 °C (AAT10) and the aridity index, two key indicators in geographical regionalization, are used to assess warming and drying processes and track the movements of temperature and aridity zones from 1960 to 2008. The results show a significant warming at the regional level from 1960 to 2008 with an AAT10 increase rate of 7.89 °C·d/year (p?<?0.001) in Eastern Inner Mongolia, while the drying trend was not significant during this period.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warming and drying distributions was also evident. Analysis of warming and drying via piecewise regression revealed two separate, specific trends between the first 31 years (1960–1990) and the subsequent 18 years (1991–2008). Generally, mild warming and very slight wetting occurred prior to 1990, while after 1991 both warming and drying were significant and enhanced. Continuous warming drove a northward shift of temperature zones from the 1960s to 2000s, while aridity zones displayed enhanced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bility. Climate change effects on temperature and aridity zones imply that the patterns of cropping systems, macro-ecosystems, and human land use modes are potentially undergoing migration and modification due to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134.
采用经典大地测量技术确定珠峰大地高(2005)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对常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时,常采用平面与高程分别平差得出珠峰峰顶(山头或觇标)相应于某椭球的平面位置(经纬度)与大地高。提出采用平面与高程进行联合处理的方法,并就这两种方法采用的模型、数据处理方法及最终结果(主要是大地高)进行讨论与分析,并与GPS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差异。  相似文献   
135.
浅海和俯冲海沟等海域,不仅是矿产和油气资源主潜力区,也是构造地震频发区,其浅表热流和深部温度信息对于了解板块俯冲和岩浆活动等过程至关重要.这些区域浅层地温场和热流场受到底水温度波动(BTV)强烈扰动,其背景热流需由长期观测来获取.在全面分析了国内外海底热流长期观测技术特点后,我们提出了系缆式海底热流长期观测方案,201...  相似文献   
136.
马兰  孔毅  宋海英  庞云  郭思海 《现代测绘》2012,35(1):15-16,26
介绍分析了现代信息技术——ECDIS、3S技术、Internet技术在海道测量领域的应用与发展现状,旨在对未来海道测量领域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37.
中国农业地理集聚格局演化及其机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通过对1981~2008年12类农作物种植重心、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和专业化指数的计算,探讨了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种植业的空间集聚格局及演化路径,并从演化经济地理视角构建分析框架探讨其演化机制。结果显示:(1)中国种植业整体上空间集聚程度逐渐增大,区域专业化和多样化程度逐步加强。(2)与制造业地理集聚总体呈现"南下东进"不同,种植业地理集聚逐步"南下西进",从东部省份向中西部省份转移,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也是重要的集聚地,而昔日鱼米之乡的优势已逐渐下降。(3)农业地理集聚格局的演变经历了由自然集聚向社会集聚进而形成完善的农业生产体系的过程,其中,自然集聚的作用日益减少,而社会集聚作用逐步增加。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社会变异步伐的加快,也将进一步推进农业的地理集聚和空间重构。  相似文献   
138.
分析利用多频载波相位提取伪距多径的一般算法,并推导通用的计算方程组。针对三频GNSS系统,推导双频一阶多径提取算法的通用计算公式,并提出基于最小方差准则的三频一阶多径提取算法,证明双频一阶多径提取算法是三频一阶多径提取算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对几种多径提取算法的误差放大倍数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用北斗系统的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理论分析和实测数据验证表明,三频一阶多径提取算法略优于双频一阶多径提取算法,这两者都明显优于三频二阶多径提取算法。  相似文献   
139.
大张铁矿是鲁西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重要的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石英二长闪长岩与奥陶系马家沟组灰岩接触带及其附近.根据脉体穿插关系和交代蚀变特征,将大张矽卡岩型铁矿床成矿过程划分为矽卡岩阶段、氧化物阶段、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通过对透辉石、绿帘石、石英和方解石等透明矿物显微观察发现,大张铁矿中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  相似文献   
140.
提出一个台风过程雨量的定点、定量预报方法。方法应用台风初始参数、历史过程的天气形势场和物理量场及数值预报产品,构造预报区域内当前时刻至未来时刻环境要素场的多元客观相似判据。通过定义非线性的相似指数,综合评估历史台风样本与预报台风在多元判据下的连续动态相似程度,以此找到相似样本。应用相似样本的历史雨量记录进行相似指数的权重综合,得到台风未来雨量的定点、定量预报值。预报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预报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