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3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540篇
测绘学   180篇
大气科学   147篇
地球物理   174篇
地质学   1082篇
海洋学   23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00篇
自然地理   19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东天山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中酸性侵入岩形成时代为古生代,处于465~265 Ma,可划分为4个期次。分别为:中奥陶世-晚志留世465~413 Ma、中-晚泥盆世391~377 Ma、石炭纪327~308 Ma,以及早-中二叠世284~269 Ma。锆石Hf同位素分析显示,锆石εHf(t)值为6.81~15.73,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839~355 Ma,主要集中在598~429 Ma;465~413 Ma的侵入岩分布在卡拉塔格和大南湖,其εHf(t)值为11.34~15.20,相应的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633~467 Ma;391~377 Ma的侵入岩分布于卡拉塔格,其εHf(t)值为6.81~13.32,相应的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839~497 Ma;327~308 Ma的侵入岩分布在黄山西以及沁城南,其εHf(t)值为11.36~15.73,相应的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575~429 Ma;284~269 Ma的侵入岩分布在土屋西和推克曼塔什,其εHf(t)值为8.94~14.51,相应的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是671~355 Ma。再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揭示,在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底部可能存在老的地壳基底,并对这些岩浆活动有所贡献;该区古生代期间存在大约465 Ma早奥陶世以及330 Ma左右中石炭世2期地壳增生事件,并存在晚奥陶世-晚志留世、中-晚泥盆世和早-中二叠世三期地壳再造事件。  相似文献   
942.
对突泉地区东福岩体二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形成构造背景。结果显示,二长岩形成于161.8±1.1 Ma,时代为晚侏罗世早期;二长岩具有弱负Eu异常、富大离子亲石元素、贫高场强元素特征,原始岩浆应来自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较高的Sr含量表明源区有少量斜长石残留,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暗示源区富集重稀土元素矿物(如石榴子石)的残留,二者共同揭示二长岩形成于中-高压环境,是加厚陆壳坍塌或拆沉到一定阶段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区域资料,认为该区晚侏罗世二长岩的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演化至后碰撞阶段构造环境有关,蒙古-鄂霍茨克洋南西段在晚侏罗世早期已闭合。  相似文献   
943.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走向深部,向深部要资源,是矿产勘查的必然趋势。在论述深部找矿的重要性、必要性基础上,阐述了深部找矿的基本概念,总结了深部找矿的现状,梳理了深部找矿的难点,提出了"从成矿作用本质研究深部找矿问题,研究成矿地质体确定找矿方向,研究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预测矿体位置,研究成矿作用特征标志提供预测依据,综合地质的、物探的、化探的、钻探的技术手段探测深部矿体,以间接找矿为主,直接找矿为辅"的深部找矿思路及方法,并对加强深部找矿工作提出了充分发挥理论指导找矿作用,创新、研发、推广适合中国特色的深部找矿技术,充分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等建议。  相似文献   
944.
基于天然气水合物钻探试验井QK-8井的调查成果,以雀莫错地区发现的高烃类气体显示为线索,从影响高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关键地质因素出发,系统分析了影响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冻土厚度、烃源岩特征、储集空间、疏导系统、矿物特征及盖层条件等地质因素,明确了该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潜力.结果显示:雀莫错地区冻土厚度较大(约100 m);上三叠统主力烃源岩整体表现为有机质丰度高,为Ⅱ2型干酪根,成熟度较高(Ro为1.3% ~1.5%);储集空间以缝洞型储层为主,裂隙、孔隙型次之;具备有效的运移通道和良好的区域盖层,同时多层段发育方解石和黄铁矿等天然气水合物伴生矿物.综合分析认为,雀莫错地区具有一定的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潜力,是下一步天然气水合物含油气系统综合能源资源调查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45.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高压压汞等分析测试方法,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东三区盒8段砂岩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序列,并对孔隙演化过程进行了定量化分析。研究认为,盒8段储层砂岩类型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岩屑砂岩、石英砂岩,结构成熟度较高,孔隙类型主要为溶蚀孔隙、剩余粒间孔隙;储层砂岩经历了压实、压溶、溶蚀、交代及破裂多种成岩作用,已达到中成岩阶段B期。早成岩阶段的压实作用损失了24.2%的孔隙度,是导致孔隙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早成岩B期—中成岩A期在酸性成岩环境下易溶组分溶解形成的次生溶孔增加了0.3%~5.6%的孔隙度,高岭石的交代作用产生的晶间孔也成为储集体空间的重要构成。  相似文献   
946.
右江盆地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物质来源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庞保成  林畅松 《地球学报》2002,23(6):547-552
通过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矿石与围岩Pb同位素、S同位素、C同位素、Co和Ni等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对比研究,认为金矿质主要来源于沉积岩地层,其中中三叠统浊积岩为最重要的矿源岩.  相似文献   
947.
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郭威  庞桂珍  屈茂稳  丁华 《西北地质》2002,35(3):119-125
重要的地质遗迹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壶口瀑布是我国最大的瀑布之一,其特有的侵蚀型、潜伏式黄色瀑布属世界罕见。黄河壶口瀑布位于华北板块南缘,鄂尔多斯地块的东南端,基底由太古代变质岩系构成,晋陕峡谷段主要出露三叠系中统纸坊组(T2z)和铜川组(T2t),产状近于水平(倾角3°~5°)。其构造运动以整体升降为主,地层有轻微的波状褶曲,并发育两组节理:一组走向为NE15°,基本顺河流谷底水流的流动方向;另一组走向为横跨河谷的NE70~80°方向。黄河壶口瀑布的形成与此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壶口瀑布漫长的形成、发展演化的过程中,遗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地质遗迹景观,主要为河流、干河周边支流、面流、潜流等冲蚀形成的地貌景观,以及重力侵蚀、风力、水力综合侵蚀和特殊意义的地质遗迹,具有很强的典型性、科学性和观赏性及国际对比意义。作者分析了黄河壶口瀑布地质遗迹的类型及特点,提出了开发利用与保护地质遗迹的原则、设想及措施。  相似文献   
948.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地质矿产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挝地质矿产调查程度很低,目前对地质构造特征和矿产资源情况只了解其大概.其境内总体上为古生代和中生代褶皱,仅在西北部可见少量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现已发现了铁、金、铜、铅、锌、锡、钼、锑、钾盐、石膏、煤、高岭土、宝石等20余种矿产,其中经过系统地质勘查的矿床(点)很少,投入工业开发的更少,具有很大的资源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949.
针对当前土壤污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模糊识别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的方法。并对瑞典学者(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了改进,用以计量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采用建立的模型对山东省东部地区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为:Hg>Cd>Cu>Pb>Zn>Cr>As;而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大小则依次为Hg>Cd>As>Pb>Cu>Cr>Zn。总体来看,山东省东部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潜在生态风险为强和很强的土壤占工区面积的13.75%,这种综合危害特征主要受Hg和Cd元素制约,主要分布在莱州-招远-烟台和牟平-乳山金矿集中区以及人口密集的城镇地带,且已对农作物安全产生影响。认为地质背景和人类活动(采金污染、工业生产、城市人口密集生活等)的共同作用,是造成局部环境中潜在生态风险较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50.
吕鹏  庞巍  杨广庆  张保俭  赵玉 《岩土力学》2006,27(Z2):171-175
为适应坝内水位升高变化及提高防洪标准、对堤坝进行加宽改造,新加宽部分会引发堤坝的工后不均匀沉降和地基侧向位移、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加宽宽度、地基处理、土工格栅性能及铺设方式对加宽堤坝工程性能的影响。由计算结果可见通过上述方法可提高加宽堤坝的稳定性、减小工后沉降和侧向位移。相应结论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