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9篇
  免费   822篇
  国内免费   1351篇
测绘学   698篇
大气科学   430篇
地球物理   619篇
地质学   2411篇
海洋学   821篇
天文学   58篇
综合类   289篇
自然地理   546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273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253篇
  2018年   210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287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313篇
  2012年   358篇
  2011年   351篇
  2010年   354篇
  2009年   300篇
  2008年   354篇
  2007年   332篇
  2006年   353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4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北京市区春季燃烧源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以大气中PM2.5和PM10为研究对象,于2005-03-13—25共7天的时间内,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测试楼顶、首钢焦化厂和首钢东门设立3个采样点进行采样监测。结果表明: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日变化呈现一定规律性,在不同时段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不尽相同,且变化较大,在特定时刻出现峰值,主要受污染源排放和气象因素的控制;PM2.5和PM10质量浓度随气温的升高而降低,这与高温有利于颗粒物扩散、低温容易形成逆温层有关;在一定的相对湿度范围内(以大气中水汽不发生重力沉降为界限),PM2.5和PM10质量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而当发生降水时,由于水滴的冲刷和附带作用,PM2.5和PM10质量浓度降低;PM2.5和PM10质量浓度与风级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通过北京市与国内8个省会城市的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对比,发现北京市PM2.5和PM10污染比较严重,PM2.5和PM10质量浓度分别超过了1996年中国制定的PM10排放标准和1997年美国EPA制定的PM2.5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2.
属于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盆地的滇黔桂盆地,自加里东运动之后,泥盆纪开始拉开,整个晚古生代延续发展。受同生断裂的控制,在深水盆地中发育大小不等的孤立碳酸盐台地,因而在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形成特殊的“台-盆-丘-槽”的古地理格局。对不同古地理背景下的典型剖面进行三级层序划分并对其进行空间追索和对比,在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的石炭纪和二叠纪地层中可以识别出12个三级层序,相当于晚古生代25个三级沉积层序(2-5Ma;SQ1至SQ25)中的SQ24至SQ25;以地层记录中的的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为基本要素,可以建立研究区石炭系和二叠系的层序地层格架;层序地层格架反映了三级层序的基本特征:空间上相序的有序性和时间上环境变化的同步性。研究区的石炭系和二叠系,主要为一套碳酸盐岩地层,其中在连陆台地上发育3套煤系地层,它们分别组成石炭纪三级层序SQ15跨系的三级层序SQ19的HST以及二叠纪吴家坪期的三级层序SQ24;而且在连陆台地边缘和孤立台地上,于阳新世的茅口亚世以及乐平世的长兴期发育海绵生物礁,海绵生物礁分别构成了以下二叠系三级层序即阳新世的SQ22和SQ23以及长兴期的SQ25。3套煤系地层和两套海绵生物礁的发育,使研究区的石炭系和二叠系形成了一个与欧美地区完全不同的层序地层序列。在研究区石炭系和二叠系所识别出的12个三级层序中,石炭纪一二叠纪船山世地层可以划分出6个三级层序。这种划分与Busch等对北美相同层位的划分相似,也就是说该6个三级层序的形成时限大于10Ma;较长的形成时限可能反映了形成在联合古陆汇聚时期即全球构造相对稳定时期三级海平面变化的一个特性。因此,研究区的石炭系和二叠系所识别和划分出的12个三级层序,其数量比Ross和Ross(1985)对欧美地区石炭系和二叠系所划分出的50多个三级层序要少得多。  相似文献   
83.
人工神经网络在天津市区地面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李涛  潘云  娄华君  李波  王宏  邹立芝 《地质通报》2005,24(7):677-681
在分析天津市区地面沉降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人工神经网络原理,选择1961-1980年的天津市区降水量、地下水开采量、前年沉降量、固结度作为训练样本的输入量,以这20年的地面沉降量作为输出量,用贝叶斯正则化算法训练BP网络,得到沉降的仿真模型。并把1981-1993年的资料用来进行预测检验,结果表明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地面沉降预测方法。最后在不同的降水量保证率下,预测了到2010年天津市区地面沉降的情况。  相似文献   
84.
渗透系数空间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文地质参数的空间变异性是随机理论研究的基础,而渗透系数是最为重要的水文地质参数。国外有关渗透参数空间变异性的研究工作已开展很多,但渗透系数究竟服从什么分布目前尚无确切答案。利用Borden含水层试验数据,对渗透系数的空间变异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若处理方法得当,渗透系数应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同时,还对今后野外开展含水层渗透系数空间变异性试验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5.
针对目前渗透系数实测样本假定满足各向同性的局限,以Borden含水层试验场实测数据为例,通过反证法进行相关数据分析,总结了含水介质各向异性对渗透系数空间变异性统计的影响,并指明渗透系数各向同性假设的适用条件以及不合理之处。同时相应地给出了研究尺度下渗透系数场能否采用平稳随机场描述的判定依据。最后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渗透系数空间变异性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6.
通过对鄂西火烧坪地区的自然地理、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土壤、植被及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初步研究表明,在岩溶化作用十分强烈的岩溶山区,当气候、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条件匹配较好时,同样存在着一些极其有利于农业、林业发展的特殊生态环境。在这些地区,结合当地植物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通过农作物类型的调整,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当地摆脱贫穷的面貌。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特别关注当地土地资源相对缺乏、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生态环境脆弱等不利因素,做到适度开发,稳步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小康目标。  相似文献   
87.
随着三峡水利工程的逐步实施,淹没区移民及新城镇建设等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剧,以滑坡为主的环境地质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稳定系数、安全系数入手,对铁道、公路等部门常用的设计计算原理进行了研究,并由此类比分析研究了三峡区回水后或库水位正常运行条件下,滑坡治理工程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8.
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对华南地区12例中强以上地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8例在震前响应比值有明显的高值(Y≥2.0)异常显示,通过对响应比值随时间变化特征的分析发现,响应比对5级左右地震有较好的中短期预测效果,因此响应比理论可作为本区地震预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9.
中朝地台东北缘地区的地震层析成像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中朝地台东北缘地区 (东经 1 1 7°0 0′— 1 2 6°0 0′ ,北纬 36°0 0′— 44°0 0′) 1 980— 1 997年的 380 0 0余条P波走时数据 ,利用正交投影法重建了该区地壳和上地幔的三维速度结构 .通过分析及同人工地震测深剖面的详细对比 ,证明了成像结果的可靠性 .结果表明 :中朝地台东北缘地区地壳上地幔介质存在显著的横向不均匀性 ,直至 1 2 0km深度处依然明显 ;地壳上部的速度图像清楚地反映了不同岩石单元的分布与该区不同性质的基岩分布基本吻合 ;从上、中地壳的速度图像中发现了研究区存在海城、朝阳、义县、丹东南、唐山等几个低速异常区(即速度逆反层区 ) ,其中海城、唐山、朝阳等地区的壳内低速层已由深地震测深资料所证实 ;研究区陆地发生的几次强震均发生于壳内低速层上方的高速脆性介质内 ,而渤海发生的强震 ,此现象不明显 ,但都发生于横向介质速度显著突变的位置 ;在地壳不同深度上发现了普兰店至山海关横跨渤海的北西向低速异常带 ;地震层析二维速度图像与深地震测深资料的对比表明 ,研究区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技术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获得与人工地震测深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90.
复杂介质结构中折射界面的哈格多恩原理波前成像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城市活断层探测中 ,浅层结构常常表现为强烈的非均匀性 ,界面横向强烈起伏 ,层内速度变化较大 ,传统的基于平界面均匀层模型的折射资料处理方法不能适用。研究开发能应用于复杂介质结构中折射资料处理的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文中基于惠更斯原理 ,用波前扩张法对波场作正演计算 ,根据哈格多恩折射波前成像原理 ,在lecomte算法和Hole有限差分计算程序的基础上 ,开发出 1种复杂介质结构中折射资料的处理方法与软件 ,并用此方法处理了福州城市活断层折射探测试验中在义序完成的 2条折射剖面资料。结果表明 :探测区浅层为 3层结构 ,分别为盖层、强风化层和基岩。基岩顶界面的埋深约为 5 8~ 5 2m ,盖层P波速度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