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7篇
  免费   992篇
  国内免费   1666篇
测绘学   672篇
大气科学   730篇
地球物理   920篇
地质学   2796篇
海洋学   992篇
天文学   178篇
综合类   384篇
自然地理   683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254篇
  2021年   324篇
  2020年   246篇
  2019年   289篇
  2018年   263篇
  2017年   227篇
  2016年   248篇
  2015年   329篇
  2014年   304篇
  2013年   349篇
  2012年   386篇
  2011年   395篇
  2010年   387篇
  2009年   339篇
  2008年   389篇
  2007年   349篇
  2006年   346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94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4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71.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d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cold surges in Inner Mongolia between 1960 and 2012 and their possible driving factors using daily minimum temperature data from 121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Inner Mongolia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s. These data were analyzed utilizing a piecewise regression model, a Sen+Mann- Kendall model, and a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1) the frequency of single-station cold surges decreased in Inner Mongolia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with a linear tendency of -0.5 times/10a (-2.4 to 1.2 times/10a). Prior to 1991, a significant decreasing trend of -1.1 times/10a (-3.3 to 2.5 times/10a) was detected, while an increasing trend of 0.45 times/10a (-4.4 to 4.2 times/10a) was found after 1991. On a seasonal scale, the trend in spring cold surges was consistent with annual values, and the most obvious change in cold surges occurred during spring. Monthly cold surge frequency displayed a bimodal structure, and November witnessed 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cold surge. (2) Spatially, the high incidence of cold surge is mainly observed in the northern and central parts of Inner Mongolia, with a higher occurrence observed in the northern than in the central part. Inter-decadal characteristic also revealed that high frequency and low frequency regions presented decreasing and increasing trends, respectively, between 1960 and 1990. High frequency regions expanded after the 1990s, and regions exhibiting high cold surge frequency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ulihe, Xiao’ergou, and Xi Ujimqin Banner. (3) On an annual scale, the cold surge was dominated by AO, NAO, CA, APVII, and CQ. However, seasonal differences in the driving forces of cold surges were detected. Winter cold surge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AO, NAO, SHI, CA, TPI, APVII, CW, and IZ, indicating they were caused by multiple factors. Autumn cold surges were mainly affected by CA and IM, while spring cold surge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CA and APVII.  相似文献   
872.
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湿地演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西走廊西端,是敦煌盆地人工绿洲的天然屏障。近几十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水土资源过度开发,保护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湿地退化和沙漠化趋势日趋严重。本文运用多时相资源卫星遥感影像,解译分析了保护区湿地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980-2013年间有23个年份湿地处于快速退化状态,保护区湿地面积由1.72×104 hm2减少到0.99×104 hm2,减少了42.4%;保护区湿地的斑块数从32个增加到51个,平均斑块面积由537 hm2减少为213 hm2,湿地演化呈破碎化趋势。湿地分布质心向西南方向移动了11.59 km,湿地呈整体向西南缓慢移动的趋势。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湿地演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分类,并利用投影寻踪模型分析各驱动因子对湿地演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下游湿地退化的根本原因是大规模引地表水和开采地下水灌溉,其次是气候变化引起的冰川退缩、径流量衰减。20世纪90年代,西湖保护区湿地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建议敦煌地区耕地维持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2.7×104 hm2水平,或通过节水、调整作物结构和跨流域调水等措施,压缩引地表水和开采地下水水量,灌溉用水需控制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用水水平。该研究成果可为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和流域综合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73.
介绍Locata伪距和载波相位单点定位的方法。通过仿真数据和试验,分析基准站个数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比较伪距定位和观测值组合定位的精度,验证了载波相位定位结果的稳定性。分析表明,Locata静态单点定位的精度可以达到cm~mm级。  相似文献   
874.
探讨了基于无人飞艇载四组合宽角相机低空航测系统的城市三维自动建模技术,实现了一次飞行同时获取城市建筑物4个侧面和顶面的纹理图像,依据组合宽角影像自动提取建筑物高度信息和自动选择最佳纹理图像,基本达到了城市三维建模过程的自动化,大幅度提升了城市三维建模的效率,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875.
876.
岩体间超低摩擦发生机理的摆型波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深部冲击地压发生时煤岩体有明显的错动现象,基于块系岩体中的摆型波传播理论,研究摆型波在块系岩体中传播时诱发岩块间的超低摩擦发生机理。通过分析动力作用下岩块间的相对位移最大值,研究块系岩体的超低摩擦发生规律。当岩块间的软弱介质处于拉伸最大值状态时,在侧向扰动作用下岩体极易发生超低摩擦滑动,由此给出了块系岩体的超低摩擦发生判据。最后,通过计算分析了块系岩体自身特性及外界扰动特性对岩块间超低摩擦的影响。基于摆型波理论的超低摩擦发生机理研究,对认识深部岩体错动型冲击地压启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77.
碎石桩是目前工程中用于处理饱和粉土液化地基最有效、最经济、最普遍的方式之一,但是饱和粉土地基上碎石桩的抗震液化特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利用三维有限差分程序FLAC3D结合安徽某高速公路路基工程对碎石桩加固后的粉土地基的抗震液化特性进行数值分析。通过研究不同埋深距离碎石桩中心不同距离处的孔压增长、消散规律,得到高烈度地震荷载作用下碎石桩加固饱和粉土地基的合理桩间距及加固深度,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78.
通过对安徽滁州地区主要断层活动特征调查、坳陷与断坳发育演化的分析,得出两类构造活动具有一致性,且第四纪以来整体表现为弱活动特点。考虑研究区西侧的郯庐断裂带和东北侧的苏北盆地两个中强构造活动区影响,认为滁州地区处于协调区域构造应力释放的活动状态,地震活动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879.
对2007年7月至2011年8月乌什台水管倾斜仪和伸缩仪记录到的畸变图像进行分析总结,乌什周边5级以上地震发生前,乌什台水管倾斜仪和伸缩仪观测数据出现的突跳、掉格等畸变图像,可能是震前地壳运动的反映。  相似文献   
880.
目的:探讨腹内硬纤维瘤(DT)的cT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lO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内DT的cT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0例腹内DT中,位于腹腔6例,腹膜后4例。肿瘤最长径4.3~17.1cm。4例DT形态不规则,6例呈椭圆形;5例边界清楚,5例边界不清或部分不清;3例可见完整或部分包膜。10例均行cT平扫加增强检查,平扫3例密度均匀,7例密度不均匀,其中1例可见不规则出血灶,所有病灶内均未见坏死及钙化,肿瘤密度均低于髂腰肌密度;增强扫描10例动脉期均呈轻度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呈渐进性强化。病理:镜下梭形纤维母细胞呈束状、编织状排列,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罕见,呈浸润性生长,伴胶原纤维增生及粘液样变。免疫组织化学:Vimentin阳性率100%(10/10),CD34、S-100阴性率均为90%(9/10),CDll7阴性率100%(10/10),SMA阴性率80%(8/10)。结论:腹内DT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该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