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7篇
  免费   992篇
  国内免费   1666篇
测绘学   672篇
大气科学   730篇
地球物理   920篇
地质学   2796篇
海洋学   992篇
天文学   178篇
综合类   384篇
自然地理   683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254篇
  2021年   324篇
  2020年   246篇
  2019年   289篇
  2018年   263篇
  2017年   227篇
  2016年   248篇
  2015年   329篇
  2014年   304篇
  2013年   349篇
  2012年   386篇
  2011年   395篇
  2010年   387篇
  2009年   339篇
  2008年   389篇
  2007年   349篇
  2006年   346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94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4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81.
DEM内插方法与可视性分析结果的相似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实际采样的散点数据为原始数据,利用反距离权、样条函数、克里格、自然邻点内插、TIN内插5种内插方法生成规则格网DEM,并对其可视性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相关分析,揭示不同内插方法对可视性分析结果的影响规律和可视性分析对内插方法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可视性分析对内插方法比较敏感,不同的内插方法会得到不同的可视性分析结果,其中相关程度最强的是样条函数内插和克里格内插、自然邻点内插和TIN内插。  相似文献   
382.
三维含拓扑地质剖面三角剖分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剖面是地质对象表达和地质问题分析中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数据。该文分析三维复杂地质折剖面可视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展开剖分算法。该方法保证了各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与剖面拓扑关系不变,能够对由"多边形-弧段-结点"矢量结构构成的三维折剖面进行有效剖分。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三维剖面的可视化,尤其合理解决了纹理映射中的纹理变形与重复接缝等问题。  相似文献   
383.
岩溶成因碳酸盐岩油气储层的展布预测,是全球石油地质家一直在探索的热点问题之一。下古生界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是盆地内极有潜力赋存大油气田的储集体。本文以岩溶类型研究为基础、以海平面波动史构建为切入点、以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为例,开展了海平面波动中的岩溶响应研究。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海平面下降期均发育了准同生岩溶。准同生岩溶为埋藏岩溶和风华壳岩溶提供了良好的溶蚀介质输导孔隙。地球物理资料显示,塔北下奥陶统的两期风化壳岩溶叠加于先期的准同生岩溶作用之上。海平面波动史的重建及岩溶格架分析表明,塔里木地区早古生代海平面波动与岩溶发育呈现良好的耦合关系。海平面变化是控制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岩溶储层发育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384.
本文主要根据二维地震剖面并结合野外露头的分析认为,十万大山盆地东南缘的基底断裂是钦防海槽向北西冲断-推覆的前锋断层,断裂两侧的中、古生界在地层层位与厚度上存在明显差异。钦防海西-印支海槽的西界不应是灵山断裂,而应是十万大山盆地东南缘的基底断裂,其范围远大于现今博(白)—罗(定)—广(宁)断裂与灵山断裂之间的范围。基底断裂为一无根的推覆构造带,其下掩覆了十万大山盆地东南缘的许多区域,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385.
针对单目直接法视觉里程计在光照变化大的场景下定位精度低、定位鲁棒性差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融合光度参数估计的单目直接法视觉里程计.首先通过对图像帧进行特征匹配实现特征跟踪,建立起图像像素点之间的关联,接着利用非线性优化方法进行光度参数估计,然后在光度参数估计提供的光度参数先验信息的基础上对图像灰度值进行校正,最后利用校正...  相似文献   
386.
由于地面观测台站空间分布不均匀,运用不同区域平均技术方法研究中国降水特征和变化规律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是区域降水变化研究不确定性的重要来源之一.本文以"中国地面与CMORPH(CPC Morphing Technique)融合逐日降水产品"作为参照值,基于中国地面2425站观测资料,采用5种网格尺寸的经纬度网格面积加权...  相似文献   
387.
城市地区大气气溶胶颗粒的物理化学特性复杂,理清单颗粒精细的化学成分和混合状态对于大气污染溯源和精细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被动式气溶胶采样器分别在山东省日照市城区和钢铁园区两个区域进行了定点采样,并利用智能扫描电镜环境颗粒物分析系统(IntelliSEM EPAS)对采集的大气单颗粒物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日照市大气颗粒物主要由不规则碳质颗粒(C-rich)、含硫颗粒(Ca-S、Na-S-Ca)与矿物颗粒组成。其中,城区样品中C-rich颗粒数量贡献为53.5%,是钢铁园区样品的2.5倍,大于1 μm的颗粒物数量为9.0%,是钢铁园区样品的1.7倍,城区居民活动和工业过程是城市中大气颗粒物特别是二次细颗粒的主要来源。钢铁园区样品中含硫颗粒物数量贡献为72.9%,含硫颗粒物质量贡献为30.9%,富铁颗粒物质量贡献为5.3%,分别是城区样品的1.8倍、3.6倍和2.9倍,表明钢铁园区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包括钢铁企业排放的一次污染物及其转化生成的二次细颗粒物。  相似文献   
388.
利用浙江省常规气象观测资料、ERA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FY-4A卫星黑体亮度温度(TBB)资料,对2020年6月3日、6月30日两次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6月3日暴雨过程(简称“6·03”过程)发生在季风槽背景下,浙江省500 hPa处于槽前西南气流中,850 hPa为暖切变;而6月30日过程(简称“6.30”过程)发生在东北冷涡背景下,浙江省500 hPa处于冷暖气流交汇中,850 hPa为冷切变。两次过程降水落区相似,均集中在浙西地区,呈东西向带状分布,但“6·30”过程暴雨区范围更广,暴雨中心雨量和过程雨量更大,小时雨强更强,强降水持续时间更长。(2)两次过程均为对流不稳定性降水,但强降水落区发生在急流的不同位置。“6·03”过程为暖切变型暖区暴雨,对流云团“列车效应”显著,降水落区位于急流前方水汽通量强辐合区内,而“6·30”过程梅雨锋为西风辐合型锋生,对流云团为后向传播路径,降水落区位于急流轴附近的水汽通量强辐合区内。700 hPa水汽通量辐合大值区及强度与未来6 h强降水落区、强度相对应,这在梅汛期暴雨预报中有一定参考性。(3)降水类型不同,对应锋生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389.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栖霞组的白云岩是该区主要储层,储层成因的主流观点是热液白云岩化.目前勘探实践发现,优质储渗体形成与早期相控岩溶作用有关.通过取芯及测录井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类白云岩储层主要位于栖霞组中上部颗粒滩发育的地层中,按其宏微观产出状态可分为溶斑状云岩、溶洞充填云岩、针孔状基质云岩和致密基质云岩....  相似文献   
390.
A Reconnaisance Study of Phase Boundaries in Low-Alkali Basaltic Liquid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New data, derived from microprobe analyses of melting experiments,are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sub-projections in the model basaltsystem, Ol-Pl-Wo-SiO2, to illustrate the shifts in the liquidusfields of olivine, plagioclase, spinel, pyroxene, and silicain low-alkali liquids as functions of variable Wo componentand Mg. The projections are calculated in terms of oxygen unitsto avoid the ‘non conservative’ properties of moleunits and to provide a better representation of the volume proportionsof minerals. These projections show that over a wide range ofcomposition the complex, natural basalt system has liquidusboundaries that resemble many of those in the simpler CaO-MgO-Al2O3-SiO2system. One important feature of the natural system is the progressivechange in the dominant low-Ca pyroxene along the olivine liquidussurface from protoenstatite to orthoenstatite to pigeonite asMg decreases. Another notable feature is the expansion of theplagioclase liquid field at the expense of the olivine and low-Capyroxene fields as Mg decreases in low-alkali liquids. Increasingalkali concentration has almost exactly the opposite effectso that evolved terrestrial basalts have higher proportionsof feldspar components than their lunar and eucritic counterparts. The new phase diagrams indicate that low-alkali liquids residualto those that produced the ancient, ferroan lunar anorthositesshould have crystallized an amount of ferro-quartz-gabbro equivalentto 10 per cent of the volumes of their parents. The scarcityof such rocks among the returned lunar samples poses a problemfor simple models of lunar petrogene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