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21篇 |
免费 | 96篇 |
国内免费 | 47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5篇 |
大气科学 | 145篇 |
地球物理 | 740篇 |
地质学 | 662篇 |
海洋学 | 186篇 |
天文学 | 79篇 |
综合类 | 301篇 |
自然地理 | 1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38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65篇 |
2011年 | 94篇 |
2010年 | 34篇 |
2009年 | 56篇 |
2008年 | 77篇 |
2007年 | 105篇 |
2006年 | 107篇 |
2005年 | 107篇 |
2004年 | 105篇 |
2003年 | 100篇 |
2002年 | 102篇 |
2001年 | 119篇 |
2000年 | 128篇 |
1999年 | 50篇 |
1998年 | 46篇 |
1997年 | 77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46篇 |
1993年 | 59篇 |
1992年 | 49篇 |
1991年 | 70篇 |
1990年 | 44篇 |
1989年 | 60篇 |
1988年 | 47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44篇 |
1984年 | 30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28篇 |
1979年 | 5篇 |
1947年 | 7篇 |
1939年 | 7篇 |
1926年 | 5篇 |
192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2.
PRESENT STATUS OF EXPERIMENTAL STUDY ON HEAVY METAL POLLUTANT ADSORPTION-DESORPTION BY SEDIMENT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RESENTSTATUSOFEXPERIMENTALSTUDYONHEAVYMETALPOLLUTANTADSORPTION-DESORPTIONBYSEDIMENTINCHINAHUANGSuiliangandWANZhaohui(Postdoc... 相似文献
193.
循化-贵德地区的循化盆地、贵德盆地和同仁盆地与拉鸡山和西秦岭北缘逆冲带相邻分布.盆地沉积地层主要由渐新统西宁群、渐新统上部至上新统贵德群和下更新统组成.它们由不整合界面分隔,划分为3个盆地相.盆地相1为西宁群,盆地相2为贵德群查让组、下东山组、贺尔加组和甘家砾岩组,盆地相3为共和组及下更新统.3个盆地相均在其中下部或底部发育湖泊沉积,向上转变为冲积扇-辫状河平原沉积体系,呈现出粒径向上不断加大的反序、进积沉积序列.盆地沉积、古流和沉积物碎屑成分分析表明,研究区在西宁群(盆地相1)沉积时期发育大型湖泊沉积盆地,盆地沉积物源主要来自于南侧的西秦岭逆冲带,而拉鸡山逆冲带处于沉积基准面之下,接受沉积;在贵德群(盆地相2)沉积时期,逆冲作用向北迁移,拉鸡山逆冲隆升,研究区盆地分割,主要沿拉鸡山逆冲带南北两侧发育点源扩散型冲积扇-辫状河平原沉积.研究区盆山系统演化对青藏高原远端增生过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新生代向北东的增生作用在渐新世(29~21.4Ma)已抵达西秦岭北缘地区,增生过程主要表现为向北的单向褶皱逆冲增厚隆升和前缘前陆盆地充填;中新世至上新世(20.8~2.6Ma)高原增生作用跨过研究区可能抵达祁连北缘和六盘山地区,增生过程主要表现为双向基底卷入式逆冲增厚隆升和分割式前陆盆地充填上新世至早更新世(2.6~1.7 Ma)高原远端主要表现为区域剥蚀夷平与山间盆地加积充填. 相似文献
194.
In traditional applications in soil physics it is convention to scale porous media properties, such as hydraulic conductivity, soil water diffusivity, and capillary head, with the gravitational acceleration. In addition, the Richards equation for water flux in partially saturated porous media also contains a gravity term. With the plans to develop plant habitats in space, such as in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t becomes necessary to evaluate these properties and this equation under conditions of microgravitational acceleration. This article develops models for microgravity steady state two-phase flow, as found in irrigation systems, that addresses critical design issues. Conventional dimensionless groups in two-phase mathematical models are scaled with gravity, which must be assigned a value of zero for microgravity modeling. The use of these conventional solutions in microgravity, therefore, is not possible. This article therefore introduces new dimensionless groups for two-phase models. The microgravity models introduced here determined that in addition to porous media properties, important design factors for microgravity systems include applied water potential and the ratio of inner to outer radii for cylindrical and spherical porous media systems. 相似文献
195.
Abdolrahim Javaherian 《地震学报(英文版)》1994,7(3):397-407
Griddispersioningeneratingfinite-differencessyntheticseismogramsAbdolrahimJavaherian(InstituteofGeophysics,theUniversityofTeh... 相似文献
196.
THEFLUCTUATINGCHARACTERISTICSOFHYDRODYNAMICFORCESONBEDPARTICLE¥WANGXingkuiandANFengling(TheFinancewasSupportedbyNationalScien... 相似文献
197.
古地震学、地震复发性及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25年中,地震地质学家和古地震学家们在确定单个古地震的时间和强度方面取得了重要信息。全球大部分地区,历史地震记录都短于地震轮回长度(发生一次会释放出某个地区长期累积的平均地震 相似文献
198.
本文并非为反驳任何本次争论的参加者,也并百在对争论的总结。 相似文献
199.
本文讨论了Tselentis和Melis(1996)提出的震中位置容限依赖于震级这一引起人们兴趣的建议 。 相似文献
200.
Aceves等(1996)首创的计算使关于VAN方法预报是否可看成纯属偶然的争论中的主要疑问更清晰化,他们的结论是“VAN方法已经产生了一个比对25年历史地震做出的概率密度函数的随机取样更显著高的预报成功率”。在全面地考察了VAN在1987 ̄1989年间所发出的预报,Aceves等发现“在5天到22天所有时延情况下VAN方法的预报率明显地超出随机模型的预报率。以5天时延为例,VAN的成功率为37”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