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95篇
  免费   5629篇
  国内免费   7440篇
测绘学   1478篇
大气科学   6753篇
地球物理   8077篇
地质学   14947篇
海洋学   3352篇
天文学   1565篇
综合类   3435篇
自然地理   3557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457篇
  2022年   1304篇
  2021年   1486篇
  2020年   1225篇
  2019年   1408篇
  2018年   1674篇
  2017年   1525篇
  2016年   1790篇
  2015年   1460篇
  2014年   1804篇
  2013年   1729篇
  2012年   1609篇
  2011年   1624篇
  2010年   1709篇
  2009年   1683篇
  2008年   1512篇
  2007年   1462篇
  2006年   1198篇
  2005年   1012篇
  2004年   906篇
  2003年   941篇
  2002年   858篇
  2001年   832篇
  2000年   1069篇
  1999年   1550篇
  1998年   1257篇
  1997年   1231篇
  1996年   1130篇
  1995年   983篇
  1994年   919篇
  1993年   777篇
  1992年   626篇
  1991年   484篇
  1990年   357篇
  1989年   334篇
  1988年   290篇
  1987年   185篇
  1986年   153篇
  1985年   113篇
  1984年   80篇
  1983年   60篇
  1982年   74篇
  1981年   59篇
  1980年   29篇
  1979年   28篇
  1978年   10篇
  1976年   9篇
  1975年   4篇
  1958年   3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41.
1885~2000年长江中下游梅雨特征量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分析了1885~2000年长江中下游梅雨特征量的基本统计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梅雨较长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发现:①梅雨量的大小与梅雨期的长短和出梅日期的早晚为显著的正相关;②梅雨的主要周期为3 a、6 a和8 a,它们分别与低纬100 hPa高度场、热带系统以及全球陆地温度的变化有关;③控制入梅、出梅和梅雨期6 a左右周期的气候因素是相同的,而3 a左右的周期可能受到不同气候因素的影响;④长江中下游梅雨在近116年期间,经历了6个不同的气候阶段。  相似文献   
942.
该文针对CAPPS在太原市运行的误差问题,在分析其主要原因的基础上,变换地形背景场,依据不同季节、不同天气形势,在模式中增加对综合误差系数和扬尘系数的调节功能,进行多种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误差分析基础上确定的模拟试验方案,使主要污染物SO2、NOX和PM10的预报值与监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提高到0.96、0.91和0.89,最终使CAPPS成为预报准确率稳定在90%以上的业务化数值模式系统。  相似文献   
943.
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图像杂散信号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利用GMS 5原始数据、GMS 5展宽数据、FY-2A展宽数据和FY-2B展宽数据, 采用伪彩色增强和灰度直方图分析方法, 分别对这4种数据的红外、水汽、可见光通道图像进行了针对杂散光的对比分析以及对杂散信号来源分析。分析表明这三颗静止气象卫星的图像中都存在一定的杂散信号。该文提出了解决杂散光问题主要依靠优化辐射计光路设计; 地面系统在实时处理、展宽图像时采取简单剔除处理, 可以减小或消除图像冷空间区域的杂散信号, 但是去掉地球圆盘图像内部的杂散信号将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944.
应用6S辐射传输模式对MODIS可见光到中红外波段的反射率进行大气订正,订正过程分两步进行:首先设定地表为朗伯体,再应用二向反射模型BRDF进行订正,订正结果与美国MODIS研究组应用MAS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表明,两者变化趋势是一致的;经过臭氧、水汽、气溶胶等散射吸收订正,对于一定范围的反射率,大气订正使植被区红光波段反射率ρ1降低、近红外波段反射率ρ2增加,蓝光波段反射率ρ3降低;大气订正后,归一化植被指数INDV较大气订正前有所增加,增加的最大值为0.104,抗土壤-大气植被指数IEV值略有减小,减小的最大值为0.005。  相似文献   
945.
三层模式背风波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臧增亮  张铭 《气象学报》2004,62(4):396-400
文中建立了一个背风波的三层理论模式 ;当三层Scorer参数在中层最大、高层次之、下层最小的情况下 ,利用该模式求得了背风波的理论波长及扰动的解析解 ,并对一个典型的个例计算了其背风波波长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背风波波长对上、中、下三层Scorer参数变化的敏感性 ,结果表明波长对中层Scorer参数的变化比较敏感 ,对下层Scorer参数的大小和符号都不敏感 ,但在计算背风波波长时不能忽略下层的Scorer参数。  相似文献   
946.
青藏高原影响亚洲夏季气候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40,自引:6,他引:40  
文中回顾了近 10a来吴国雄等在青藏高原影响亚洲夏季气候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通过分析东西风交界面的演变证明 ,由于青藏高原的春季加热 ,亚洲季风区对流层低层冬季盛行偏东风转变为夏季偏西南风最早发生在孟加拉湾东部 ,与其相伴随的激烈对流降水出现在其东面。因此孟加拉湾东部至中印半岛西部是亚洲季风最早爆发的地区。同时也指出盛夏伊朗高原和青藏高原加热所激发的同相环流嵌套在欧亚大陆尺度的热力环流中 ,从而加强了东亚的夏季风 ,加剧了中西亚的干旱 ;并通过其所激发的波动对夏季东亚的气候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文中还比较了夏季南亚高压的伊朗模态和青藏模态性质的异同及其对亚洲夏季降水异常分布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947.
临汾"8.26"区域性大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micaps业务平台常规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对临汾市2003年8月26日区域性暴雨和大暴雨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热带低压登陆副热带高压东退以及物理量条件进行了诊断分析,探讨了副热带高压进退及台风登陆位置在这次大暴雨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分析结果在暴雨预报业务及暴雨研究中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48.
本文讨论了有关雷电的基本知识,列举了目前存在的各种雷电定位方法,分析了雷电定位的几个过程。对近期引进VAISALA公司的SAFIR3000型雷电监测预警系统采用的探测原理做了分析,并总结了这套探测系统采用的VHF干涉测量原理特点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49.
Dust sediments collected from 1995 to 1998 in Beijing, Dunhuang, Inner Mongolia, Kashi, the Kunlun Mountains, Lanzhou, Ningxia, the Taklimakan Desert, and Xi‘an, China, were characterized in terms of their physical, chemical, and mineralogical properties. Most aerosols and dust analysed ranged in texture from silty clay to clay loam. Their median particle diameters (Mds) generally ranged between 5 to 63μm,coinciding with those of loess from central China and the finest sand from northwestern China. The dust sedimen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a predominance of SiO2 and Al2O3, followed by K2O. Their SiO2/Al2O3and K2O/SiO2 molar ratios ranged from 5.17 to 8.43 and from 0.009 to 0.0368, respectively. The mass concentration spectrum during a dust storm showed a single peak, rather than the triple peak generally observed under clear sky conditions. The dominant minerals were chlorite, illite, calcite, and dolomite.These physical, chemical, and mineralogical propertie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aeolian soils and loess in western and central China.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aerosols and fine-gained fractions of dust sediments collected in northern China are mainly composed of soil material transported from the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of China and Mongolia by prevailing winds. The rate of deposition and properties of dust falling on eastern China we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season, latitude, longitude, and altitude of the sampling sites.  相似文献   
950.
介绍了后遥感应用技术提出的背景及技术构成,阐述了该技术的研究内容及取得的地质成果。实践表明,在地质勘查领域,后遥感应用技术比单一遥感技术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和更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