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8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We characterize the hydraulics of an extraction-injection well pair in arbitrarily oriented regional flow by the recirculation ratio, area, and average residence time in the recirculation zone. Erratic regional flow conditions may compromis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eactor between a single well pair. We propose an alternative four-well system: two downgradient extraction and two upgradient injection wells creating an inner cell nested within an outer cell. The outer cell protects the inner cell from the influence of regional flow. Compared to a two-well system, the proposed four-well system has several advantages: (1) the recirculation ratio within the nested inner cell is less sensitive to the regional flow direction; (2) a transitional recirculation zone between the inner and outer cells can capture flow leakage from the inner cell, minimizing the release of untreated contaminants; and (3) the size of the recirculation zone and residence times can be better controlled within the inner cell by changing the pumping rates. The system is applied at the Field Research Center in Oak Ridge, Tennessee, where experiments on microbial in situ reduction of uranium (VI) are under way.  相似文献   
72.
Knowing the travel-time distributions from infiltrating rivers to pumping wells is important in the management of alluvial aquifers. Commonly, travel-time distributions are determined by releasing a tracer pulse into the river and measuring the breakthrough curve in the wells. As an alternative, one may measure signals of a time-varying natural tracer in the river and in adjacent wells and infer the travel-time distributions by deconvolution. Traditionally this is done by fitting a parametric function such as the solution of the one-dimensional advection-dispersion equation to the data. By choosing a certain parameterization, it is impossible to determine features of the travel-time distribution that do not follow the general shape of the parameterization, i.e., multiple peaks. We present a method to determine travel-time distributions by nonparametric deconvolution of electric-conductivity time series. Smoothness of the inferred transfer function is achieved by a geostatistical approach, in which the transfer function is assumed as a second-order intrinsic random time variable. Nonnegativity is enforced by the method of Lagrange multipliers. We present an approach to directly compute the best nonnegative estimate and to generate sets of plausible solutions. We show how the smoothness of the transfer function can be estimated from the data. The approach is applied to electric-conductivity measurements taken at River Thur, Switzerland, and five wells in the adjacent aquifer, but the method can also be applied to other time-varying natural tracers such as temperature. At our field site, electric-conductivity fluctuations appear to be an excellent natural tracer.  相似文献   
73.
开展缩微品的利用工作,建立多种形式的检索方法,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  相似文献   
74.
《巴黎协定》正式生效, 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提出新的机遇与挑战,也必将对中国人口、资源和环境带来重要影响。本文结合IPCC发布的可持续发展(SSP1)、中度发展(SSP2)、局部或不一致发展(SSP3)、不均衡发展(SSP4)、常规发展(SSP5)5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以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准,综合考虑人口现状和发展政策设定不同发展路径下各省人口模型的相关参数,在全球升温控制在1.5℃和2.0℃时,对比研究中国和各省分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的人口演变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全球升温1.5℃时,SSP1和SSP4路径下总人口较2010年增加0.44亿人;升温2.0℃时,SSP2和SSP3路径下较2010年分别增加0.23亿和0.67亿人,SSP5路径下减少约0.12亿人。5种路径下中国人口将在2025-2035年达到峰值,人口峰值正处于全球升温1.5℃期间。(2)全球升温1.5℃时,除了东北地区和四川、安徽省外,多数省(市)人口均较2010年有所增加;升温2.0℃时,西北、西南和以东南沿海地区为主的发达省份保持较高的人口增量,其他地区人口开始呈减少趋势。(3)在全球升温1.5℃和2.0℃期间,大部分省份人口达到峰值,其中SSP3路径下广西人口最多,可达1.13亿,其他路径下广东省人口最多,达1.53亿。(4)未来中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比重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特征。与全球升温1.5℃相比,升温2.0℃时的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重,东北地区老龄化问题最严重。采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路径,全球升温控制在2.0℃之内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选择。  相似文献   
75.
IPCC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中国和分省人口变化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2010年第六次中国人口普查数据,采用IPCC发布的可持续发展(SSP1)、中度发展(SSP2)、局部或不一致发展(SSP3)、不均衡发展(SSP4)、常规发展(SSP5)这5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率定人口-发展-环境分析(PDE)模型中的人口生育率、死亡率、迁移率、教育水平等参数,对2011-2100年中国和31个省(区/市)人口变化进行预估。结果表明:1) 不同SSP路径下,中国人口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高气候变化挑战的SSP3路径下人口最多,于2035年达到峰值,约14.27亿;在以适应挑战为主的SSP4路径下,人口出现最小值7.02亿。2) SSP1、SSP4和SSP5路径下人均寿命长,人口老龄化严重,其中SSP1和SSP5路径下人均教育水平高,到2100年教育水平在大学以上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0%;SSP2路径下各年龄段分布比较均衡;SSP3路径下新生人口数量较多,劳动力充足,但教育水平较低。3) 到2100年,SPP3路径下广西人口呈现最大值1.13亿,在其他路径下广东人口最多,达1.29亿。  相似文献   
76.
利用长江流域147个气象站点1960—2007年的地面观测数据,通过计算,对比分析了长江流域20 cm口径蒸发皿蒸发量与太阳辐射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长江流域近50年来蒸发皿蒸发量变化和太阳辐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二者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蒸发皿蒸发量随太阳辐射的变化产生相应波动变化,而且中下游地区蒸发皿蒸发量变化受太阳辐射变化的影响程度更为明显;就季节变化而言,春夏秋冬4个季节长江流域蒸发皿蒸发量变化和太阳辐射变化同样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春、夏、秋3个季节二者变化关系高度相关,这三季对于流域全年蒸发皿蒸发量减少的贡献也最大;长江流域太阳辐射的显著下降是导致20 cm口径蒸发皿蒸发量持续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7.
78.
物探方法有助于圈出被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区域。我们在尤他州他县一处浅层烃污染地工 电阻率和甚低磁感应勘测。前人在那里设置的一些监测井为水化学分析了方便,从而提高了物探数据的解释程度。电阻率数据与勘低频数据对应很好,根据这些数据得出的垂直断面和等值线图有助于圈出污染羽流,后者表现为一个高阻区。  相似文献   
79.
2001年4月4—6日,中国地质学会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了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陈毓川院士、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王弭力、常务副秘书长艾永德、副秘书长赵逊、李建勤,各省、市、自治区地质学会秘书长和学会专职工作人员,中国地质学会各专业委员会、研究会、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共90余人。4月4日上午举行了隆重而简短的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地质学会副秘书长、国土资源部新闻中心主任李建勤主持,中国地质学会副秘书长赵逊  相似文献   
80.
2008年11月22-23日,全国喀斯石林地质地貌研究成果报告会在湖南长沙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公园研究中心和湖南省国土资源厅联合主办,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共同承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