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0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327篇
测绘学   179篇
大气科学   152篇
地球物理   326篇
地质学   908篇
海洋学   195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111篇
自然地理   13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58年   6篇
  1956年   3篇
  193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of Titan is investigated with a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large-scale dynamics is based on a grid point model developed and used at Laboratoire de Météorologie Dynamique for climate studies. The code also includes an accurate representation of radiative heating and cooling by molecular gases and haze as well as a parametrization of the vertical turbulent mixing of momentum and potential temperature. Long-term simulations of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re presented. Starting from a state of rest, the model spontaneously produces a strong superrotation with prograde equatorial winds (i.e., in the same sense as the assumed rotation of the solid body) increasing from the surface to reach 100 m sec-1 near the 1-mbar pressure level. Those equatorial winds are in very good agreement with some indirect observations, especially those of the 1989 occultation of Star 28-Sgr by Titan. On the other hand, the model simulates latitudinal temperature contrasts in the stratosphere that are significantly weaker than those observed by Voyager 1 which, we suggest, may be partly due to the nonrepresentation of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the abundances of molecular species and haze. We present diagnostics of the simulate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underly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seasonal cycle and a tentative explanation for the cre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atmospheric superrotation based on a careful angular momentum budget.  相似文献   
22.
藏北申扎地区奥陶纪鹦鹉螺类一新属(Variabiocera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材料是采自西藏申扎县塔尔玛乡桥东—扎扛一带鹦鹉螺化石的一部分。描述了3属6种。其中有1个新属Variabioceras gen.nov.和3个新种V.typicum gen.etsp.nov.,V.zangbeiense gen.et sp.nov.,V.robustum gen.et sp.nov.  相似文献   
23.
介绍在处理自记观测记录时,对不正常记录及在编制报表时应采取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4.
大青山地区寒武纪-奥陶纪地层分布零星,是由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就位于此的一系列近东西向延展的构造岩片组成。下寒武统色麻沟组直接覆盖在太古界变质岩之上,缺失中元古界什那干群,寒武系与奥陶系之间呈假整合接触,标志着区内寒武纪与奥陶纪之间发生过一次抬升构造运动,其形成机制与古亚洲洋内的稳定陆快向华北板块拼贴事件有关,是早奥陶世末期华北板块整体抬升的序幕。这个层序界面的认识,对于恢复华北板块北部边缘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
本文将深海岩芯高分辩率记录的替代性指标分为沉积型和生物型两类。沉积型替代性指标主要包括沉积物的粒度,沉积速率,粘土矿物;生物型替代性指标主要包括有孔虫,氧同位素,古水温,有机碳通量。对比研究发现,17940—2柱状样沉积物的粒度、沉积速率、有孔虫,氧同位素,古水温,有机碳通量等指标记录海洋环境变化信息程度优于其它替代性指标;沉积型替代性指标与生物型替代性指标记录海洋环境变化信息不同步;海洋环境变化的突变与渐变影响替代性指标记录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26.
随着测量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管网信息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日趋受到人们的重视。数据采集和管理的分离,无疑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本文以张家港市沙钢集团管网建设为例,介绍了EPSW(Electronic plane-table Surveying and Mapping System for Windows)电子平板测绘软件和MAPGIS结合进行管网的数据采集和管理的设想。  相似文献   
27.
通过大量钠层荧光激光雷达观测数据的分析研究,给出我国武汉地区钠层平均分布形态的基本特征. 结合钠层模型分析,指出大气微量元素分布的纬度变化可能是导致不同纬度地区钠层平均分布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同时给出武汉地区随季节变化的钠层平均分布形态. 对武汉地区钠层分布形态时间变化的分析,发现其短期变化与重力波活动及夜间变化与潮汐波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28.
1.I~ductionThenorthernmarginoftheQinghai-TibetplateauincludestheAltllnMis.,theQilianMis.,KunlunMis.,theQaidambasinandthesouthernTarimbasin.ThisareaistCctonicallycharacterizedbyintensiveCenozoicdeformationwithcomplicateddeformationalmechedsm(Molnaretal.,1987;Zheng,1991;Culetal.,1994;Ding,1995andXuetal.,1996).Thedeformationalmechanismsincludethrust-napping,strike-slipping,extensionandblockrotation,aswellassimultaneousupliftingandtypicalbasin-rangetectonics(CulandXu,1996).IntermsofCenozoi…  相似文献   
29.
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通过按地域和构造作用过程等形式划分11个专题会场,展示了地球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其成果主要包括特提斯域构造演化及其不同阶段的块体裂解、拼合及后期改造的细节过程,地质历史中的超大陆分布和成因,俯冲—碰撞带深部构造和变质机制,安第斯山(Andes)缓倾角平坦式俯冲过程及其地壳变形和岩浆作用的响应,显微构造对动力作用过程的影响和控制,地壳和上地幔熔融、流变学和动力学意义,大洋岩石圈构造与演化,大陆地盾区构造和再活动,稳定大陆区地震,空间大地测量学和现代板块运动等方面。这些研究成果充分显示了地球动力学研究具有多学科、多手段(如古地磁、超深钻、地球物理、大地测量和GPS等)、多尺度(宏观、微观)和多时期、全面、综合、并逐步接近定时、定位和定量地探索和研究的特点,它从地球(主要为上地幔和地壳)的组成、结构构造入手,逐步认识地球(主要为地球岩石圈)的演化和动力学。  相似文献   
30.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地震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地震之一。此次地震的震级Mw=9.3(根据Stein和Okal以简正模式振幅修订,http://www.earth.northwestern.edu/people/seth/research/sumatra.html),是自1900年以来记录到的第二最大地震。它发生在苏门答腊岛北部以西100千米的近海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