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7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216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161篇
地球物理   215篇
地质学   435篇
海洋学   174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92篇
自然地理   16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Phanerozoic chronostratigraphic units can only be defined through their lower boundary stratotypes.The lowermost stage of the Paleocene of China,which mainly consists of terrestrial deposits,can only be defined through its lower boundary stratotype,i.e.the continental Cretaceous/Paleogene boundary stratotype.There is no section yet found which contains continuous terrestrial deposits and biostratigraphic records of the Cretaceous-Paleogene transition in Nanxiong,Guangdong and Jiayin,Heilongjiang,there is no evidence for establishing the continental stratotype of the Cretaceous/Paleogene boundary in either area.Therefore,both the"Shanghuan stage"and"Furaoan stage"are not good candidates for the lowermost stage of the Paleocene of China.From the viewpoint of charophytes,the outcrop section of the Dangyang,Hubei Province(Central China)contains the most continuous,abundant and diverse terrestrial biostratigraphic records of the Cretaceous-Paleogene transition,in particular the early Paleocene,known so far in the world.The biostratigraphic records of ostracods in the transition are also continuous,rich,and diverse.The Dangyang outcrop section is the only section known so far in China that is a possible candidate for a continental stratotype of the Cretaceous/Paleogene boundary in China and the section is the only potential section identified to date for establishing the regional lowermost stage of the Paleocene,Paleogene and Cenozoic in China or stratotype section for the stage.  相似文献   
992.
冻融循环对兰州黄土渗透性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肖东辉  冯文杰  张泽  明姣  王强 《冰川冻土》2014,36(5):1192-1198
在季节冻土区, 周期性的冻结与融化持续改变着土体内部结构, 土的孔隙率与渗透性也随之产生相应的变化. 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原状黄土和重塑黄土的冻融循环试验和冻融循环后的渗透试验. 结果显示: 随着冻融循环作用的进行, 原状黄土与重塑黄土干密度的变化趋势都是先增大后减小, 然后趋于稳定. 由于渗透系数与干密度呈负线性关系, 所以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 原状黄土与重塑黄土的渗透系数都是先减小后增大, 最后在4×10-4~6×10-4 cm·s-1之间趋于一个稳定值. 因为重塑黄土是扰动土, 土结构中的颗粒大小较为均匀, 而原状黄土的土结构中颗粒大小不均匀, 导致重塑黄土的渗透系数始终大于原状黄土.  相似文献   
993.
基于参数劣化的软硬相间顺层边坡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德明  李长冬  雍睿  王姣  胡斌 《岩土力学》2014,35(Z1):195-202
三峡库区侏罗系地层具有独特的软硬相间的岩性组合和结构特征,侏罗系砂泥岩软硬相间地层是该地区典型的易滑地层,是滑坡集中发育的地层之一,也是三峡库区滑坡防治工作中的重点区域。为深入研究软硬相间层状岩质边坡的稳定性,通过对理论概化模型的分析,构建了软硬相间顺层岩质边坡的参数劣化计算模型。考虑风化作用对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劣化的影响,引入空间变异函数,提出软硬相间层状岩质边坡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劣化模型,导出软硬相间层状岩质边坡沿层面方向抗剪强度参数劣化的函数表达式,表征了分析点的风化影响厚度与其强度参数的一一对应关系,有利于边坡稳定性的定量分析。利用该函数表达式对沿层面方向岩体的强度参数进行劣化,利用劣化后的强度参数进行稳定性评价,得到分析点至坡面距离与该点稳定系数的对应关系曲线,并结合三峡库区边坡实例进行了验证分析,指出软硬相间层状岩质边坡岩体抗剪强度参数的劣化对其稳定性评价具有较大影响,单平面滑动的稳定分析中抗剪强度参数沿层面恒定分布的假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若不考虑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的劣化,可能导致稳定性计算结果偏于不安全。  相似文献   
994.
针对煤炭开采易造成地表塌陷及含水层破坏等问题,采用类比法计算了彬长矿区规划新建的矿井——小庄矿井开采导水裂缝带高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采煤对地下水的影响,并提出保水采煤的措施。经计算,采用分层开采时产生的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为147.84 m,在三盘区将导通安定组隔水层,造成宜君组、洛河组承压含水层破坏,导通区域面积为0.773 6 km2。因此,在可能导通的区域应进行保水采煤以保证安定组隔水层的稳定,从而达到保护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和保障矿井生产安全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995.
中国高速铁路网络的发展过程、格局及空间效应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姣娥  焦敬娟 《热带地理》2014,34(3):275-282
高速铁路作为现代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产生时空收敛效果,并进一步对生产要素流动、城市空间扩张、区域空间结构重构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在分析中国高速铁路发展过程、模式的基础上,剖析了其空间格局特征及与区域人口和经济的耦合关系;同时,借助ArcGIS方法从空间服务水平、时空收敛效应和中心城市交通圈等角度,探讨高速铁路网络的空间效应。结果显示:高速铁路的空间扩展过程表现出独特的“核心―核心”至“核心―网络”模式,与城市群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好的耦合性;高速铁路的空间格局与中国城市人口、工业分布表现基本一致,站点1 h范围内可覆盖全国50.07%的城镇人口、73.47%的GDP和98.17%的第二产业产值;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导致的时空收敛效果呈现出明显的廊道效应,中心城市枢纽地位得以强化,服务范围的拓展和生产要素的便捷流动为城市群的空间扩张和重构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996.
湖南洞庭湖地区土壤酸化特征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湖南省洞庭湖地区是中国酸雨沉降和土壤酸化严重的地区之一,酸雨沉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差异,酸雨沉降与土壤酸化具有较好的空间对应性,但土壤酸化的程度还取决于土壤中盐基离子的含量。在土壤酸化较严重的地区,垂向上,土壤酸化深度已达50cm左右,土壤酸化伴随着大量的可溶性铝的溶出。在土壤pH值与盐基离子、氮和硫含量的关系曲线上,存在着pH值突变的临界点(临界点pH值为8),在碱性范围内,硅酸盐和铝硅酸盐矿物的水解使大量盐基离子溶出,中和了因SO42-和NO3-的输入而造成的土壤酸化,但当pH值下降到小于7·25的中酸性范围时,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组成的土壤缓冲体系失去缓冲作用,酸性物质略有增加,就会导致土壤迅速酸化。  相似文献   
997.
合理子样数应随土的性质、指标特征、土样质量和工程要求而异。本文在分析了沿海平原各主要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变异性的基础上 ,运用概率统计方法 ,针对不同土层不同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提出了岩土工程勘察合理子样数确定原则。  相似文献   
998.
在标准的Client/Server结果中,数据库处理由Server来承担,Client运行用户接口程度,直接和用户交互,并向Seerver发送数据库请求,而在增强型Client/Server结构的DBMS(简写为ECS-DBMS)中,充分利用了可以利用的Client资料,包括长久存储器,对于数据库中经常使用数据,客户机可以将这些数据拷贝并存储到自己久存储器,对于数据库中经常使用数据,客户机可以将这些数据拷贝并存储到自己的磁盘中,以免下次使用这些数据时再去访问Server,另外,客户机的磁盘中,还可以存储该客户自己的专用数据,这样便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由于公共数据都存放在Server中,数据一致性的维护也由Server来承担,当Server中出现更新时,Server要将更新的内容传递给需要该更新的Clients,以替换客户机磁盘中的旧数据,针对ECS-DBMS,介绍并提出几种Server更新传播策略,并通过计算机模拟试验分析这些策略的性能。  相似文献   
999.
强震前短临地震前兆时空分布非均匀性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给出一个描述前兆时空分布非均匀性的参数——CV值.研究了华北北部地区6级左右强震前水氡与电磁波观测值异常的时空分布非均匀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强震前,水氡与电磁波观测异常台站的空间分布非均匀性发生了显著变化,CV值有明显的升高过程.这说明,震前短临地震前兆异常在空间上分布的非均匀性增强,变得更加不均匀.这可能与地壳应力场的增强过程有关.如果这个结果得到进一步证实,不仅有助于认识地震孕育发生过程,还对地震预报具有现实意义,并将为充分利用现有前兆资料进行地震预测研究,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00.
A research method and parameter C_v which depicts the spatial inhomogeneity of earthquakeprecursory group, are developed in the paper. The influences of factors, such asinhomogeneous distribution of precursory observatory stations, the variety of observing itemnumber at each observatory station and the anomaly number of the same observing item atdifferent stations, etc., which cause the non-earthquake induced inhomogeneity, can beeliminated from C_v. The criteria of C_v to recognize particular spatial pattern of earthquakeprecursory group are also introduced. Based on the method, the spatial inhomogeneity ofradon precursory group and its relation to moderately strong earthquakes occurred in NorthChina during the same period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5 strengthen processes of spatialinhomogeneity of radon precursory group before each of 5 earthquakes with M≥5. 0 in theregion during the period from Jan. 1, 1995 to Feb. 1, 1998. Among them 4 earthquakesoccurred within the time interval which the prec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