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6篇
  免费   457篇
  国内免费   776篇
测绘学   356篇
大气科学   301篇
地球物理   281篇
地质学   1541篇
海洋学   264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54篇
自然地理   30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981.
螺旋度在一次夏季强沙尘暴中的分析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分析2005年7月16—17日甘肃省河西走廊区域性强沙尘暴发生的气候背景及环流特征的基础上,将Tudurf等1997年给出的相对地面螺旋度以及Davies Jonces等1990年给出的相对风暴螺旋度应用到对强沙尘暴的诊断分析当中。结果显示,利用温度平流与相对地面螺旋度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得出天气系统经过的区域螺旋度的值,但相对地面螺旋度的计算结果依赖于对天气系统的准确分析,尤其是水平温度梯度的判断;相对风暴螺旋度的强中心与发生沙尘暴的强中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82.
一次夏季强沙尘暴形成机理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利用沙尘暴发生前夕酒泉基准站的探空资料、沙尘暴发生前后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和有关台站的常规观测资料对2004年7月12日出现在我国内蒙古西部和河西走廊西端的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从大气层结稳定度、地形因素对沙尘暴影响的机理以及下垫面性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天气现象发生时地面气象要素和地温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大气层结的不稳定起了激发作用;②该地区特殊的地形条件所造成的“狭管效应”起到了加强作用;③沙尘暴爆发前风速迅速增大,为起沙提供了动力条件;④气压和相对湿度在沙尘暴发生前夕和沙尘暴过程的中后期有明显扰动, 沙尘暴结束后温度、气压、相对湿度和地面等气象要素有显著性突变。  相似文献   
983.
青藏铁路北麓河试验段冻土工程地质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43,自引:16,他引:27  
牛富俊  张建明  张钊 《冰川冻土》2002,24(3):264-269
冻土问题是青藏铁路建设的难题之一,为良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详细了解线路通过地区的冻土工程地质特征并对其做出工程地质评价至关重要.在目前完成的青藏铁路北麓河试验段的冻土勘察工作表明,该试验段的土层以富含厚层地下冰的细粒土为主,试验段地下水丰富,全段高温与低温多年冻土都有分布,冻土上限深度一般为2~3m.综合上述特征,该试验段综合评价为不良和极差冻土工程地质地段.在类似地区进行铁路建设,工程措施设计和采用中要充分考虑冻土工程地质特征,否则可能导致工程建设的隐患甚至所采取工程措施的失败.  相似文献   
984.
吉林汪清7.2级深震前东北地区形变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安福  张兴科  张晶  高福旺  吉平 《地震》2004,24(1):76-81
2002年6月29日在吉林汪清(43.5°N, 130.6°E)发生Mb7.2地震, 深度593 km。 该次地震是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地震后, 我国大陆发生的一次重要地震事件。 该稿首先讨论了深震区与昆仑山地震带强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 并对该地区观测的倾斜和短水准近几年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给出了与地震相关的形变场异常场特征: ① 震前2~3年开始出现较大幅度的倾斜异常阶跃; ② 东北地区地倾斜存在远离震源的特征迁移; ③ 华北地区短水准出现特征波形异常, 并沿痰庐地震带迁移。  相似文献   
985.
五台山旅游气候及其舒适度评价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4  
气候是一个地区旅游发展的基本因子。本文分析了五台山气候状况和气象景观 ,计算了各月舒适度指数、寒冷指数和平均着衣指数 ,得出了人体气候舒适度的时间分布。根据舒适度指数、寒冷指数和穿衣指数对各月旅游气候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 ,并提出穿衣建议 ,从而为五台山旅游发展规划和游客选择旅游时间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86.
典型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张红旗  李家永  牛栋 《地理学报》2003,58(5):668-676
选择具有红壤丘陵区典型特征的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为研究区域,在分析当前土地利用结构并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依据2000年千烟洲试验站研究数据及农户调查资料,将GIS技术与线性规划模型有效地耦合起来,探讨实现典型红壤丘陵区各种具有特定数量、质量的农用土地资源在空间上最优配置的方法与技术。结果表明,优化方案从现状中牧业短缺的粮、果、林结构转化为较为完善的粮、果、牧、林结构,耕地资源利用结构也由重水轻旱、粮作为主、经作为辅的传统生产模式,转变为粮-经-饲并举的三元优化配置结构;同时,由果业和畜牧业共同支撑的优化方案的经济效益明显优于现状,在经济上更具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987.
裂隙性粘土边坡渐进性破坏的FLAC模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王志伟  王庚荪 《岩土力学》2005,26(10):1637-1640
裂隙性粘土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粘土,这种粘土边坡的破坏是渐进性的,传统的极限平衡法无法描述分析它的破坏过程和机理,也无法精确地判断它的长期稳定性。用FLAC程序对裂隙性粘土边坡的渐进性破坏过程进行了描述,算例表明在一定程度上用FLAC程序来模拟边坡渐进破坏和进行稳定性判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88.
吴蔚  贺日政  冀战波  牛潇  王超  李宗旭 《地质学报》2023,97(8):2534-2546
南拉萨地体位于印度大陆与亚欧板块陆陆碰撞的前缘,发育有大型的铜、钼、金等多金属斑岩型矿床,其地壳深部结构对于研究成矿构造背景和动力学模式有重要的约束作用。基于甲玛- 驱龙矿集区及周边布置的33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资料,使用远震P波接收函数方法获得了矿集区的地壳结构和属性信息。地壳厚度和波速比扫描(H- κ扫描)发现矿集区平均地壳厚度为66 km,地壳平均波速比与地壳厚度呈负相关的关系,指示偏长英质物质的相对增加是地壳增厚的主要原因;共转换点叠加(CCP)结果发现矿集区下方没有双层Moho现象,推测矿集区缺失高速的基性下地壳,这也导致了地壳平均属性更偏向于长英质,推测矿集区地壳底部的基性下地壳发生过拆沉作用。新生下地壳是碰撞造山带斑岩铜钼金成矿的重要条件。本研究结果指示新生下地壳的重熔不仅破坏了陆陆碰撞形成的双莫霍面,还使得南拉萨地体地壳进一步分异,下部地壳发生镁铁质矿物堆晶而更偏基性,莫霍面增厚  相似文献   
989.
不同天气系统层状云微物理特征个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黎明  牛生杰  王俊 《气象》2014,40(3):327-335
利用PMS粒子测量系统和机载温湿仪观测获取的吉林省2007年5月15日高空槽和5月28日冷涡天气下降水云垂直探测资料,对比分析了两次不同天气系统下形成降水过程中云系的宏微观结构特征。结果发现,高空槽影响下的As云中云滴数浓度最大值比冷涡影响的As-Sc云系高一倍;液态水含量方面,高空槽系统下As云中在0℃附近取得最大值,冷涡系统下As-Sc云系中,最大值出现在上层As云中-4.8℃左右处。高空槽系统影响下的As云中,FSSP-100、2D-C和2D-P探测到的粒子数浓度、含水量和平均直径随高度呈不均匀性分布;而冷涡影响的As-Sc云中,FSSP-100测得As云中粒子平均直径远大于Sc,2D-C和2D-P探测到的上层As云中粒子浓度和液态含水量分布相对均匀,而下层Sc中粒子浓度、液态含水量值和平均直径都很小,这是由于云层之间存在干层,使As云中的部分大云滴和雨滴在下降过程中迅速蒸发,不利于降水形成。不同高度层FSSP-100测得的粒子平均谱分布均差异较大。对云中可播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高空槽影响的As云中可播区均为强可播区,冷涡系统影响的As-Sc云中可播区的1/2为强可播区。  相似文献   
990.
玲南金矿床位于玲珑金矿田内,由招远-平度断裂带北段的破头青断裂带控制,是一超大型的蚀变岩型金矿床。目前钻探控制最大深度接近2 000m,主矿体控制最大斜深约2 200m,矿体沿倾向仍未封闭,预测深部仍有较好的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