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6篇
  免费   395篇
  国内免费   665篇
测绘学   304篇
大气科学   271篇
地球物理   229篇
地质学   1306篇
海洋学   213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51篇
自然地理   28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分布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气候条件,按照地形、地貌把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分为15个区段,并分别介绍了各个区段多年冻土特征. 结果表明:在外界环境变化,包括全球气候变暖及工程活动的双重效应下,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及其存在状态发生了极大变化,这些变化主要包括年平均气温升高、多年冻土退化、热融灾害增加、寒区工程病害不断加剧等. 多年冻土及其存在状态发生变化不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而且对青藏铁路沿寒区工程的安全运营、维护及发展提出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992.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普通路基热状况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现场地温监测数据,选取年平均地温不同的监测断面对青藏铁路普通路基的热状况进行分析,包括多年冻土上限变化及其地温变化、下伏多年冻土温度变化、原天然地表附近热收支等方面. 结果表明:在低温多年冻土区,路基下部多年冻土上限均有所提升,且新近形成的人为上限较为稳定,冷季时负温积累显著;路基下伏多年冻土总体热稳定性较好. 而在高温多年冻土区,左(阳坡)路肩下部多年冻土上限多表现为下降,右(阴坡)路肩下部多年冻土上限有升有降,但是新近形成的上限均温度较高且有进一步升温的趋势;与天然场地地温相比,路基下部多年冻土均出现一定的升温. 尤其在高温极不稳定多年冻土区,天然场地多年冻土自身处于吸热升温状态;路基修筑后,下部多年冻土已经出现了融化夹层及双向退化的情况,路基热稳定性较差. 对于普通路基来说,由于青藏高原强烈的太阳辐射及青藏铁路总体走向原因,普通阴阳坡效应显著,左、右路肩下部多年冻土热稳定性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93.
牛富生  许建聪  马亢 《岩土力学》2014,35(7):1899-1906
结合某黄土斜坡桥梁桩基工程,对同一坡度相近位置的两根桩基开展现场试验,研究其在不同竖向荷载工况下的桩身上、下坡面两侧的轴力、桩侧摩阻力及桩侧土压力的传递规律与分布特征。试验表明:桩基荷载传递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第1区域是从桩顶至约3倍桩径深度处,此区域上坡面桩侧轴力较下坡面相应位置小,且其轴力随深度递减幅度及侧摩阻力发挥程度均较下坡面桩侧大;第2区域是从约3倍桩径至10倍桩径深度处,桩身上坡面一侧竖向受力减小幅度小于桩基下坡面一侧,但此时下坡面桩侧摩阻力发挥幅度大于桩基上坡面一侧;第3区域是从约10倍桩径直至桩端,该区桩身两侧轴力差异不大,摩阻力发挥幅度相近,荷载平衡协调且向下传递稳定。针对斜坡桥梁桩基上、下坡面两侧所受土压力的不均匀性,对设计桩基竖向承载力进行了一定程度地折减,并对计算公式作了相应修正,研究结论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94.
谢雄耀  王培  李永盛  牛建宏  覃晖 《岩土力学》2014,35(8):2314-2324
甬江沉管隧道位于甬江下游河湾处的软土地基上,地基承载力较低,使隧道发生了较大的沉降。此外,甬江严重的淤积及每天2.67 m的潮差对隧道的沉降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依据甬江沉管隧道运营期间16 a的沉降监测数据,结合地层条件、潮汐和清淤资料,对该条沉管隧道的长期沉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基于流-固耦合理论的有限元方法计算沉管隧道的长期沉降,计算结果与监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此外,采用上述计算方法分析了影响沉管隧道沉降的3个主要因素(即地层条件、基槽淤积和回淤与清淤)对隧道运营期沉降的影响。分析表明,地层条件是影响沉管隧道沉降的主要因素,软土地基隧道沉降远大于其他地基。潮汐作用会使隧道沉降发生周期性变化,该变化约占隧道运营期沉降的4%~10%。淤积对隧道长期沉降影响显著,但定期清淤只能短时间减小隧道的沉降,使隧道沉降产生周期性变化。上述结论均可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一次东北冷涡暴雨的水汽输送特征和位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10年7月27~29日吉林省一次较大范围的冷涡暴雨、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建立了此类暴雨的天气概念模型:200 hPa呈现“两脊一槽”型,高空急流呈辐散状位于吉林省上空,急流中心最大风速≥60 m/s;500 hPa东北冷涡强烈发展,鄂海阻高稳定维持是此次强降水发生的重要天气系统,中心最大风速≥20 m/s的偏西风急流带横穿吉林省中部;850 hPa风速≥12 m/s的3条急流带在吉林省中东部地区交汇,形成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气旋性涡度柱,较强的垂直上升气柱一直向上伸展到500 hPa附近,极有利于对流的发展和强降水的维持。通过计算整层水汽通量与吉林省逐6 h平均降水量的相关矢量场,结果表明:偏西、偏南及偏北3条水汽通道在吉林省中南部汇集是此次强降水发生的重要条件,暴雨落区与整层水汽通量汇合区密切相关,水汽输送以经向(南北方)水汽流入为主。暴雨期间具有较好的动力、热力及能量条件,特别是湿对流有效位能明显偏强,强降水出现在对流有效位能 (CAPE)值由极大值开始下降的过程中。干侵入是激发冷涡发生、发展的动力条件之一,≥1 PVU(位涡单位)的高位涡舌在下降的过程中,同时南移,与中部地区强降水落区自北向南移动相吻合。  相似文献   
996.
钱佳  汪德根  牛玉 《地理研究》2014,33(2):358-371
城市公共自行车因其零排放、灵活性强和可达性高等优点,成为城市公交和地铁之间转换和衔接的重要市内交通工具,也是短距离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构建了影响使用公共自行车满意度的结构方程假设模型,并以苏州公共自行车为研究对象,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实证研究城市居民使用公共自行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灵活便捷、设计布局、舒适环保和安全是居民使用公共自行车满意度的关键因素,经济成本和运营服务是重要因素。②灵活便捷对满意度影响程度最大,其影响路径系数为0.40,其次为设计布局和舒适环保,路径系数分别为0.39和0.36,安全、经济成本和运营服务影响程度相对较小。③灵活便捷、设计布局、舒适环保、安全和运营服务与满意度表现为正相关,而经济成本与满意度表现为负相关。最后,提出了完善城市公共自行车建设和发展的相关对策,以期为提高公共自行车利用率,真正实现节能环保绿色出行的目标。  相似文献   
997.
四维数据同化在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斌  徐瑞国  牛萍 《气象科学》2012,32(2):160-168
通过2008年梅雨季内的一次暴雨过程来着重研究WRF模式中四维测站同化技术的应用情况以及不同的同化策略对模拟结果的影响,使用的同化资料包括常规高空和地面探测资料。结果表明:高空探测资料的同化能够较好地修正中α尺度系统的移动发展速度,从而有效地改进强降雨带的落区位置;湿度观测资料的同化反而降低了强降雨带的降水强度,这可能因为同化湿度观测量可能减小近饱和区域内的水汽混合比,从而导致这些区域内的潜热加热减小,对流强度变弱,降水减少;地面观测资料的同化能够对模式行星边界层进行修正,这种同化影响通常在模式最低层上表现得较为明显,向上逐渐减小,而边界层模拟质量对降水至关重要,因此地面观测资料的加入使得模拟降水更加接近于实况。区域嵌套模拟试验表明对粗网格区域进行四维分析同化处理可以有效抑制中α尺度模式误差的增长,对细网格区域进行四维测站同化处理则可以进一步抑制中β尺度模式误差增长。  相似文献   
998.
利用2008年5月16日至2009年4月17日太湖地区多光谱旋转遮光辐射仪(multi—filter ro—tating shadow—band radiometer,简称MFRSR)的观测资料进行反演,得出415、500、615、675和870nm5个波段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简称AOD)及各季节浑浊度系数和波长指数的统计结果。结果表明,5个波段AOD的最大值分别为1.9、1.6、1.3、1.2和1.0;它们谱分布的半宽度分别为0.90、0.70、0.55、0.45和0.25;AOD频率分布极大值处所对应的AOD值分别为0.750、0.550、0.475、0.425和0.425。5个波段AOD的平均值在春季最大,夏季次之,除870nm外,均为冬季最小。浑浊度系数变化范围为0~1.25,其中大于0.2的占97%以上,大于0.4的占66%以上。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波长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3.0、0~2.8、0.2~2.0和0.2~2.0,表明太湖地区大气污染较为严重,且受人为源的影响显著。相对于秋冬季,春夏季有较大粒径的气溶胶粒子存在。  相似文献   
999.
为获得有效的客运专线无砟轨道特大桥沉降数据,为客运专线建设中的无砟轨道铺设工作提供依据,在对客运专线特大桥沉降变形观测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例详述该特大桥沉降变形测量的布点及观测方法,并编制了三点法沉降评估的通用程序,通过对沉降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得出一些特大桥墩身沉降及梁体徐变的规律,为今后客运专线的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提供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数据挖掘的滑坡监测数据处理流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处理海量、多种类的滑坡监测数据,提出了基于数据挖掘的滑坡监测数据处理流程。以白家包滑坡为例,利用k-means算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定性处理,进而利用Apriori算法分析滑坡形变的诱发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流程能有效地处理滑坡监测数据,并发掘到有助于人们认识滑坡形变及其原因的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