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5篇
  免费   530篇
  国内免费   805篇
测绘学   367篇
大气科学   295篇
地球物理   388篇
地质学   1784篇
海洋学   283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68篇
自然地理   31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随着城市交通的迅猛发展,交通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首要问题,建立智能交通系统,将先进的地理信息技术引入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已是必由之路。论文对公交网络数据模型进行深入分析。论文介绍了一种全新的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模型——Geodatabase,并对公交网络数据进行建模。  相似文献   
12.
以济南市南部山区为试验区,探讨在ArcGIS中进行DEM总体精度计算的方法,并分析不同比例尺DEM对地面坡度分级统计的影响。为有效校正地面坡度分级统计的误差,构建高精度的1∶2 000地面坡度与1∶1万地面坡度的"地面坡度转换图谱"。在此基础上根据回归统计得出各级别对应的二次拟合曲线,校正能够大幅度提高地面坡度统计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
大兴安岭白音诺尔铅锌矿控矿构造研究与找矿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成矿物质来源及控矿因素是矿床学研究的前沿课题。过去人们认为成矿物质主要源于含矿围岩的萃取。因此,找矿重点是寻找矿源层。但是,更多的事实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源,通过地幔热柱多级演化迁移至地壳,并在幔枝构造较好的控矿构造空间聚集成矿。本文探讨了大兴安岭中南段的成矿作用,总结了该区的主要控矿构造,指出了不同级别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并预测了不同级别的成矿靶区。  相似文献   
14.
利用ETM多光谱遥感图像,在对盐湖区的遥感影像特征和主要地物光谱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波段组合变换,压抑粘土及砂砾层等地物的影响,将盐类矿产信息增强提取出来。对比前人的钾盐矿田勘查成果,所提取的盐类信息异常与现代新盐带、湿盐滩和现正在开采的钾盐矿区十分吻合。结合区域地质背景与成矿条件的分析研究,圈定了4个预测区、9处有利地段,为进一步盐类矿产勘查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目标地。  相似文献   
15.
借助ArcGIS软件的空间统计分析功能,对矿体主要参数进行分析,获得矿体空间特征。认为铅和锌品位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品位与厚度也属正相关。在此基础上对矿区找矿远景区进行初步圈定,为探矿工程的布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宝坪铜矿赋存于三叠系下统腊美组中。矿体呈似层状,少量脉状,严格受北北西-北西向构造控制。矿床成因类型属浅源热液改造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7.
抚顺发电厂是一座坑口发电厂,受采煤等多种复杂人为及地质因素的影响,厂区发生一系列的变形和破坏.本文基于观测成果对厂区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晚侏罗世华北克拉通东部破坏之初出现了区域性隆起,全区缺失上侏罗统沉积。在早白垩世早期,出现了区域性的伸展活动,断陷盆地形成,克拉通南、北缘伸展活动最强,北部燕山构造带以出现变质核杂岩为特征,南部出现宽裂谷型盆地。早白垩世中期华北克拉通东部普遍出现了火山活动与岩浆侵入。早白垩世晚期克拉通上以出现窄裂谷型盆地为特征,沿北北东走向的郯庐断裂带断陷活动最强。这些断陷盆地的演化过程揭示,经历地表抬升后,克拉通破坏之初的岩石圈热而弱,从而形成变质核杂岩或宽裂谷型盆地。这期间的破坏强度在空间上具有不均匀分布的特征,受控于早期岩石圈地幔的结构。经过早白垩世中期的大量岩浆活动之后,早白垩世晚期克拉通岩石圈温度降低、强度变大,从而利用早期大型断裂构造形成窄裂谷型盆地。这现象支持华北克拉通东部晚中生代的岩石圈减薄是以逐渐拆沉机制为主。  相似文献   
19.
1996年春,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海岸带与第四纪地质研究所参加了新疆地矿局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地下水勘查工作,负责沙漠中心区KT1孔(塔中南侧38km处,38°47′N,83°57′E,孔深653.8m)的野外岩芯编录、取样和综合研究。KT1孔基本上是砂层与泥质沉积的互层,大致划分为212层、106个互层、53个中  相似文献   
20.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土壤中不同粒级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粒级土壤中的碳有着不同的周转规律,在高CO2浓度条件下,它们含量的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碳是累积还是减少,对明确土壤碳的变化趋势有重要意义.采用田间培养试验初步模拟研究在高CO2浓度条件下土壤不同粒级碳的分布.结果表明,加入秸秆培养1年,由于CO2浓度升高的原因导致在低氮(LN)、常规氮(NN)和高氮(HN)水平下土壤中碳分别增加0.01、1.10、1.22g/kg,表现为粒级〈53μm土壤颗粒中碳分别增加1.53、2.19、2.70g/kg.粒级〈53μmm土壤颗粒碳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其重量分配百分数显著增加36.2%,碳浓度增加5.4%;粒级〉250μm和250~53μm土壤颗粒部分虽然其碳浓度分别增加20.8%和17.3%(P〈0.05),怛由于重量分配百分数分别显著降低22.8%和36.1%,结果碳量降低.试验表明高CO2浓度导致不同粒级土壤的分配及碳浓度的变化;高氮施肥水平下有增加土壤碳量特别是小粒级土壤碳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