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23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73篇
地质学   152篇
海洋学   5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1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61.
僵尸网络在线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僵尸网络为平台的攻击发展迅速,当前大多数的检测方法是通过分析历史网络流量信息来发现特定协议的僵尸网络,难以满足实时需要,且不能通用。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一种独立于控制协议与结构的僵尸网络在线检测技术,能够从网络流量数据中快速检测出可疑僵尸主机。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高效地实现僵尸网络在线检测。  相似文献   
62.
昆特依干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为特大型综合盐类矿床.大盐滩是昆特依干盐湖内最大的盐滩,地下赋存有一定量的卤水矿床,但该矿床的水文地质条件差,主要卤水矿层含水性弱,开采难度大.核磁共振找水方法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直接找水地球物理新方法,具有高分辨力、高效率、信息量丰富和解的唯一性等优点,本文运用该方法对昆特依干盐滩地区地下卤水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对核磁共振数据进行处理与反演,结合已有的地质与钻井资料,对测点进行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解释,获得以下认识:1)大盐滩0~130 m深度范围内,共存在3个卤水含水层,主要呈扁平状或漏斗状、近似层状展布,W1为晶间潜卤水层,渗透系数较大,颗粒较粗,单位体积含水量为0.4%~2.7%,W2和W3为晶间承压卤水层,渗透系数较小,颗粒较粗,单位体积含水量分别为0.2%~1.1%和0.1%~0.8%;2)大盐滩地区存在两个卤水富集区,分别为研究区西南部沉积盆地中心的Ⅰ号富卤区和盆地东北部的Ⅱ号富卤区;3)根据区域内卤水富集分布以及构造情况,划定大盐滩向斜沉积中心、大盐滩北侧F1~F8及遥F6断裂发育区和冷湖构造带为区域内主要的找矿找水远景区;4)GMR核磁共振系统在干盐滩地区理论探测深度为130 m,该系统不仅可以有效地探测自由水,而且可以依据束缚水的分布解译地下各类含水盐类矿物和含水黏土矿物的存在与分布.  相似文献   
63.
不同气候带的河道与沙丘分布格局及其类型划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小妹  严平  钱瑶  吴伟 《中国沙漠》2017,37(5):821-829
风水交互作用是干旱区常见的地貌现象和重要的地表过程,干旱区河流通过提供物源和场所控制沙漠分布的格局,沙漠分布与风沙活动制约河道发育和泥沙输移,在不同时空尺度表现不一,但关于二者交互作用的分类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分类体系,尤其在地貌格局分类上多为定性描述。因此,自西向东选择位于3个气候带的中国西部克里雅河、中部毛不拉格孔兑以及东部西拉木伦河,利用遥感影像解译获取河道与沙丘信息,探讨近源沙丘的分布与河型之间的组合关系。结果表明:河型、河流流向与风向之间的关系、水文以及距离河道的远近影响河道与沙丘组合的地貌格局;在河道-沙丘尺度上,划分为弯曲河道-对称式边滩沙丘、顺直河道-边滩沙丘、分汊河道-心滩式沙丘、网状河道-格状镶嵌式沙丘4种类型。  相似文献   
64.
等价类对数据库查询计划的生成与优化有重要作用。为了减少查询计划的搜索空间,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Ingres),将空间拓扑关系视为等价关系,并将空间拓扑关系沉入查询树底端先执行。由于非等值空间关系谓词不具备等价类的传递性,常常导致一些空间查询不能正确执行。本文提出了空间约束对的概念,即将非等值空间谓词连接的2个空间列、或某表的空间列与其空间索引表中的KEY列(记录了MBR)视为空间约束对。空间约束对除不具备等价关系的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外,其启发式策略仍可沿用等价类的相关规则。此外,本文还探讨了空间约束对在Ingres中的实现,并开展了相关的实证研究。实验表明:将空间拓扑谓词两端的属性视为空间约束对后,原本不能正确执行的查询语句,在改后的Ingres中能正确地找到较优执行计划。  相似文献   
65.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计算二维复杂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时,如采用一维等效线性化分析模型会带来较大的误差,而直接采用二维的非线性模型在技术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不合理性。目前工程中多采用对一维分析结果进行二维修正的思想给出设计地震动及反应谱。然而在建立二维分析模型时,由于勘测条件的限制使模型建立出现很多不确定性。基于以往提出的二维复杂工程场址设计地震动的修正分析思想,建立了几种可能且工程认可的二维复杂场地模型,主要研究不同分层特征模型及土层剪切波速这一物理参数不确定时对设计地震动的影响,进一步考虑不同场地类别下,不同二维分层模型及土体物理参数对地震动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不同类别场地下,方便且合理建立二维复杂场地地震动分析模型的方法,为实际工程中模型的建立及参数的选取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6.
黑色旅游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黑色旅游开发是自然灾害发生地灾后恢复的一种重要方式。以往研究较多关注战争与事件型黑色旅游地,对自然灾害遗址型旅游地的研究较少。本文以汶川地震北川遗址公园为案例,构建了参观者动机测量量表;通过因子分析得到了教育与纪念动机、社交与亲情动机、感受与见证动机、认同与求新动机和好奇心动机五大类参观者动机类型。为分析和比较不同来源地参观者动机的特征,探究事件关注度和认知欲望对不同类型动机的影响程度差异,分别以全体参观者和四川参观者为样本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全体参观者模型中,事件关注度对教育与纪念、社交与亲情等动机影响较大,而对好奇心动机影响较小;认知欲望对教育与纪念、感受与见证以及好奇心等动机影响较大,而对认同和求新动机影响较小。在四川参观者模型中,参观者对汶川事件的关注度不能激发感受与见证动机,认知欲望对社交与亲情动机的影响也不显著,而对于汶川地震地区的认同感和集体认同感较强。  相似文献   
67.
柴达木河都兰区植被覆盖率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晓媚  夏薇  郭任宏 《中国沙漠》2014,34(2):603-609
柴达木河都兰区位于青海柴达木盆地东南部,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基于MODIS NDVI数据,应用遥感方法,对都兰区2000—2011年的植被覆盖率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裸土和低覆盖率植被的面积逐年减小,而较低覆盖率、中等覆盖率、较高覆盖率及高覆盖率植被的面积均逐年增加;研究区植被覆盖率与降水及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区域植被生长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较为密切;宗加-诺木洪植被区的地下水埋深范围为0.7~3.5 m,在水埋深为1.7 m的地方,植被长势最好;当研究区的地下水水质矿化度小于3 g·L-1时,植被发育较好。  相似文献   
68.
编制完整可靠的历史地震目录是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一项基础工作. 但目前的现状是, 最新版本的《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公元前23世纪~公元1911年)》中的某些参数在一些地区很难被认同. 本文以厦漳跨海大桥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为例, 在该工作的区域范围内, 分别将《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公元前23世纪~公元1911年)》和福建省地震局提供的地震目录逐条进行对比. 再分析几个影响较大的6级以上地震的时间、空间、强度参数的差异, 以及对工程场址影响的差异. 最后, 对今后“安评”工作中的历史地震目录的使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9.
本文以SOA开放式架构与OGC标准规范,提出了极地海冰-海洋参数遥感反演模型分布式共享服务体系。服务体系以"模型服务"为核心,探讨了模型服务接口和模型服务的互操作问题。为了简化极地海冰-海洋参数遥感反演模型的分布式共享过程,提出了极地海冰-海洋参数遥感反演模型共享服务平台的概念。共享服务平台处于模型与模型应用客户端之间,可以实现两者之间的数据转化和功能协同,以及实现模型算法与其他功能的分离,使模型开发者可以专注于模型算法的设计和实现。最后,以海冰密集度遥感反演模型和冰间湖识别模型为例,实现了极地海冰-海洋参数遥感反演模型分布式共享方法。  相似文献   
70.
The paper presents a study by taking the soil seed banks and vegetation successions of the forests in Ziwuling Mountain as indicators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the ages, and the litter layers and soil depths at growing locations in seven types of forest communities on their seed bank formations and soil qual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ed banks at different growing locations in the communities increased in the order of upper slope, middle slope, and lower slope; the seed storages of the seed banks in the different layers of the communities varied, much more higher in the litter layers than in 0–15 cm, and the seed storages of the seed banks in the seven types of forest communities ranked in the increasing order of Pinus tabulaeformis forest, Pinus shenkaneusis forest, Quercus liaotungensis forest, Populus davidiana forest, Betula platyphylla forest, scrub communities, and grassland communities; in the meantime, the seed storage of seed banks peaked in 30–50 years old P. shenkaneusis forest, 30–40 years old P. tabulaeformis forest, 15–30 years old Q. liaotungensis, and P. davidiana and B. platyphylla forests, and 10–15 years old scrub and grassland communities, and the ages of the communities varied with the seed storages of the seed banks in a significantly correlative manner following a fitted exponential equation. In addition, the soil seed banks of the seven types of communities consisted of rich and diverse species with the herbaceous and shrub species greatly outnumbering the arbor species; in general, the coniferous forests were composed of 31 kinds of plants, the deciduous and broadleaf forests consisted of 20–29 plant species, the shrubs contained 27 plant species, and the herbaceous plants numbered 20 plant species; The various species compositions contained only 4–6 arbor species with most being foreign species. In each of the compositions, Bothriochloa ischemum was the grassland plant with the highest occurrence frequency, Sophora viciifolia and Hippophae reamnoides were the shrub plants with the highest occurrence frequencies, and Q. liaotungensis was the arbor plant with the highest occurrence frequency, and they followed by P. shenkaneusis and P. tabulaeformis.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seed banks and forest successions are better indicators for soil quality from natural succes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