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75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80篇
海洋学   36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土壤水作为陆地水循环和水量平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物质与能量转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陆面过程研究中的重要参量.选择黄土高原西部的安家坡流域,采用多点长序列观测方法,对该区域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坡向和土地利用类型是小流域土壤水分变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得出了不同立地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剖面变化与时间的动态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土壤湿度指数结合主要影响因素预测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旨在为黄土高原大中尺度的土壤水分模拟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2.
从Duda和Nortmann提出的谱震级定义出发,利用江苏地区遥测台网的5个台站记录到的54次地震的数字化垂向位移波形记录,采用13组0.5倍频程的滤波器,计算了各次地震的P波和及S波在没中心周期处的平均速度谱值,研究了地震的P波或S波速度谱的拐角周期及综合因子f值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中强地震发生之前1年或更短的时间内所发生的中小地震,其速度谱综合因子f值随时间的变化具有由高值向低值的变化趋  相似文献   
73.
从 Duda 和 Nortmann 提出的谱震级定义出发,利用北京台网中小地震速度数字化记录资料,采用14组0.5倍频程滤波器组,其中心周期为:0.04s、0.06s、0.08s、0.12s、0.18s、0.28 s、0.40s、0.60s、0.96s、1.28s、2.40s、3.80s、6.20s、10.00s,分别计算了各中小地震的速度 谱综合因子f值,结果显示张北-尚义地震震前阶段中小地震的三分向速度谱卓越频率向高频 方向偏离,综合因子 f 值逐渐增加,且蓝地震的发生有向主震震中靠拢的趋势。同时,研究认为 综合因子 f 值可以量化蓝地震的定义。  相似文献   
74.
基于遗传算法的深层搅拌桩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将遗传算法应用于深层搅拌桩优化设计中,以单位面积内深层搅拌桩的水泥用量为优化目标函数。全部约束条件均按相应规范的要求给出,并针对传统遗传算法优化设计时遇到的诸如计算量大、早熟收敛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利用Visual C++编制了计算程序,通过实例证明了所提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5.
冻融作用对系统与环境间能量交换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18,他引:21  
李述训  南卓铜  赵林 《冰川冻土》2002,24(2):109-115
通过求解古典Neumann问题,研究土壤在冻结和融化过程的热交换特征,从理论上分析了冻融作用对系统与环境间能量交换的影响.以草炭亚粘土和亚粘土为例,计算了广泛环境条件下的冻融作用对系统温度变化和与环境间热交换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融作用使相应过程表层温度梯度加大,热交换强度增强.  相似文献   
76.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RFI) test observations were carried out at one of the candidate Square Kilometre Array (SKA) sites in Guizhou province, following the “RFI Measurement Protocol for Candidate SKA Sites” (hereafter RFI protocol). All data (raw and calibrated) are preserved in some suitable format, such as that set by the international RFI working group of the Site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 Committee (SESC). An RFI test in December 2003 was performed according to Mode 1 of the RFI Protocol, in order to identify technical difficulties which might arise during a co-ordinated RFI measurement campaign over a period of 1 year.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the current equipment, observational technique and data presentation.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RFI situation at Dawodang depression in Guizhou province makes it quite a promising location for the proposed SKA. Furthermore, the first session of the RFI monitoring program, which was made in May 2004, showed that a complete RFI measurement including both modes 1 and 2 of the RFI Protocol would take about 2 weeks. The possible ways to minimize some limitations of the current equipment are also discussed, which will enable us to meet the RFI protocol.  相似文献   
77.
An unprecedented heavy rainfall event occurred in Henan Province,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of 1200 UTC 19-1200 UTC 20 July 2021 with a record of 522 mm accumulated rainfall. Zhengzhou, the capital city of Henan, received 201.9 mm of rainfall in just one hour on the day.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sensitivity of this event to atmospheric variables i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ECMWF ensemble forecasts.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first indicates that a local YellowHuai River low vortex(YHV) in the southe...  相似文献   
78.
南洋  饶晓琴  尤媛  关良 《气象》2021,47(2):253-260
2020年11月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呈偶极分布,环流呈三波型,东亚大槽偏弱,南支槽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强.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6.9 mm,比常年同期(19.0 mm)偏少11%,月内17-19 日出现了一次强雨雪天气过程,湖北恩施建始县和辽宁丹东出现大暴雨,黑龙江牡丹江、鸡西和七台河、内蒙古通辽和...  相似文献   
79.
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准确获取冬小麦种植面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探究高分六号卫星影像进行冬小麦遥感监测的可行性和精确性,本文选取甘肃省崆峒区为研究区,运用红边波段+监督分类中的支持向量机法,提取了2019年崆峒区冬小麦种植面积,并利用混淆矩阵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提取崆峒区冬小麦种植面积为150...  相似文献   
80.
围绕夏季青藏高原热力异常与其上、下游大气环流在年际尺度变化上的联系,对最新的研究成果做了简要介绍。通过观测资料分析与数值试验,指出在年际尺度上夏季青藏高原热力异常与同期亚洲-太平洋涛动(APO)具有显著且稳定的联系,前者可能通过调节亚洲和中东太平洋热带外大尺度垂直环流异常影响后者。另外,夏季青藏高原热力异常对高原上空及更大范围上对流层温度的年际变化也有一定贡献,进而通过对上游大尺度环流的调节作用影响到同期西非萨赫勒地区的降水。夏季青藏高原热力异常只是导致其上、下游大气环流年际变化的一个原因,其他影响效应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