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24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225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7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1.
基于1973—2015年间的全球综合无线电探空资料(IGRA),采用总体理查逊数(Bulk Richardson Number)方法,分析了北极扬马延岛43年间的大气边界层高度变化特征,并对其多年月均大气边界层高度变化以及年均大气边界层高度变化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结果显示,扬马延岛白天对流边界层高度高于夜晚稳定边界层高度,夏季多年月均大气边界层高度远低于冬春季节的高度,夏季平均高度仅为262 m,而冬春季节高度在600 m附近。大气边界层高度的变化与地面相对湿度的变化呈现较好的反相关关系。由于受到墨西哥湾暖流的影响,岛屿全年温差较小,夏季的相对湿度较大,导致潜热通量较多,抑制了边界层内的对流过程,造成夏季大气边界层高度较低。此外,其年均高度在1973—1988年间出现波动下降,而后在1988—1995年快速上升,最后于1995—2015年间变化平稳。  相似文献   
112.
新生代构造与羌塘盆地油气保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羌塘盆地为我国陆上油气资源潜力巨大的一个中生代海相残留盆地,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但高原的强烈隆升、新构造运动的频繁作用和中上侏罗统的大片裸露,以侏罗系为目的层的油气,能否保存至今令人怀疑。羌塘盆地油气保存条件的问题已成为石油地质条件评价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焦点问题。笔者就已有的资料,通过对新生代构造活动、断裂活动影响和高原隆升等方面的初步分析,对羌塘盆地油气的保存条件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3.
导水岩溶陷落柱堵水塞建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庞矿特大陷落柱突水快速封堵工程为例,分析了陷落柱空间结构特征及突水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对突水陷落柱进行快速截水恢复生产和注浆封堵根治水患两个阶段的治理方案。根据陷落柱的空间特征及工程地质条件,确立了分序分段注浆工艺,并且给出了不同阶段注浆工艺的控制标准;建立了注浆钻孔分序分段注浆的吸水率结束标准;提出了在井下疏放堵水塞之上的陷落柱残留水,计算补给水量,定量评价堵水效果的检验方法;采用先进的螺杆钻具定向、随钻测斜与防斜纠偏钻探工艺,使钻进方向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确保钻机按照设计参数施工。  相似文献   
114.
随着我国文物保护意识的加强,关于唐帝陵的保护不再局限于陵体本身。本文依托于地理国(省)情普查试点项目,通过对陵区监测区两期地表覆盖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影响地类变化"反映人类活动对于陵区监测区的影响,并针对唐献陵进行统计分析,为今后陵区保护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5.
杨纪林  胡军  南凌 《内陆地震》2001,15(2):154-159
昆仑山中段策勒西南冲洪积扇的古地震变形带总体走向北东,长约40km,最宽有6km。该形变带由50多条长短不一的正反断层陡坎组成,陡坎有13km,最高有20m,为多次古地震造成的结果。古地震最高震级估计在7级以上。  相似文献   
116.
豫南——鄂北大别山北部高压角闪石榴辉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景波  国连杰 《地质科学》1997,32(4):409-422
一个高压角闪石榴辉岩带出现在豫南——鄂北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单元的最北部。榴辉岩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绿辉石+角闪石+绿帘石+多硅白云母+石英+金红石。采用Powell等(1994)的Thermocalc估计的温压条件:压力为1.8-2.4GPa,温度为490-592℃。这个带的榴辉岩在矿物组合,矿物成分和温压条件上明显不同于该高压变质单元中其它带的榴辉岩。  相似文献   
117.
喻顺  陈文  孙敬博  尹继元  张彦  刘新宇  袁霞  马勋 《地质学报》2016,90(8):1874-1885
沉积盆地碎屑岩记录了相邻造山带构造演化及隆升剥蚀的重要信息。本文对库车盆地白垩系砂岩中的白云母进行了电子探针及~(40)Ar/~(39)Ar定年分析,并与天山造山带的数据对比研究表明:库车盆地白垩系砂岩中白云母为多硅白云母,硅原子数小于西南天山蓝片岩及榴辉岩中的多硅白云母,形成时的压力低于目前保留在西南天山蓝片岩中多硅白云母;白垩系砂岩多硅白云母~(40)Ar/~(39)Ar年龄为396.6 Ma,与在低温高压变质带中获得的多硅白云母~(40)Ar/~(39)Ar年龄419~310Ma一致,表明了在白垩纪西南天山低温高压变质岩带已抬升至地表遭受剥蚀,为库车盆地提供大量的物质,也表明了在白垩纪西南天山低温高压变质岩带高度(海拔)高于其南部的哈尔克山,而现今天山地貌形态显示低温高压变质岩海拔低于哈尔克山,这可能是由于新生代天山地区差异隆升剥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8.
尹继元  陈文  喻顺  孙敬博  张斌  杨莉  袁霞  张岩 《地质学报》2016,90(9):2355-2364
朱鲁木特石英正长斑岩出露于西准噶尔北部。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它们的SiO2含量在74.5%~77.6%之间,显示高的K2O(4.60%~5.58%)、全碱(8.14%~9.61%)含量和高的K2O/Na2O比值(1.25~1.38),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系列。铝饱和指数(A/CNK)=1.04~1.18,为过铝质岩石系列。稀土元素总量在128×10-6~236×10-6之间。它们显示了轻稀土富集[(La/Yb)N=6.0~10.4],重稀土相对平坦[(Gd/Yb)N=0.96~1.12],强烈的负Eu异常(Eu/Eu*=0.23~0.26)为特征。微量元素显示亏损Nb、Ta、P、Ti等高强场元素,富集Rb、K、U和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La、Nd和Zr等元素。岩浆源区可能经历了斜长石,磷灰石,钛铁矿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石英正长斑岩具有正的εNd(t)和εHf(t),年轻的t2DM(Nd)(474~572 Ma)和t2DM(Hf)(357~931Ma)模式年龄,可能是古生代新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的产物。它们具有较高的锆石饱和温度(834~865℃),与西准噶尔北部的A型花岗岩几乎同时形成,表明西准噶尔地区在早二叠世处于一种拉张高温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9.
基于多源数据分析的洼里砾岩地下水循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钻孔、地下水位、水质、温度和同位素等多源数据,识别了洼里地区的地质结构、地下水动态、地下水化学、地下水温度和同位素特征,分析了洼里砾岩与奥陶系、第四系含水层的水力联系。洼里砾岩在西部与奥陶系地层直接接触,与奥陶系含水层存在水量交换通道;洼里砾岩与奥陶系和第四系地下水水位具有一致的年际和年内变化特征,水位高值一般出现在1—2月,水位低值出现在5—6月。同时,洼里砾岩、第四系和奥陶系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均为HCO3-Ca·Mg型,且C-14和S-34同位素值相近,地下水温度变化规律具有区域一致性。结果表明,洼里砾岩岩溶发育,富水性好,与奥陶系和第四系含水层水力联系密切。地下水循环特征表现为:地下水主要接受西部奥陶系地下水补给,自西南向东北方向径流,主要排泄方式为侧向径流和向第四系含水层越流。  相似文献   
120.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区径流与地下水补给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高差最大的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斜坡上发现了沙漠区罕见的因大气降水而产生的地表超渗径流,地表径流侵蚀,缓渗径流及因地下径流出露而产生的地表径流--风沙混合物理沉积与化学沉积(次生盐).根据电镜观察,能谱分析,化学分析和粒度分析等资料,研究了径流化学沉积物的矿物和化学组成,风积沙和径流--风沙混合物理沉积物的粒度组成,径流类型及沙山区水分平衡,降水对地下水与湖水的补给机制.超渗径流的出现表明,虽然该区降水量少,但存在能够为地下水提供补给来源的较强有效降雨过程.径流,径流--风沙混合物理沉积和化学沉积等六项科学指标从深层次上充分证明,该区降水通过入渗至少达到了沙山的下部,完全能够对地下水构成有效补给.细粒层相对的隔水性是该区地下径流出露于地表的原因.沙山区确实存在令人惊奇的水分正平衡,即在大气降水在经过蒸发和蒸腾等消耗之后,每年还有约134648.4 t/km2水补给了地下水和湖水,成为湖水的重要补给来源之一.沙山区能够产生有效降水,植被稀少蒸腾量少,沙层入渗率高和沙层受蒸发影响深度很小是该区水分出现正平衡和大气降水能够补给地下水的四个条件,也是导致该沙漠区有众多湖泊发育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