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112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前人研究成果表明,有机质吸附作用使样品中的元素产生一定的富集,这种影响随着有机质含量增加而越加强烈,将掩盖元素真实含量的起伏,造成假异常.通过对佳木斯隆起带乌拉嘎断裂西缘水系沉积物样品的分配及有机质含量特征、主要成矿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分布特征的研究,认为野外截取-10~+60目粒级段作为采样介质,可完全满足工作需要,获得真实可靠的地球化学异常,取得较好的地质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62.
扎赉特旗地区发育的辉长岩-闪长岩属钙碱性岩石系列。岩石相对富集LREE、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和Sr)及u,亏损高场强元素(Th、Ta、Nb和Ti),类似于岛弧环境产物。推测其源区为岩石圈地幔,原生岩浆为幔源物质部分熔融产生,在上升过程中遭受微弱地壳混染。用LA-ICP-Ms同位素测定方法.测得其中变辉绿岩、角闪辉长岩和辉长闪长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平均值分别为317.3Ma±1.1Ma(30个数据点)、328.1Ma±1.3Ma(29个数据点)、325.2Ma±0.9Ma(32个数据点),为首次在扎赉特旗地区中基性岩体中获得较早的高精度岩体侵位年龄,指示扎赉特旗-带在早石炭世末期存在洋壳俯冲作用,为进一步研究二连浩特-贺根山碰撞拼合带东延至扎赉特旗-带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63.
LA-ICP-MS锆石U-Pb年龄表明,突泉地区碱性流纹岩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分别为135±1Ma、133±1Ma,属于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资料表明,碱性流纹岩具富SiO_2、K_2O和高TFeO/MgO值,低Al_2O_3、CaO和MgO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具右倾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负Eu异常明显,相对富集Rb、U、Zr、Hf,亏损Sr、Ti、Nb、Ta等元素,花岗岩判别图解上,样品分布在A型花岗岩区;在Nb-Y-3Ga图解上,显示拉张构造环境的A_2型花岗岩的特征;元素地球化学示踪指出,突泉地区碱性流纹岩可能起源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上分布的同时代火山岩及A型花岗岩类,可以限定碱性流纹岩形成于伸展构造背景,并可能与北部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的演化有关。锆石Hf同位素研究显示,本区早白垩世流纹岩ε_(Hf)(t)值为+4.2~+10.7,其二阶模式年龄平均为0.74~0.76Ga,结合松嫩地块、兴安地块Hf同位素资料,表明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具有相似的地壳增生过程。  相似文献   
64.
黑龙江省2006年秋季酸雨成因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黑龙江省7个酸雨观测站酸雨观测资料(4个站时间序列1991~2006年,3个站时间序列2005~2006年),分析了黑龙江省2006年秋季酸雨发生频率、强度和降水电导率,并讨论了酸雨成因及其影响。黑龙江省2006年秋季酸雨发生频率以龙风山最高,加格达齐和虎林次之,哈尔滨、佳木斯、嫩江和漠河最低;秋季酸雨强度以龙凤山最强,其次是虎林和漠河,哈尔滨、佳木斯、嫩江和加格达齐较低。黑龙江省2006年秋季酸雨发生频率哈尔滨和龙凤山高于历史同期,佳木斯和嫩江低于历史同期。总体上大气环境较好,污染程度略轻。  相似文献   
65.
This paper considers results of geodynamic studies using the GPS method in the territory of the Far East. GPS measurements using TRIMBLE-4700 geophones were launched along the Sikhote Alin profile in 2003. The technology of the GPS measurements and the problems of selecting the measurement sites and network configuration with reference to the region’s structure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of GPS measurements in 2003–2006 were used to study the fault system of the Far East continental margin. Different models of the Eurasia rotation (from the known NNR-NUVEL-1A to the recent ones) were analyzed. The solid-body rotation of Eurasia was predicted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AR-IR-2006 model with a pole located at 51.045°N latitude, 255.842° longitude and rotating at a rate of 0.2423°/Ma. The parameters of the Amur plate rotation were preliminarily estimated (57.6° ± 0.5°N, 117.1 ± 0.5°E, and 0.083° ± 0.004°/m.y) using results on the Sikhote Alin and Transbaikalian network.  相似文献   
66.
67.
内蒙古中部中更新统离石黄土特征及第四纪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中部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一带由两种不同地貌单位组成,北部大青山山脉、南部为河套平原。区内第四系发育齐全,沉积厚度巨大。离石黄土的岩性主要为一套黄褐色、深黄褐色和棕褐色的粘黄土为主,夹有砂黄土、钙结黄土、钙质结核黄土层和古土壤层。热释光年龄在(37.19±2.83)×104aB.P.~(15.72±1.21)×104aB.P.。第四纪沉积物特征反应了环境和气候变化特征,在中更新统主要以干冷气候为主,期间出现了3个潮时。晚更新世早期为末次间冰期(12.8~7.00万年)气候,气候温暖湿润。本测区自6.8万年至0.95万年为湖相和风沙堆积,表明气候进入干冷气候期,为末次冰期(7.4~1万年)气候。  相似文献   
68.
通过对中国东北地区古生代有关时段的地层古生物信息及其与古亚洲洋域的区域构造的关联分析认为,东北北部陆块群及毗邻褶皱带的古生代构造演化,属古亚洲洋构造域演化历史的一部分.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后形成的小洋盆地具有构造叠加的属性.华夏与安哥拉植物群的迁移与混生信息暗示,西伯利亚与中朝板块之间的碰撞拼贴过程早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  相似文献   
69.
鹿乡断陷近年来虽在油气勘探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该区存在多物源方向交汇、沉积体系划分不清晰;而经典的物源分析方法操作复杂,可靠性差。笔者应用统计学方法,对研究区重矿物的相对含量进行聚类分析,结合研究区砂岩等厚图,对鹿乡断陷双阳组各段的物源方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双阳组一段沉积时期,研究区存在西南、南部和东部3个物源方向;在双阳组二段沉积时期,研究区存在东部、南部、西南和西北4个物源方向;在双阳组三段沉积时期,研究区存在东部和西北部2个物源方向。双阳组沉积时期,西北和南部方向物源的沉积物供给呈现"弱--强--弱"的变化特点,东部方向物源的沉积物供给不断减弱。沉积体系的规模受控于沉积速率。  相似文献   
70.
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敖兰三队侵入体的同位素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敖兰三队侵入体巨晶正长花岗岩具有低Sr、高Yb型花岗岩特征,其LA-ICP-MS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20±1Ma,表明该侵入体是晚三叠世早期侵位形成的。岩石高硅、富碱、高铁镁比、贫钙、贫镁和低钛;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现"海鸥式"分布特征,显示强烈的Eu负异常。微量元素特征显示较低的Sr、Ba含量,较高的Yb、Zr和Y含量,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显示明显的Sr、Ba和Ti的负异常。岩石具有高的Rb/Sr和Rb/Nb,显示出壳源岩浆的成分特征。综合分析表明,本区巨晶正长花岗岩为低压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根据(Y+Nb)-Rb、(Yb+Ta)-Rb、Nb-Y-Ce三角图解,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巨晶正长花岗岩形成于造山后伸展的构造环境。在中—晚三叠世,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区构造体制经历了重要的转变,由挤压体制转变为造山后软流圈上涌、岩石圈减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