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6篇 |
免费 | 95篇 |
国内免费 | 3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4篇 |
大气科学 | 44篇 |
地球物理 | 58篇 |
地质学 | 171篇 |
海洋学 | 47篇 |
天文学 | 16篇 |
综合类 | 37篇 |
自然地理 | 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24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海岛岸线遥感立体测图精细测量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海岛岸线遥感测图精细测量新方法,该方法直接基于理论定义的海岸线,利用航空影像瞬时水涯线数据在立体测图环境中提取瞬时水位高程;利用海岛周边精密海潮模型和瞬时水位高程推算海岛岸线高程;最后依据海岛岸线高程,采用立体测图方法测制海岛岸线的平面位置。该方法确保了海岛岸线成果的唯一性和连续性,适合大比例尺的大陆海岸线和海岛岸线测量。测试结果显示,在较高精度海潮模型和海面地形支持下,海岛岸线高程精度优于0.2 m,可满足1:2000测图要求。 相似文献
12.
新疆伊犁盆地以其丰富的煤碳和铀矿资源倍受专家与学者的高度关注,特别是伊犁盆地南缘。笔者从煤矿勘查角度,运用构造地质学、煤田地质学、沉积学的理论,从构造应力作用强度方面阐述伊犁盆地南缘现存的构造特征、构造格局以及含煤地层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的沉积特征和赋煤性。笔者分析了古气候和沉积环境与聚煤关系,认为水西沟群是在温暖潮湿古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冲积扇-扇三角洲体系的产物,有利于泥碳沼泽环境的形成,特别是西山窑组具备形成稳定而厚大煤层的基本条件。笔者重点分析中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对煤矿的形成与保护作用,认为区域构造背景直接决定了盆地的形成与演化,从而影响着研究区成煤环境与赋煤潜力;构造格局或构造特征是成煤后构造演化的结果,即其活动影响着煤层成藏或保存程度;构造作用的差异性影响着煤层的保存状态和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1992—2011年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肖塘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尘卷风的年、月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 1992—2011年尘卷风发生日数总体呈波动递减趋势;尘卷风主要发生在3—9月,占全年总日数的90.9%,其中4—7月占全年总日数的70%左右。(2)尘卷风月发生日数随月平均地表与1.5 m高处温差的增大而线性增加(r=0.875,P<0.01)。(3)尘卷风月发生日数随着月平均风速的增大而幂函数增加(r=0.89,P<0.01)。(4)尘卷风月发生日数随月平均相对湿度的增大而线性减少(r=-0.869,P<0.01)。 相似文献
15.
采用海水盐度由25突降至21、17和13胁迫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方法,研究了48h内血清生理生化和鳃丝Na+/K+-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过程中三个盐度突降组的血清Na+、Ca2+离子浓度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血清K+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且升高幅度与盐度突降幅度呈正相关,最大值达14.03mmol/L(盐度13组,48h);血清Cl浓度在盐度21组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17和13组则在48h时显著降低(P<0.05);三个盐度突降组的血清酶ALT、AST、LDH、CK-MB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变化幅度均与盐度突降幅度呈正相关;三个盐度突降组的鳃丝Na+/K+-ATP酶活力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除盐度21组在12h时高于对照组外,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降低幅度与盐度突降幅度呈正相关;到实验15天时,死亡率随盐度突降幅度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16.
可控消能减震原理及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阎兴华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7,17(3):66-72
本文介绍一种新的减震结构体系及其分析方法。这种结构体系的减震系统由控制装置及耗能装置组成,控制装置根据结构反馈的相关信号,在回头点处启动耗能装置,耗散大量地震能量,属于半主动控制范畴。试验及理论分析表明,这种结构体系的减震效果良好,能够将结构的地震位移反应降低50%以上。本文介绍了这种结构体系的减震工作原理、数学模型、理论分析方法及算例,并给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Extreme weather event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driving the ecosystem dynamics in high altitude areas,but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remains unclear.To understand if and how the soil processes of an ecosystem react to extreme drought,we manipulated a once-in-a-century meteorological extreme drought in an alpine meadow on the Tibetan Plateau,which is also known as the "forerunner of global weather changes".The extremity was determined by statistical extreme weather events with respect to a historical reference period from April to September during 1962-2004,where the local historical precipitation data was calculated and intensified to 100-year recurrent drought event with GumbelⅠdistribution.The indicators we measured included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N/P and soil enzymatic activities of phosphatase(AP) disbounding organic phosphate,cellobiohydrolase(CBH),βglucocidase(BG),N-releasing enzyme N-acetylglucosaminidase(NAG) as well as soil respirations,during and after the treatments.It was found that the manipulated event induced a rapid shift in microbial biomass and activities,indicating a lower resistance of the underground process.However,the microbial an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saw rapid recovery after the event,which meant the soil processes enjoyed high resilience.The high responsiveness and lag-time effects of the soil indicators rendered new horizons for us to evalu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extremes and the ecosystem stability.Our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once-in-a-century extreme drought induced very short term response in the soil biotic process,and the soil processes worked to buffer against such events under the observation period. 相似文献
18.
在对唐古拉山口现代冰川和古冰川考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定位观测资料和TL、^10B-^26Al-^21Ne及^14C测年数据,对区内第四纪冰川遗迹进行了深入讨论,划分出二次冰期(即中更新世晚期的倒数第二次冰期、晚更新世中一晚期的末次冰期)和二次全新世冰进(即新冰期和小冰期)。提出在早更新世时,由于山体未达到当时冰川发育的雪线高度,所以未发育冰川。但在唐古拉山口地区,截止目前还未找到中更新世早期的倒数第三次冰期的冰川遗迹,由于高原隆升的滞后性和冰川发育的延滞效应及“亚洲干极”的耦合,推测仍只发育局部冰川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古今雪线由高原边缘向腹地升高,唐古拉山地区高出边缘1500m左右,生动表现了“亚洲干极”的作用;广泛分布的湖群说明羌塘地区是一个大江大河尚未伸入的内流地区,意味着青藏高原是个年青的高原。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对高原腹地引起的干旱化过程和水分严重不足,使唐古拉山地区的冰川自倒数第二次冰期以来,冰川规模一次比一次明显地减小。 相似文献
19.
随着露天采矿深度的提高以及矿坑边坡坡度的增大,矿坑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凸显,尤其是在地震下作用,矿坑边坡的稳定性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在介绍Newmark理论和方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应用改进的Newmark方法,以地震多发地带南美洲厄瓜多尔共和国的米拉多铜矿区为实例,在已知临界位移条件下,反推临界加速度和临界坡角,并探讨其与震中距以及震中距与位移、震中距与震级的变化规律,研究方法可用于地震滑坡的定量分析,为矿坑的开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26S蛋白酶体是真核生物中一种具有ATP依赖性的蛋白酶复合体,主要通过泛肽途径选择性降解细胞内与代谢调控、细胞周期有关的功能蛋白及异常蛋白,参与多种细胞活动的调控过程。26S蛋白酶体由具有催化活性的20S亚复合体和一个具有调节作用的19S亚复合体组成,其中19S亚复合体中的ATP酶亚基是调节26S蛋白酶体活性的重要组件。本通过简并引物PCR手段,从软体动物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中扩增到参与构成19S亚复合体的S4和S7(MSS1)两个亚基的基因片段。这两个基因片段所编码的ATP酶组件包含有Gx4GKT,DEID,SAT和H/QRxGRxxR等26S蛋白酶体ATP酶亚基的共同功能基序。这是首次在软体动物中报道26S蛋白酶体的ATP酶亚基基因序列,为研究软体动物中26S蛋白酶体的结构与功能奠定了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