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5篇
  免费   1371篇
  国内免费   1890篇
测绘学   682篇
大气科学   1509篇
地球物理   1498篇
地质学   3989篇
海洋学   958篇
天文学   277篇
综合类   643篇
自然地理   760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325篇
  2021年   376篇
  2020年   276篇
  2019年   333篇
  2018年   368篇
  2017年   332篇
  2016年   398篇
  2015年   374篇
  2014年   459篇
  2013年   461篇
  2012年   466篇
  2011年   471篇
  2010年   500篇
  2009年   500篇
  2008年   435篇
  2007年   410篇
  2006年   368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274篇
  2001年   263篇
  2000年   227篇
  1999年   261篇
  1998年   170篇
  1997年   204篇
  1996年   170篇
  1995年   165篇
  1994年   149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4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西藏蛇绿岩中二种合金矿物新变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西藏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东部,距拉萨200km的泽当罗莎蛇绿岩的铬铁矿中,发现有种类繁多的合金矿物,铬铁镍矿和依铁镍矿就是其中二种。铬铁镍矿分子式:Ni0.41Fe0.35Cr0.24,为等轴晶系,空间群为Fm3m,晶胞参数a=0.35622(2)nm。铱铁镍矿分子式:Ni0.66Fe0.18Ir0.16,属等轴晶系,空间群Oh^5-Fm3m,晶胞参数a=0.46486(4)mm。  相似文献   
152.
岩浆混合作用——来自甘肃北山的野外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 1∶2 5万马鬃山幅区调填图和方法研究工作中 ,通过观察到的一些与岩浆混合模式相关的现象 ,指出暗色微粒镁铁质包体是岩浆混合作用的有利证据 ,讨论了与花岗岩侵入体相关的镁铁质小岩体混合成因的可能性 ,认为岩浆混合作用在造山带岩浆活动中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3.
Introduction The tidal variation signals of the solid Earth recorded with the modern measuring techniques can be used to provide effectively the means to cognize the Earths motion, deformation and structure character, especially to monitor the material motion in the Earths interior. In the recent 20 years,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 of the global gravity field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since the continuous and deep theoretical studies in geophysics and geodesy domains. The successful manufactur…  相似文献   
154.
大型维歇特地震仪自德国引进南京地震台已近70年。本文简要叙述了该仪器的性能;并以南京地震台的大型维歇特地震仪的记录为例,介绍了该仪器在300-2000km范围内的记录特征,回顾了该仪器在地震速报中所起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55.
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濒海湿地景观变化及其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张明祥  董瑜 《地理科学》2002,22(1):119-122
从国内外湿地研究进展看,濒海湿地景观变化及其管理对策研究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以辽宁双台河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利用1994和1997年两期TM数据进行GIS数据处理,通过各种类型的湿地景观在该时段的面积变化得到保护区濒海湿地景观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在变化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应的保护区管理对策,以便更好地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6.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模式与政策导向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李国平  卢明华 《地理科学》2002,22(3):263-269
结合世界城市同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以及区域基础这间的关系,世界城市结构演化及其成长过程等的一般规律,在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基本经济模式与空间结构模式。加大开放程度,推进产业价值链分工,提高高级生产者服务以及高科技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积极吸引跨国公司总部与研发机构,增强对全球经济资源的配置能力,为基本经济模式;而在首都圈与环渤海地区形成合理的空间分工,以及改北京单中心结构为近、远程多中心圈域型结构,为基础空间结构模式,并进一步提出了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六大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57.
路南石林形态计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在高  杨明德  梁虹  彭建  程星 《山地学报》2002,20(5):519-525
从流域地貌结构的角度,分析了路南石林形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根据对石林形态测量的数据,借助于SPSS软件,运用多元统计学的方法,对石林形态进行计量分析,从而揭示了石林形态大小的内在本质规律-石林的高度与宽度的比值符合P-Ⅲ型曲线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158.
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湿地以其独具特色的自然和文化景观为湿地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湿地旅游这一概念,分析了湿地旅游发展与湿地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针对湿地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等特点对湿地的旅游价值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提出了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59.
Sedimentary successions and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coastal barrier-lagoon system of Boao, eastern Hainan Island were studied through utilizing data from test holes and trenches and ground-penetrating-radar (GPR) profiles. During late Pleistocene, fluvial and delta plains developed over an unevenly eroded bedrock during low sea level stand, followed by the formation of littoral and lagoon facies and defined coastal barrier-lagoon-estuary system during the post-glacial uppermost Pleistocene-lower Holocene eustatic rise of the sea level, and the upper Holocene high stand. GPR results show that Yudaitan, a sandy coastal bar backed by a low-laying land (shoal) just east of the active lagoon, is a continuous, parallel and slightly-wavy reflectors indicating homogeneous sandy or sandy gravel sediments, and inclined reflectors partly caused by prograd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beach sand and gravel. Quasi-continuous, hummocky and chaotic reflectors from the shoal of Nangang village correspond to mixed accumula  相似文献   
160.
结合许家湾滑坡灾害点的地质背景资料和现场勘察结果,从滑坡区的地貌、区域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土壤特性、水文地质特征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分析滑坡成因机制。指出同向多层次结构的边坡类型、山高坡陡及地表水汇集走廊的地貌特征、发育多组密集节理的区域地质构造、软硬互层的地层岩性、土体的残余强度特性等是滑坡形成的内因;而人为削坡、强降雨和破坏植被营造水耕梯田等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流水浸蚀,是滑坡形成的诱发空子。基于滑坡稳定性的定量计算,确定了采用抗滑挡土墙、格构式地梁和垫梁组成抗滑系统,并布置了由树枝笼渗沟构成的排水系统等工程治理措施。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滑坡治理措施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