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0篇
  免费   1373篇
  国内免费   1889篇
测绘学   682篇
大气科学   1509篇
地球物理   1498篇
地质学   3989篇
海洋学   956篇
天文学   276篇
综合类   642篇
自然地理   760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325篇
  2021年   373篇
  2020年   276篇
  2019年   333篇
  2018年   368篇
  2017年   332篇
  2016年   398篇
  2015年   374篇
  2014年   459篇
  2013年   461篇
  2012年   466篇
  2011年   471篇
  2010年   500篇
  2009年   500篇
  2008年   435篇
  2007年   410篇
  2006年   368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274篇
  2001年   263篇
  2000年   227篇
  1999年   261篇
  1998年   170篇
  1997年   204篇
  1996年   170篇
  1995年   165篇
  1994年   149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4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用三维有限元模拟两层地球模型(包括弹性层和粘弹性层)介质的横向不均匀和断层错动的复杂性对震后地表位移场的影响,其数值结果包括弹性解和粘弹性解。结果表明,震后位移场的分布特征不仅与粘弹性层的流变特性有关,还与弹性层介质的剪切模量以及断层的同震错动有关。  相似文献   
12.
13.
介绍了一种新颖的静态传感器网络实现方法,它利用可移动的中继节点来收集静态传感器网络的数据,有效的节约各传感器节点的能源,延长整个传感器网络的有效工作时间。也可以对该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应用到某些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合中去。然后介绍了应用该原理实现的一个通讯协议。  相似文献   
14.
爆破理论的研究历史,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各阶段均有其代表性理论。文章介绍和分析了各爆破理论的要点及其优缺点以及最新进展情况,对工程爆破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我国区域水文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区域水文学的研究是在解放后其正发展起来的。尽管迄今人们对区域水文学仍有不同的认识,例如区域水文学是否可以与水文地理学等同,或是区域水文学是否应隶属于区域地理学等等,但是作为水文学的分支学科是无疑的。区域水文学从整体的观点来研究区域水文情势。区城可以是功能区,如城市、出口加工中心区等,或为自然景观区,如干旱区、喀斯特区等,也可以是行政区。目前,许多水文水利工作者已在致力于区域水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著名的水文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郭敬辉同志于1985年4月5日溘然长逝。他的逝世是我国地理学界和水文学界的一大损失。我们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对他表示沉重悼念。  相似文献   
17.
不整合运移通道类型及输导油气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高长海  查明 《地质学报》2008,82(8):1113-1120
在对不整合空间结构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油气沿不整合运移的通道类型:宏观上,存在由不整合面之上底砾岩和不整合面之下半风化岩石两种高效运载层组合成的双运移通道型和单运移通道型两种通道类型;微观上,底砾岩连通孔隙、半风化岩石构造卸荷风化裂缝系统及溶蚀孔洞系统可作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通过对不整合面上、下岩石物性分析,认为半风化岩石“孔洞缝”系统较底砾岩连通孔隙有更高的输导油气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运移通道类型具有不同的输导油气特征。在地史时期,构造裂缝系统和溶蚀孔洞系统一直是不整合输导油气的主要通道;对于软地层构成的不整合来说,开始应是卸荷、风化裂缝系统和底砾岩连通孔隙共同构成不整合输导油气的主要通道,当上覆沉积载荷达到一定程度后,主要是底砾岩连通孔隙起输导油气通道作用;对于脆硬地层构成的不整合来说,卸荷、风化裂缝系统和底砾岩连通孔隙一直是不整合输导油气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18.
Many cities around the world are developed at alluvial fans. With economic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increase in population,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groundwater are often damaged by over-exploitation in these areas. In order to realistically assess these groundwater resources and their sustainability, it is vital to understand the recharge sources and hydrogeochemical evolution of groundwater in alluvial fans. In March 2006, groundwater and surface water were sampled for major element analysis and stable isotope (oxygen-18 and deuterium) compositions in Xinxiang, which is located at a complex alluvial fan system composed of a mountainous area, Taihang Mt. alluvial fan and Yellow River alluvial fan. In the Taihang mountainous area, the groundwater was recharged by precipitation and was characterized by Ca–HCO3 type water with depleted δ18O and δD (mean value of −8.8‰ δ18O). Along the flow path from the mountainous area to Taihang Mt. alluvial fan, the groundwater became geochemically complex (Ca–Na–Mg–HCO3–Cl–SO4 type), and heavier δ18O and δD were observed (around −8‰ δ18O). Before the surface water with mean δ18O of −8.7‰ recharged to groundwater, it underwent isotopic enrichment in Taihang Mt. alluvial fan. Chemical mixture and ion exchange are expected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chemical evolution of groundwater in Yellow River alluvial fan. Transferred water from the Yellow River is the main source of the groundwater in the Yellow River alluvial fan in the south of the study area, and stable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groundwater (mean value of −8.8‰ δ18O)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transferred water (−8.9‰), increasing from the southern boundary of the study area to the distal end of the fan. The groundwater underwent chemical evolution from Ca–HCO3, Na–HCO3, to Na–SO4. A conceptual model, integrating stiff diagrams,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recharge sources, chemical evolution, and groundwater flow paths in the complex alluvial fan aquifer system.  相似文献   
19.
个旧矿区遥感异常信息解译及找矿远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TM多光谱遥感数据为基本信息源,从实际地质情况出发,采用计算机识别和人工判读相结合,对区内的线形、环形构造进行了解译.应用比值 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区内热液弱蚀变信息进行了提取.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已知矿床的分布以及遥感构造信息、遥感蚀变晕信息,结合已有的物化探资料,分析出4个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20.
实验研究不同盐离子对水分子拉曼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流体包裹体中常见的几种盐水溶液进行了拉曼光谱分析.采用了频移参数描述水分子拉曼峰的形变强度,并讨论了频移参数与盐度之间的关系.实验分析结果表明,盐度越大,频移参数越大,水分子拉曼峰形变越大.对频移参数曲线斜率分析显示,盐类对水分子拉曼峰偏移程度影响的强弱顺序为NaCl>Na2SO4>NaHCO3>Na2CO3.讨论了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对水伸缩振动拉曼峰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价阳离子的影响明显高于低价阳离子;而阴离子对水拉曼峰影响的强弱顺序初步确定为Cl-≈SO2-4->HCO-3>CO2-3≈NO-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