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7篇
  免费   1120篇
  国内免费   1602篇
测绘学   650篇
大气科学   1231篇
地球物理   1156篇
地质学   3143篇
海洋学   753篇
天文学   266篇
综合类   473篇
自然地理   617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269篇
  2021年   324篇
  2020年   252篇
  2019年   276篇
  2018年   316篇
  2017年   292篇
  2016年   338篇
  2015年   323篇
  2014年   386篇
  2013年   372篇
  2012年   383篇
  2011年   379篇
  2010年   394篇
  2009年   390篇
  2008年   337篇
  2007年   343篇
  2006年   316篇
  2005年   269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236篇
  2001年   210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莱州湾东部滨海水域砂金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莱州湾东部滨海水域地球物理和地质钻综合调查,业已查明该海区地质的构造和古地理环境特征,并发现区内砂金分布较普遍,本文从砂金分布的地貌单元,沉积物类型,砂金成因类型,物质来源,古气候,构造作用,砂金成因等诸方面,研究了该海域内砂金特征。  相似文献   
42.
莱州湾东部滨海水域第四纪沉积及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6个钻孔和461km浅层地震剖机测量获得的测年、微古、孢粉、藻类、古地磁以及岩持征和地震反射界面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将本区第四系划分为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对各时期的沉积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并对不同时期的沉积相特征和古地理环境的变化进行了初步地揭示。  相似文献   
43.
莱州湾海湾扇贝养殖区海水中悬浮颗粒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10月和1998年6月,在莱州湾两个主要海湾扇贝养殖区-芙蓉岛海区和金城海区,各定点进行了24h连续观测和取样,并在实验室内分析了总颗粒物(TPM)、颗粒有机物(POM)和叶绿素α的含量。结果表明,6月份金城海区的颗粒有机物和叶绿素α的含量均高于荚蓉岛海区;在10月份,芙蓉岛海区颗粒有机物的含量高于金城海区,但其叶绿素α的含量却低于金城海区,表明金城海区颗粒有机物的质量高于芙蓉岛海区。  相似文献   
44.
台风"杜鹃"影响期间福建大风天气的特点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士兵  高珊  刘铭 《台湾海峡》2005,24(1):15-21
台风“杜鹃”影响期间,福建大风天气出现的比较早,而且范围比较大.本文通过对天气尺度的环境场、具有代表性的单站资料的对比分析,寻求大风出现的原因.还深入利用MM5模式对台风的气压场、风场、流场等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台湾地形倒槽的形成对此次大风天气出现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从流场分型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台湾地形倒槽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45.
A wide-angle seismic survey, combining ocean-bottom seismometers (OBS) and multi-channel seismic (MCS) profiling, was implemented in the southwestern Ryukyu subduction zone during August and September 1995.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the data analysis of eight OBSs and the corresponding MCS line along profile EW9509-1 from this experiment. Seismic data modeling includes identification of refracted and reflected arrivals, initial model building from velocity analysis of the MCS data, and simultaneous and layer-stripping inversions of the OBS and MCS arrivals. The velocity-interface structure constructed along profile EW9509-1 shows that the northward subduction of the Philippine Sea Plate has resulted in a northward thickening of the sediments of the Ryukyu Trench and the Yaeyama accretionary wedge north of the trench.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subducting oceanic crust and the overriding continental crust (represented by a velocity contour of 6.75 km/s) and a sudden increase of the subducting angle (from 5 degrees to 25 degrees) are well imaged below the Nanao Basin. Furthermore, velocity undulation and interface variation are found within the upper crust of the Ryukyu Arc. Therefore, the strongest compression due to subduction and a break-off of the slab may have occurred and induced the high seismicity in the forearc region.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November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46.
首次研究了褐藻酸降解菌侵入海带的途径,通过电镜观察,跟踪研究了褐藻酸降解菌染海带过程中海带表皮细胞壁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褐藻酸降解侵染海带的过程是首先引起海带表皮细胞壁藻胶层表面的破坏,然后引起藻胶层的断裂,并使藻胶层逐渐降解变突,最后褐藻酸降解菌通过海带细胞的壁藻胶层的断裂变突处进入海带细胞内。  相似文献   
47.
三苯基氯化锡对扁藻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于1992年4月-1992年6月以扁藻为材料进行半抑制深度三苯基氯化锡处理72h实验,用透射电镜观察观察中毒状态扁藻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线粒体发生水肿,内脊局部瓦解,基质内出现由双层膜包围的同心质膜轮;叶绿体内光合片层的网状结构被破坏,光合片层上下重叠成厚块状;蛋白核中央髓部肿胀,淀粉鞘破裂成多角形淀粉板,并分散在髓部周围;叶绿体基质中出现大量淀粉粒,眼点因受淀粉粒挤压而由藻体中下部移至  相似文献   
48.
本文探讨了电镜下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肠淋巴样组织内颗粒细胞的形态特点及其变化过程。颗粒细胞经鉴定为嗜酸性颗粒细胞,常存在于肠黏膜层及黏膜下层靠近肌肉层的淋巴腔中,以具有大型非匀质颗粒为其主要特征。牙鲆肠淋巴样组织内嗜酸性颗粒细胞的变化可分为增长期、成熟期、分泌期和衰退期四个时期,嗜酸性颗粒细胞具有明显的外排现象说明肠淋巴样组织是鱼类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9.
本文根据1949~1989年热带气旋历史资料,对影响东海的热带气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热带气旋在东海的活动相当频繁,特别是7、8、9三个月;热带气旋逐年出现个数有明显的年际波动和季节性变化;进入东海的热带气旋大致分为七类路径,不同路径的热带气旋对东海沿岸地区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其灾情以具体实例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50.
基于麦克斯韦理论的海底大地电磁探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克斯韦理论为海底大地电磁探测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地电磁场的测量通常测取Ex,Ey,Hx,Hy,Hz。大地电磁仪的设计要点包括:高灵敏度、智能化、同步采集数据、锚系硬连接、承压密封和合理的下沉速度所观测的数据经计算机处理后,可获得被测海域的地球物理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