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8篇
  免费   831篇
  国内免费   1220篇
测绘学   559篇
大气科学   858篇
地球物理   793篇
地质学   2253篇
海洋学   574篇
天文学   118篇
综合类   313篇
自然地理   44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215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225篇
  2015年   227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306篇
  2011年   299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316篇
  2008年   279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目的 在于提请有关读者关注近年来关于图像重建的凸集投影算法的进展,这一重要的方法及应用。方法 主要讨论了基于正交投影和广义投影的算法。对基于正交投影的算法,并讨论了一般形式的加权松驰格式,这包含了分块格式和同时格式。并以三个定理报道有关的算法收敛性结果。结果 分别包含了相容和不相容条件和弱强收敛下的结果。对基于广义投影的算法,有关的基本概念和例子,基本算法的收敛性结果。结论 报道最近关于引入松弛系数的工作和在CT图像重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2.
利用卫星测高资料推求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海洋大地水准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明  梁振英 《测绘学报》1997,26(4):344-351
本文根据卫星测高数据和海面动力地形资料,绘制了不相上下北太平洋海域局部大地水准面的精细结构图,对解决卫星测高技术中大地水准面积和海面地形的可分性问题作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13.
张立凤  张铭 《大气科学》1997,21(5):627-632
研究了非均匀层结下的对称不稳定,给出了不稳定发生的判据,并将该微分方程的特征值问题化为一个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问题,还取不同的层结廓线进行了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114.
考察了任意倾斜底面上的Kelvin波问题,并用线性化的控制方程分别研究了相应于垂直刚壁的和无限倾斜底面上的表面波频散关系。文中还对任意斜坡上的浅水表面波做了尺度分析,并把决定其频散关系的特征值问题简化为该斜坡上气压扰动的常微分方程,且用数值方法进行了求解。  相似文献   
115.
116.
遗传算法在上地幔速度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算法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求解非线性优化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对遗传算法基本原理的介绍,对该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我们采用WKBJ理论地震图作正演,遗传算法作反演,对用体波波形反演上地幔速度结构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在WKBJ理论地震图的计算中,通过计算主要射线的平均吸收特征时间,考虑了衰减随距离的变化,通过对不同震源引入不同的虚拟界面,同时对多个地震的波形记录进行反演。探讨了观测误差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对理论记录的反演表明,用遗传算法研究上地幔速度结构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7.
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区块研究重点是构造预测及评价,地质构造一方面决定或改变了煤层气的保存条件,另一方面改善了煤储层特性一本文以平均整旋角(θ)的梯度作为基本特征量,研究了井田构造变形转动场及其破坏规律,对井田煤层气赋存地质条件及开发有利区块进行了初步预测及评价。所得结论为本区煤层气开发布扎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8.
谭捍东  陈乐寿 《现代地质》1997,11(3):393-400
简述了包括Robust估计、阻抗张量分解、Rhoplus理论、二维快速松弛反演、静位移校正等一些先进的大地电磁资料处理和反演方法的理论。结合INDEPTH MT实测资料例举了它们的应用效果。提供了一套处理野外资料的系统流程。  相似文献   
119.
1.IntroductionUntilnowTibetisstillthearchetypalregionwithcontinentalcollisiongoingoninit,henceitisanidealnaturallaboratoryforstudyingthegeologicevolutionofintracontinentalorogenicbeltandthecrust-mantledeepprocesses,aswellastheinteractionbetweenthemandthesupracrustalmovements.Forthisreason,forseveraldecadesgeologistsandgeophysicistsfromvariouscountrieshavemadeunremittingeffortsinthisregiontoprobeintotheoriginandprocessoftheplateauformation,withavarietyofcognitionsproposed.TheCMPresultsoftheSi…  相似文献   
120.
An Mw 5.9 earthquake occurred in the Lake Rukwa rift, Tanzania, on 1994 August 18, and was well recorded by 20 broad-band seismic stations at distances of 160 to 800 km and 21 broad-band stations at teleseismic distances. The regional and teleseismic waveforms have been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sour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shock, and also to locate aftershocks that occurred within three weeks of the main shock. Teleseismic body-wave modelling yields the following source parameters for the main shock: source depth of 25 ± 2 km, a normal fault orientation, with a horizontal tension axis striking NE-SW and an almost vertical pressure axis (Nodal Plane I: strike 126°–142°, dip 63°–66°, and rake 280°–290°; Nodal Plane II: strike 273°–289°, dip 28°–31°, and rake 235°–245°), a scalar moment of 4.1 times 1017 N m, and a 2 s impulsive source time function. Four of the largest aftershocks also nucleated at depths of 25 km, as deduced from regional sPmp–Pmp times. The nodal planes are broadly consistent with the orientation of both the Lupa and Ufipa faults, which bound the Rukwa rift to the northeast and southwest, respectively. The rupture radius of the main shock, assuming a circular fault, is estimated to be 4 km with a corresponding stress drop of 6.5 MPa. Published estimates of crustal thickness beneath the Rukwa rift indicate that the foci of the main shock and aftershocks lie at least 10 km above the Moho. The presence of lower-crustal seismicity beneath the Rukwa rift suggests that the pre-rift thermal structure of the rifted crust has not been strongly modified by the rifting, at least to depths of 25 k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