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625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1014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2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内蒙古白云鄂博群尖山组微古植物新发现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孙淑芬 《地质论评》1992,38(5):474-480
本文研究的微古植物,均发现于内蒙古白云鄂博群尖山组,共计10属33种,其中有3新种:Archaeodiscina baiyunensis sp.nov.,Lophosphaeridium favosumsp.nov.,Lophosphaeridium symbioense sp.nov.其组合特征以刺球藻群(Acanth-omorphida)的分子为主,球藻群(Sphaeromorphida)分子次之。在刺球藻群中以Baltisphaeridium属和Micrhystridium属的分子占绝对优势。微古植物个体一般为10—30μm。上述微古植物在我国云南昆明下寒武统以及欧洲、北美一些地区均有报道,充分显示出早寒武世特点。内蒙古白云鄂博群的时代,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被认为属元古宙,本文的资料为重新判定白云鄂博群尖山组的时代,提供了新的古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2.
993.
关于几丁虫种的判别—以Conochitina brevis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四川秀山大田坝龙以溪组D.triangulatus带中采集的Conochitina brevis为例,结合国内外一些几丁虫种的发育特点,对几丁虫内存在的形态、大小和装饰的变异性进行了讨论,揭示了Conochitina brevis的形态和大小的变异性,分析了其壳表大量发育的圆瘤状构造,认为这些构造是其在石化过程中受黄铁矿化等次生作用的影响而形成,并不是真正的装饰。同时对Conochitina brevis进行了描述和图示。  相似文献   
994.
新疆东部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沿富蕴—二台—苏古泉—七角井—沙泉子—柳园—阿克塞对奥陶系—上第三系进行古地磁研究,主要获得以下成果:(1)建立了北准噶尔地片和东准噶尔地片极移曲线,认为准噶尔洋形成于泥盆纪—石炭纪,在二叠纪闭合。这两个地片在早古生代是一个统一的构造单元,位于30°S左右,泥盆纪拉开距离达1000km,其北边的地片位移于20°—30°N左右,早古生代晚期到晚古生代早期是地块快速北向移动时期;(2)获得了七角井、沙泉子和柳园地区石炭、二叠纪古地磁极位置及古纬度,其中的柳园、沙泉子地区极点位置明显与准噶尔不一致,而与哈萨克斯坦西天山(伊犁地块)、塔城地块、吐哈地块、鄂尔多斯地块及华北地块等古地磁极接近,说明这些地块在晚古生代已处于南、北大陆之间,成为独立的中间地体;(3)通过新疆东部和北部晚古生代到早第三纪古地磁研究,进一步证明了东亚地区从中生代开始南向移动的存在;(4)准噶尔地块在晚古生代处于30°—35°N的古纬度区,准噶尔洋主要为近EW向拉开,如果存在SN向移动,其相对移动距离也不会超过1500km。(b)从晚古生代以来的北方大陆块体构造演化模式来看,准噶尔地块大致遵循了北方大陆块体统一的构造演化规律,说明准噶尔地块是北方大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95.
本文研究的自然硫产于锡矿山锑矿床氧化带底部。它的特点是晶体细小且晶面众多,其外貌颇似小的球状体。有关它的研究结果将为矿物学形态学以及晶体形态与成因的联系(成因形态学)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996.
张捷芳 《地质论评》1993,39(1):36-43
根据南海北部大陆架18个钻井561个样品的分析鉴定,说明含有Characeae,Clavatoraceae和营养体三类轮藻。依据化石特征其地层时代为早、晚白垩世,古新世,渐新世和晚第三纪。其中早、晚白垩世和古新世地层的轮藻化石和岩性,可分别与广东陆地上,下白垩统官草湖群,上白垩统大塱山组及古新统(土布)心组和西(土布)组等对比,表明两者在白垩纪—古新世期间连为一体。恩平组沉积后隆升,自渐新世起南海北部大陆架逐渐沉降并形成今日南海。  相似文献   
997.
作者系统地进行了Tl—Ga—S三元系的合成实验研究。在300℃等温面上,发现了四个新相,Tl_4GaS_5为三元纯相,Ⅰ、Ⅱ、Ⅲ为固溶体相区,其成分变化范围分别是:(Ⅰ)Tl_(20)GaS_(16)—Tl_(20)Ga_2S_(17),(Ⅱ)Tl_(10)Ga_6S_(17)—Tl_5Ga_3S_7,(Ⅲ)Tl_2Ga_2S_5—TlGaS_2。此外,在630—900℃还存在一个成分为TlGa_5S_8—Tl_2Ga_(10)S_(11)的固溶体相。对这些新相均进行了X-射线粉晶衍射、光性及某些物性测试。X-射线粉晶衍射数据已进行了指标化。  相似文献   
998.
999.
吴乃琴  吕厚远 《地质论评》1993,39(6):564-567
通过对我国各地130余块表层土壤样品的分析,发现了多种类型的真菌孢子,其中有一类大孢子(大小100-350μm,外壁厚5-10μm以上)与在黄土地层及红粘土层中发现的带尾的微球粒形态是一致的,进一步研究认为这种微球粒实际上是一类分布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草原区的真菌大孢子。这一发现对于恢复黄土地层及红粘土层沉积环境的演化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the leaching of gold from greenstone by chloride solution under the temperature of 200—550℃ and the pressure of 60 MPa. During part of the experiments, the oxygen fugacity was controll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aching rate of gold is related to temperature, composition of the solution, pH and oxygen fugacity. In the experiment with oxidative acidic solution, the leaching rate was up to 50% or more. It is known that the leaching of gold is restricted by the reaction in which the gold is dissolved from the rock to form gold chloride complex. Therefore, the authors hold that the acidic chloride solution derived from granite magma has caused the remobilization-migration of gold from greenstone and its enrichment into o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