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625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1014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2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5 毫秒
981.
杨顺泉  李佐海 《湖南地质》1998,17(3):169-173,177
连云山矿泉水是一处优质偏硅酸饮用天然矿泉水,其形成受深大断裂控制,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和资源潜力。长-柏大断裂带为一个矿泉水出露带,矿泉水资源远景巨大。  相似文献   
982.
在义县组建组剖面和珍稀化石主要剖面基础上建立了义县—北票地区义县阶单位层型和辅助单位层型。义县地区义县阶中的老公沟层、业南沟层、砖城子层和大康堡层及北票上园地区陆家屯层、下土来沟层和尖山沟层是主要含化石沉积层 ,北票地区三个层可与义县地区前三层对比。这些层均发现较丰富的脊椎、无脊椎和植物化石。生物地层可分为义县阶底部 Jeholosaurus— Eosestheria (Diformograpta) ovata— Cypridea rehensis(热河龙—卵圆双形雕饰东方叶肢介—热河女星介 )组合 ,下部为多门类动物化石组合和 Brachyphyllumlongispicum— Otozamites turkestanica (长穗短叶杉—土耳其斯坦耳羽叶 )植物组合及 Cicatricosisporites— Den-soiporites— Jugella(无突肋纹孢—层环孢—纵肋单沟粉 )孢粉组合 ;上部 Jinzhousaurus— Diestheria yixianensis—K arataviella pontoforma(锦州龙—义县叠饰叶肢介—舟形卡拉达划蝽 )组合。义县阶底界以东方叶肢介、狼鳍鱼(Eosestheris,Lycoptera)始现为界线  相似文献   
983.
内蒙古北山交叉沟地区变质火山岩Sm-Nd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聂凤军  江思宏  刘妍  张义 《地质学报》2004,78(6):807-812
交叉沟变质杂岩套主要由斜长角闪岩、片麻岩、长英片岩、绿片岩和条带状混合岩组成 ,为中国西北北山造山带红石山—黑鹰山地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 ,由于缺少可信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 ,该套变质岩的形成时代、成岩环境和物质来源尚不清楚。笔者等首次对交叉沟变质杂岩套代表性变质岩进行了 Sm- Nd同位素研究 ,其中斜长角闪岩 Sm- 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 12 6 4± 11Ma、其 1 43Nd/ 1 44 Nd初始值为 0 .5 11375± 13,εNd(t)为 7.2 4± 0 .0 2 (2 σ)。与斜长角闪岩样品相比 ,各类片麻岩的 εNd(12 6 4 Ma)值明显偏低 ,变化范围为 1.18~ - 5 .17。依据上述Sm- Nd同位素数据 ,并且结合野外地质证据和岩相学特征 ,认为交叉沟地区斜长角闪岩的原岩为基性火成岩 ,属于幔源基性岩浆活动的产物 ,成岩时代为中元古代 ,而片麻岩的原岩则多为中酸性火成岩 ,其形成过程与古元古代或太古宙古陆壳岩层的再造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84.
云南鸡街碱性超基性岩杂岩体中橄榄石的矿物化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云南鸡街碱性超基性岩杂岩体主体岩石及包体中橄榄石矿物的化学成分。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岩石中橄榄石的矿物化学成分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橄榄辉石岩包体中橄榄石的Fo值最高,其亚种属靠近镁橄榄石端元的贵橄榄石;从霞霓钠辉岩→霓霞岩→磷霞岩,橄榄石的Fo值逐渐降低,其亚种从靠近镁橄榄石端元的贵橄榄石→靠近透铁橄榄石端元的贵橄榄石→低铁镁铁橄榄石。这些特征表明,本区三类主体岩石为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橄榄辉石岩包体为Ⅱ类包体,可能为杂岩体原始岩浆早期结晶分异作用所形成的堆积岩碎块。  相似文献   
985.
钱青  钟孙霖等 《岩石学报》2002,18(3):275-292
八达岭杂岩侵位于华北北部,由辉长闪长岩岩、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岩、二长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和石英正长岩等组成,主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除了含V-Ti磁铁矿的堆晶辉长闪长岩,整套岩石的主量元素变化范围较大,SiO2=46.5%-75.3%,MgO=5.6%-0.2%,中酸性岩石的K2O/NaO为0.59-1.09。碱长花岗岩和少数石英二长岩Ba和Sr含量较低,且具有明显(Eu)负异常。大多数中酸性岩石(高Ba-Sr花岗岩)具有如下显著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Ba,Sr和轻稀土(LREE)富集,Y和重稀土(HREE)亏损,LREE/HREE强烈分离,Sr/Y和La/Yb比值较高;在原始地幔标准化的蛛网图中具有显著的Nb,Ta和Ti亏损,不具明显的Sr和Eu亏损。在Harker图解中,基性岩石和高Ba-Sr花岗岩的主量元素相关性明显,两者还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和稀土(REE)分配特征,并且,REE,Y,Sr,P和Ti含量从基性到酸性逐渐降低。辉长闪长岩和高Ba-Sr花岗岩的Sr-Nd同位素初始值呈EMI特征(Isr=0.7051-0.7068,εNdi=-8.2-20.2),大致呈负相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基性岩浆为富集的大陆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而高Ba-Sr花岗岩则为基性岩浆通过陆壳混染和结晶分离形成;富P和Ti的副矿物(如磷灰石和的榍石)的分离结晶导致了REE,P和Ti丰度的逐渐降低。另外,华北板块内部和大别-苏鲁造山带基性岩和高Ba-Sr花岗岩分别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这表明,上述地区燕山期大规模岩浆活动具有相似的地球动力学机制,大别-苏鲁造山带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并不反映其地幔源区一定受到过来自深俯冲的扬子板块的流体的富集作用。岩石圈的拆沉和减簿作用可能导致了华北板块和大别-苏鲁造山带下古老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岩石圈地幔的富集作用可能主要性发生于元古代。  相似文献   
986.
李新俊  刘伟 《岩石学报》2002,18(4):551-558
在详细的矿床地质研究基础上,对马庄山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和氢、氧、硫、铅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成矿流体具有中温、中低盐度、富H2O、CO2和富Na^ 、K^ 、Cl^-离子等特征。氢、氧、硫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存在着两个主要来源:岩浆流体和大气降水来源的加热地下水。铅同位素组成分布区间较为宽广且构成良好的线性相关(R^≥0.98),反映金属物质的多源性以及地壳和地幔各个储库的混合趋势。显微温度计及气体组分间的协变关系的不一致性,排除了去气作用存在的可能性。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综合研究表明,两种来源流体发生了混合作用,从而导致了矿石矿物和金的沉淀。  相似文献   
987.
西太平洋富钴结壳形成年代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为我国首次采用生物地层法探讨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区富钴结壳的生长年代,生物地层法计年的样品,取自厚度为97mm结壳的自顶至底的20mm,35mm,58mm,62mm及75mm处,结果表明。在62mm处发现了具地层时代鉴定意义的始新世早期Discoaster multiradiatus,Discoaster elegans,Discoaster barbadiensis,Tribrachiatus orthostylus等钙质微体化石印痕,从而推断该区富钴结壳的生长年代可追朔至始新世或更老年代,此外,作者亦将此结果与中太平洋生物地层法的计年结果进行了对比并讨论了其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988.
世界钴矿资源及其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丰成友  张德全 《地质论评》2002,48(6):627-633
本文概述了当前世界钴资源状况,钴矿床分类及国内外钴矿床勘查与研究的最新进展,全球钴资源丰富,但分布较为集中,沉积型砂岩容矿的铜钴矿床和含钴的岩浆岩型硫化铜镍矿床是两个最重要的钴矿床类型。尽管钴多数以铜-镍、铜、铁等矿床的伴生金属产出,国外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层控铜钴矿床之上,中国近几年却在华北地台北缘东段、西部 中央造山带、赣西地区等陆续发现了一些不同元素组合,不同成因类型且为独立的或以钴为主的钴矿床,钴矿床勘查的重大突破既对开拓钴矿床成矿学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也为弥补国内钴资源长期供应不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89.
赣东北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的Nd,Sr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赣东北早白垩世处于陆内造山环境向陆内拉张环境过渡的过渡性构造环境,形成了一套富碱的火山岩组合。Nd,Sr同位素特征显示,酸性岩石具有较高的εSr(T)值与较低的εNd(T)值,其N^87Sr/N^86Sr初始比值为0.71020与0.71050,上壳端员组分介于67%-50%之间,表明其源区处于地壳中较深的位置,且有地幔流体的加入。玄武质岩石具有较高的εSr(T)值与负的εNd(T)值,其N^87Sr/N^86Sr初始比值为0.7063-0.7087,玄武质岩石在其形成过程中遭受过壳源岩浆的混合或大陆地壳物质的混染。  相似文献   
990.
西藏铜矿资源的分布规律与找矿前景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西藏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其独特的地质发展历史和成矿作用过程,形成了区内复杂多样的矿床类型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铜矿是西藏的优势矿产。综合近年来在西藏开展的地质大调查工作的最新成果,在对西藏各铜矿带的主要类型进行较为系统阐述的基础上,根据其资源找矿潜力,把西藏划分为2个Ⅰ级铜矿资源远景区和3个Ⅱ级铜矿资源远景区,指出一江两河经济区的冈底斯南缘铜-金-多金属Ⅰ级远景区和藏东三江地区的江达-盐井铜多金属、贵金属Ⅰ级远景区是西藏2个最为重要的铜矿资源远景区。尽管目前西藏地区尚属中国西部地质工作程度最低的地区之一,但其巨大的铜矿资源潜力将为西藏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