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0篇 |
免费 | 108篇 |
国内免费 | 62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篇 |
大气科学 | 1篇 |
地球物理 | 41篇 |
地质学 | 1019篇 |
综合类 | 58篇 |
自然地理 | 9篇 |
出版年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2篇 |
2013年 | 12篇 |
2011年 | 55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64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37篇 |
2006年 | 115篇 |
2005年 | 122篇 |
2004年 | 113篇 |
2003年 | 90篇 |
2002年 | 57篇 |
2001年 | 55篇 |
2000年 | 52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41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42篇 |
1992年 | 48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6篇 |
1982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5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浙江长兴煤山二叠—三叠系界线年龄测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报道了用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离子探针,测定的浙江长兴煤山二叠—三叠系临界层位,斑脱岩中锆石的U-Pb年龄,结果为351.3±3.4Ma(2σ)。这是国际上首次直接从界线层位准确测定的二叠—三叠系界线的同位素年龄。长兴煤山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是迄今所发现的地层剖面连续,所含化石门类众多,数量丰富,且在临界层位夹有火山岩层的少有剖面之一,它不仅对国际显生宙地质年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具有作为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的优越条件。 相似文献
862.
东海新生代构造运动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海面积大、构造复杂,不同构造单元的发展史有一定差异,因而与沉积和构造圈闭发育有关的地壳运动时代、幕次的性质和表现形式的对比就为人们所关注,更主要的是它们对矿产的形成,特别是油气的聚集息息相关。为此作者据国内外有关东海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从生物地层学、地震地层学、同位素测年和变质期,以及岩浆活动诸方面对之进行了评述与对比,并特别强调了早第三纪末玉泉运动和中新世末龙井运动对东海油气田形成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63.
864.
866.
867.
藏南邛多江地区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邛多江变质核杂岩中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仲格耐和倾日二长花岗岩体及相关岩脉的代表性全岩样品主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进行了系统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2处花岗岩环(株)无论在岩相学和矿物学上,还是在元素地球化学方面均兼具壳幔型花岗岩特点,部分微量元素的特征比值和稀土元素分布型式完全可与高钾钙—碱性系列火成岩相对比。根据全岩样品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可以推断,仲格耐和倾日花岗岩环(株)是深源岩浆与地壳浅部岩(体)层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并非是泥质类岩石通过深熔和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仲格耐和倾日花岗岩体的成岩作用与后碰撞造山作用晚期阶段大规模拆离构造活动有关,属后碰撞造山环境中的壳幔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868.
云南腾冲地热区水热活动强烈,各种岩石明显蚀变,形成了硅化带、明矾石化带、高岭土化带、泥化带和规则混层带。I/M不规则混层主要产于高岭土化带和泥化带。I/M规则混层矿物出现在规则混层带,空间分布上与热泉出露区的方向一致,主要是高温地热蒸气与围岩发生交代作用的产物。I/M混层矿物是蚀变过程中由蒙脱石向高岭石转化的中间产物。 相似文献
869.
柯坪地区肖尔布拉克寒武系层序及沉积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测肖尔布拉克寒武系剖面,其厚度达870.9m.在对剖面寒武系沉积相、露头层序地层学等方面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该剖面由下至上可以识别出9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均由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构成,由于寒武系时期研究区处于碳酸盐台地环境,缺少低水位体系域.该剖面主要发育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海平面的升降变化是控制该区沉积相发育和分... 相似文献
870.
Xiaoming Xu Yinsheng Ma Danian Shi Xiaofeng Wang Chengming Yin Institute of Mineral Resource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China Institute of Geomechanics Beijing 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Development Qinghai Oilfield Company PetroChina Dunhuang Gansu China 《地震学报(英文版)》2009,(2):189-195
Teleseismic body wave traveltime tomography is used to inverse the three-dimensional seismic velocity structure beneath Shizigou in the western Qaidam basin.The travel time are picked from the continuous observation data on a small seismic array of stations deployed during 2004-2007.The tomographic results obtained indicate that a NW-trending low velocity anomaly just beneath the target region insert northeastwards with a high dip angle.In the north, northeast and east of the low velocity anomaly, some high...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