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16篇 |
免费 | 1839篇 |
国内免费 | 242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93篇 |
大气科学 | 2394篇 |
地球物理 | 2711篇 |
地质学 | 5038篇 |
海洋学 | 1293篇 |
天文学 | 687篇 |
综合类 | 1032篇 |
自然地理 | 11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178篇 |
2022年 | 401篇 |
2021年 | 475篇 |
2020年 | 393篇 |
2019年 | 461篇 |
2018年 | 474篇 |
2017年 | 469篇 |
2016年 | 584篇 |
2015年 | 465篇 |
2014年 | 611篇 |
2013年 | 556篇 |
2012年 | 534篇 |
2011年 | 537篇 |
2010年 | 639篇 |
2009年 | 538篇 |
2008年 | 530篇 |
2007年 | 496篇 |
2006年 | 376篇 |
2005年 | 379篇 |
2004年 | 294篇 |
2003年 | 304篇 |
2002年 | 281篇 |
2001年 | 335篇 |
2000年 | 343篇 |
1999年 | 540篇 |
1998年 | 479篇 |
1997年 | 434篇 |
1996年 | 444篇 |
1995年 | 379篇 |
1994年 | 317篇 |
1993年 | 313篇 |
1992年 | 255篇 |
1991年 | 201篇 |
1990年 | 160篇 |
1989年 | 130篇 |
1988年 | 131篇 |
1987年 | 66篇 |
1986年 | 61篇 |
1985年 | 47篇 |
1984年 | 32篇 |
1983年 | 26篇 |
1982年 | 37篇 |
1981年 | 32篇 |
1980年 | 23篇 |
1979年 | 20篇 |
1978年 | 8篇 |
1976年 | 9篇 |
1973年 | 5篇 |
1958年 | 1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 sea (lake) breeze dynamics and initialization of the mode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u Zengmao 《海洋学报(英文版)》1989,8(4):535-547
In this paper, analysed are the effects of synoptic wind, earth-rotation inertia and land surface roughness on sea (lake) breeze process, on the basis of the calculated results of a 2-D primitive equation model with turbulent energy clos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moderate background wind field acts as a trigger for sea (lake) breeze onset, and presents prominent effect on the breeze intensity, inland advance rate and structure feature. The effects of Coriolis force not only make the breeze veering round, but also dam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reeze component normal to shore.The paper also discussed the dynamic method of wind field initialization based on one-site radiosonde. Three approaches of initialization have been tested. In comparis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approach of one-dimensional dynamic initialization with nudging term was preferable to the others. 相似文献
53.
Wu Jinping 《海洋学报(英文版)》1990,9(1):151-158
-Sediment from Xiamen industrial area was added to marine ecosystem enclosures to test the effects on the planktonic communities in Xiamen Bay, China, in April, 1985. Sediments were added at two concentrations, 11.2 and 112 ppm dry wt. respectively. The species of phytoplankton did not change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but the number of diatoms markedly decreased in the sediment treated enclosures. A suppression of photosynthesis was presumed to be due to light attenuation by the added sediment. Microflagellates, zooplankton and bacteria were resistant to sediment increase in water column. 相似文献
54.
吉林南部太古宙英云闪长质片麻岩类主要由石英闪长质、英云闪长质、花岗闪长质和奥长花岗质片麻岩组成。地质学、岩相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它们是同源岩浆通过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最主要的分离矿物相是角闪石和斜长石。岩浆来源于下地壳角闪质岩石的部分熔融作用。 相似文献
55.
基于SBAS- InSAR技术的西藏雄巴古滑坡变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型古滑坡及其强变形和复活灾害日益频发,已造成重大灾害事件和严重损失.古滑坡的发育、变形影响因素多、机理复杂和识别难度大,本文采用SBAS-InSAR技术,结合遥感解译,获取了金沙江西岸雄巴村古滑坡2017年10月至2020年6月间的地表变形特征.研究表明,雄巴古滑坡方量巨大,可达2.6×108~6×108 m3,根据InSAR形变监测结果,滑坡前缘发育H1和H2等2个大型强变形区,变形级别分为4级:极强变形区(-132.1 mm/a≤VLOS<-58.5 mm/a)、强变形区(-58.5 mm/a≤VLOS<-20.3 mm/a)、中等变形区(-20.3 mm/a≤VLOS<l.8 mm/a)和弱变形区(1.8 mm/a≤VLOS<55.4 mm/a);其中H1变形区,最大累计变形量达203.8 mm,H2变形区变形量达302.1 mm.受金沙江河流侵蚀,特别是上游75 km的2018年10月和11月白格2次滑坡-堵江-溃坝-泥石流/洪水灾害链对雄巴古滑坡坡脚的侵蚀,加剧了雄巴古滑坡的变形,其中H1变形区的蠕滑速率是白格滑坡灾害链发生前的14~16倍,灾害链引起H2区发生变形,雄巴古滑坡整体呈现牵引式复活状态.基于SBAS-InSAR的形变监测结果得到了野外的验证,目前H1变形区前缘出现局部垮塌,滑体中横向和竖向裂缝发育,局部呈现拉张状态.雄巴古滑坡目前呈现持续变形中,部分地段为加速变形,雄巴古滑坡发生大规模复活将导致堰塞金沙江-溃坝-泥石流灾害链,应加强雄巴古滑坡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预警,为该区正在规划建设的重大工程和流域性地质安全风险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6.
针对陆相湖盆沉积特征,以T A Cross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在大量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定量研究了黄骅坳陷北大港构造带沙河街组沉积体系和沉积物源特征,确定了沙河街组沉积时期总体发育近岸水下扇、滩坝、深水重力流水道、扇三角洲前缘和滑塌浊积扇等主要沉积相类型。中期基准面旋回A-D层序沉积时期发育近岸水下扇和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沉积体系;中期基准面旋回E-F层序沉积期间发育有利于油气储集的近岸水下扇和滩坝砂体;中期基准面旋回G层序沉积时期主要发育重力流主水道—重力流水道侧缘以及近岸水下扇沉积砂体;中期基准面旋回H层序沉积时期主要发育重力流主水道—重力流水道侧缘沉积体系。最后,预测了有利岩性圈闭发育的沉积相带和地区。 相似文献
57.
58.
华北强烈地震深部构造环境的探测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 华北地区发生了一系列强烈地震. 强烈地震的孕育、 发生和发展与深部构造密切相关. 近50年来, 我国地震科学领域在强烈地震的地震构造和深部环境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深部地球物理探测和地震层析成像结果揭示了华北地区地壳结构的基本特征, 并在强烈地震发生的深部构造环境等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本文在回顾华北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探测的基础上, 对1966年邢台MS7.2, 1976年唐山MS7.8, 1975年海城MS7.3和1679年三河—平谷M8.0地震的地震构造和深部构造环境进行评述. 深部地球物理数据的综合分析表明, 震源下方的低速异常带, 高角度超壳深断裂, 地壳深浅构造的不一致, 偏低的上地幔顶部速度和局部隆起的莫霍界面, 是华北伸展构造区深部孕震环境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59.
地震前电磁辐射信息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映电磁辐射信息的地震前异常变化很多,但都有一个震前平静-加强-平静然后发震的特征,为了更好地体现这种特征,根据十几年来河北廊坊电磁台网的观测资料,通过给不同强度段的各台日信息量赋予不同的权值,并把当日各台权值累加来反映当日内多台信息量集中的强弱,然后把上述权累加和用一种不连续积分的方法反映异常的持续时间,通过对监测范围内4次Ms≥5.0地震震例分析,发现该方法反映震前异常特征明显,短临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60.
选择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对冰川退缩年龄分别为0年、30年、40年、52年、80年、120年的样点按土壤发生层分层采集样品,通过分析样品的化学风化速率及理化性质变化,探讨小冰期结束以来土壤发育过程及影响因素,并评估不同阶段土壤质量。结果表明,退缩区前40年样点中主要以碳酸盐风化为主,80年后硅酸盐风化作用增强。土壤长期风化速率随土壤年龄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52年样点长期风化速率最低,为48.06 cmol/(m2 ·a),矿物组成和气候是影响土壤风化速率的重要原因。土壤的粒度组成以砂粒为主,多数样点占比约为80%~90%。随着土壤年龄增加,容重值和pH减小,pH从8.54减小到5左右;土层厚度、土壤有机质(SOC)及总氮(TN)含量增加,这些土壤理化指标的快速变化表明冰川退缩区土壤发育迅速。适宜的温度、充足的降水以及快速的植被演替可能是退缩区土壤快速发育的原因。模糊数学法计算土壤质量的结果显示,除了0年样点,其余样点土壤质量指数(SQI)均大于0.4,说明退缩区土壤质量状况整体属于中等水平,土壤肥力状况较好。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土壤矿物风化过程和土壤发育的影响因素,理解土壤发育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