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92篇 |
免费 | 847篇 |
国内免费 | 134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86篇 |
大气科学 | 905篇 |
地球物理 | 926篇 |
地质学 | 2166篇 |
海洋学 | 819篇 |
天文学 | 157篇 |
综合类 | 441篇 |
自然地理 | 4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129篇 |
2022年 | 266篇 |
2021年 | 292篇 |
2020年 | 272篇 |
2019年 | 304篇 |
2018年 | 277篇 |
2017年 | 281篇 |
2016年 | 314篇 |
2015年 | 302篇 |
2014年 | 307篇 |
2013年 | 311篇 |
2012年 | 352篇 |
2011年 | 346篇 |
2010年 | 406篇 |
2009年 | 334篇 |
2008年 | 275篇 |
2007年 | 285篇 |
2006年 | 257篇 |
2005年 | 200篇 |
2004年 | 154篇 |
2003年 | 141篇 |
2002年 | 129篇 |
2001年 | 128篇 |
2000年 | 115篇 |
1999年 | 95篇 |
1998年 | 48篇 |
1997年 | 58篇 |
1996年 | 43篇 |
1995年 | 49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2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71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两汉侯国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重心迁移模型、标准差椭圆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了两汉794座侯国的时空演变特征,揭示了各历史时期侯国分布格局演变和社会经济、地理环境等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① 各历史时期中侯国数量及其占总量比重、频率基本呈现“高—低—高—低”波浪形起伏的变化趋势。② 各历史时期侯国分布格局均呈现高度集聚状态,分布重心走向经历了由西→东、由东→西的反转,在距离与移动速率上呈现东汉>西汉的规律;西汉标准差椭圆X轴、Y轴、面积呈不断减小趋势,东汉标准差椭圆X轴、Y轴、面积呈不断增大趋势。③ 微观地理选择上影响侯国设置最主要的因素是区位因子,说明两汉侯国设置时更多考虑分布于距离道路、都城、区域中心城市较近的区域,表现出明显的“社会经济指向性”。此外,地形因子与区位因子在方向性上的转变表明各因子对侯国设置的影响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伴随社会发展状况及政治体制动态变化,其与政治因素的关联度仍是主导性的。 相似文献
22.
23.
与花岗岩有关锡矿成岩成矿作用研究若干问题讨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基于近年来大量典型锡矿床和成矿区带成岩成矿作用及高温高压实验研究成果,对锡矿成矿年代学、成矿花岗岩类型、物质来源、源区物质的熔融条件及锡在岩浆中的存在形式、熔体-流体相间分配行为及热液流体中的存在形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综述,指出:①锡石原位U-Pb测年已成为直接测定锡成矿年龄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多种矿石矿物U-Pb测年方法与传统蚀变矿物测年方法的结合,将为研究锡多金属矿床多期次成矿作用叠加、矿集区内不同类型矿床成因联系及区域矿床组合模型的建立提供关键的年代学依据;②锡的富集成矿不仅与花岗质岩浆的高程度的结晶分异密切相关,而且受源区组成及部分熔融条件的制约;③全球锡多金属矿床的不均匀分布、与准铝质花岗岩有关锡矿的富集成矿机制以及各类复杂的锡-钨-铜-钼-铅-锌银多金属矿种组合差异及其金属元素富集机制亟待查明;④已有的关于锡在花岗质熔体、热液流体相中的存在形式及两相间的分配行为的高温高压实验结果受锡与贵金属容器间合金效应的影响,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等新的实验方法的开发及XAS同步辐射和激光拉曼等原位分析技术的应用,将为研究花岗岩浆-热液过程锡的迁移、富集及沉淀成矿机制提供更为直接、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4.
25.
一种简化的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elmert方法是通过求出两类观测值的单位方差,来修正其先验权,用迭代法最终求得正确的权。本文提出,如果已知两类观测值的单位方差之比,即可定出正确的权,从而使计算简单化。 相似文献
26.
岷江上游毛榛、辽东栎灌丛及3种人工幼林土壤种子库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野外调查与萌发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岷江上游地区自然恢复的灌丛以及 3种人工林的土壤种子库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 ,各样地土壤种子库的储量为 192 5 0~ 3 13 60粒 /(m2 × 10cm)之间 ,人工林的土壤种子库储量和物种数量都大于自然恢复的灌丛 ,其顺序为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油松Pinustabulaeformis混交林 >连香树林 >油松林 >毛榛Corylusmandshurica、辽东栎Quercusliaotungensis灌丛 ,各样地土壤种子库密度的垂直分布均为上层 >中层 >下层。在各样地土壤种子库的生活型组成中 ,乔木种类所占比例极少 ,而草本种类的数量较多。在灌丛的土壤种子库中 ,灌木的物种数量及其在种子库中所占的比例均大于人工林。大序醉鱼草Buddlejamacrostachya、喜阴悬钩子Rubusmesogaeus、华西绣线菊Spiraealaeta在种子库中的大量存在明显提高了灌木在各样地土壤种子库中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27.
28.
针对田湾核电工程场地调查时发现的不良风化囊体,在原有勘探方案基础上通过加密钻孔与取样,结合浅层地震勘探、声波测井、点载荷试验及室内测试等手段,查明了场地风化囊体的分布范围,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并对风化囊体内岩体的完整性和岩石风化等级进行了评价,得到了反映风化囊体工程特性的力学指标及动态参数,分析了风化囊体对核电建设的影响,为核电工程基础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