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0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485篇
测绘学   92篇
大气科学   335篇
地球物理   347篇
地质学   810篇
海洋学   220篇
天文学   127篇
综合类   117篇
自然地理   19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9 毫秒
821.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ercury injection capillary pressure (MICP)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experimental data for core plugs, which were drilled from two Chinese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permeability prediction models, such as the classical SDR, Timur-Coates, the Swanson parameter, the Capillary Parachor, the R10 and R35 models, are calibrated to estimating permeabilities from field NMR logs, and the applicabilities of these permeability prediction models are compared. The processing results of several field examples show that the SDR model is unavailable in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The Timur-Coates model is effective once the optimal T 2cutoff can be acquired to accurately calculate FFI and BVI from field NMR logs. The Swanson parameter model and the Capillary Parachor model are not always available in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The R35 based model cannot effectively work in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while the R10 based model is optimal in permeability prediction.  相似文献   
822.
王超  张社荣  于茂 《岩土力学》2014,35(5):1383-1390
从概率的观点出发,结合确定性矢量和安全系数方法,对设计基准期内随机地震条件下的重力坝岸坡坝段动力抗滑稳定性评估方法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首先,基于确定性动力时程分析法,得出坝段抗滑矢量和安全度时程曲线,评价一次确定性设计地震作用下的坝体稳定;然后,考虑基准期设计烈度下地震的随机性,进行坝体动力稳定的可靠度分析。通过Gram-Charlier级数拟合法和随机加权最大熵法,得到坝体动力稳定安全度时变曲线中最小值的概率分布函数及其动力可靠度;最后,结合确定性和概率性分析结果,综合评价设计基准期内地震作用下的坝体抗滑稳定性。工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确定性与概率性结合的互补方法,能够进一步认识动力稳定分析中安全裕度的合理性评价问题,进而更加合理地评估整个设计基准期内重力坝的动力抗滑稳定性。  相似文献   
823.
降水波动对荒漠草原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干旱、半干旱荒漠草原区,降水量波动对植被生产力有显著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两个层次上,一是降水量年际间波动,二是年内降水分布格局.对阴山北麓内蒙古乌拉特后旗荒漠草原多年气象资料和植被生产力的分析发现:从1971-2011年降水量的年际波动特点来看,荒漠草原区最高降水年的降水量是最小降水年的3.76倍.从气象、实际和矢量年降水量3种统计表达方式与生产力的关系来看,反映年际降水波动和年内分布特点的矢量降水与植被生产力的关系最密切(R=0.9200,R0.001=0.8010),回归方程F检验达到极显著.由于研究区植被组成以小半灌木和多年生草本为主,且年降水量大部分集中在5-8月,生长期内月降水量的累积效应明显,其中6-8月累计降水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824.
陈静  李玉霖  崔夺  毛伟  赵学勇 《中国沙漠》2014,34(3):696-703
氮素和水分是半干旱沙地生态系统植物生长主要的影响因素,氮沉降和降水量与降水格局的变化可能会对植物生长产生深刻影响,进而影响沙地生态系统功能。本文通过科尔沁沙地草地连续2年增加水分(夏季增雨,冬季增雪)、添加氮素和同时添加氮素和水分的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对4种优势草本植物种(尖头叶藜Chenopodium acuminatum 、白草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 、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 和狗尾草Setaria viridi )地上生物量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添加氮素或水分对当地4种优势植物平均地上总生物量、各构件平均生物量及繁殖体和茎平均生物量分配无显著影响。夏季增雨×氮素添加使4种植物平均地上总生物量及各构件平均生物量在2010年显著增加,冬季增雪×氮素添加使叶生物量分配在2010年显著增加;但是在2012年各处理对生物量的分配影响不显著。这说明夏季增雨×氮素添加能够解除氮素对水分的限制作用,使植物将所获得的有限资源供于叶片生物量的积累和分配。但是添加氮素与水分影响的生物量分配变化程度因物种而异,对尖头叶藜、白草、糙隐子草的影响不明显,对狗尾草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25.
本文利用若尔盖气象站1971~2011年总共40年的积雪和冻土记录,分析了每年冬春季(10月到第二年5月)积雪和冻土的变化,以及它们与温度和降水的关系。积雪的减少是对全球变暖的响应。与积雪渐渐减少的趋势相比,冻土并没有明显的长期变化趋势,而从冻土与温度的相关性看出,冻土深度与当年温度呈负相关。小波分析表明,最大冻土深度的变化周期为8年,而积雪月平均温度的变化周期为4年。  相似文献   
826.
文章论述了信息构建的基本理论,结合我国政府网站信息公开栏目的实际,指出政府网站信息公开栏目信息构建要达到清晰化和可理解,以更好地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和服务用户的目标。通过中国政府网信息公开专栏的实例分析了专栏在信息组织系统、标识系统、导航系统、搜索系统的构建特点和不足之处,总结了专栏的信息构建目标实现情况,可为我国政府网站信息公开栏目的建设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827.
利用机载热红外成像光谱仪(TASI)获取的热红外图像,进行了温度与比辐射率分离,然后采用多标度分形模型进行阈值分割,建立了一种新的热红外影像目标探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温度的空间分布具有多标度分形特征,即对lgL(r)与lgr进行分段拟合。利用多标度分形模型提取的温度阈值进行城市热红外影像的精细目标识别,并成功提取了建筑物目标。  相似文献   
828.
松辽盆地构造演化及成盆动力学探讨   总被引:99,自引:25,他引:74  
松辽盆地晚侏罗世以来的构造演化经历了10个阶段:缓慢裂陷和快速坳陷—加速裂陷和快速坳陷—减速裂陷和慢速坳陷—慢速裂陷和快速坳陷—加速裂陷和加速坳陷—减速裂陷和减速坳陷—裂陷、坳陷终止和缓慢反转—快速反转和快速差异坳陷—慢速反转和慢速差异坳陷—反转停止和坳陷终止。构造发育演化的结果形成了“下断中坳上隆顶平”的盆地结构。“中坳”部分沉积的可容纳空间,54%来源于盆地基底的长期伸展坳陷;“上隆”部分沉积的可容纳空间,31%来源于盆地基底的受压坳陷。构造作用的转换起因于东部区域应力场的转变。  相似文献   
829.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变化的特点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e Tarim RiverBasin islocated in NorthwestChina,which is known in the world forits rich natural resources and fragile eco-environment.W ater resource rational distribution and highly effective utilization isthe key pointsto solve the severe eco-environm …  相似文献   
830.
毛凌云 《福建地质》2009,28(1):52-57
以福建省长汀县为研究对象,利用1995年、2005年的遥感图像,运用RS和GIS技术分析了用动态变化过程以及土地利用各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求得研究区土地利用的转移矩阵,据此分析了长汀县1995年-2005年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空间过程。同时运用马尔可夫模型对2015和2025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演变趋势预测进行了分析,得出长汀县内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