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4篇
  免费   940篇
  国内免费   1096篇
测绘学   198篇
大气科学   1155篇
地球物理   1449篇
地质学   2452篇
海洋学   451篇
天文学   275篇
综合类   485篇
自然地理   615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237篇
  2021年   293篇
  2020年   227篇
  2019年   250篇
  2018年   305篇
  2017年   273篇
  2016年   285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302篇
  2013年   272篇
  2012年   289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85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244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244篇
  1998年   187篇
  1997年   188篇
  1996年   169篇
  1995年   155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126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5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41.
马建  黄帅堂  吴国栋 《中国地震》2019,35(3):550-557
利用微型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获取了博-阿断裂在乌苏通沟东岸的高精度地形、地貌数据,解译DEM数据,并结合野外调查工作,明确了断裂在乌苏通沟东岸冲洪积扇上19.3~31.1m的水平位错。分析获取的陡坎剖面,且对比陡坎两侧地貌的剥蚀程度,认为陡坎形成后受到后期水流的侵蚀,部分陡坎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断裂的实际垂直位错在0.7m左右。通过实例展示了无人机摄影技术在活动构造研究中的巨大潜力以及在微构造信息提取中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942.
1997—2006年我国雷电灾情特征   总被引:17,自引:9,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建立了全国雷电灾害 (简称雷灾) 数据库, 对1997—2006年气象部门收集的雷灾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给出了我国雷电灾情的时空分布特征、受损财物情况、受伤害人员情况等。资料包括32071例雷灾事件, 其中4287例雷灾造成了4488人死亡, 4320人受伤, 估计我国每年每一百万人中大约有0.53人死于雷击, 高于美国、英国。我国雷灾多发生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南部地区, 广东省最为严重, 总计上报8770例雷灾事件, 造成772人死亡和662人受伤; 当考虑人口权重时海南省、西藏自治区的雷灾人员死伤率最高。我国雷灾全年都可以发生, 夏季占全年的65%以上, 7月最高。人员伤亡雷灾和财产损失雷灾发生在13:00— 20:00(北京时) 的分别占总数的73%和62%, 16:00为峰顶。雷灾中受伤害的农民占总死伤人数的93%, 城市人员仅占7%。统计人员伤亡雷灾中的雷击地点, 最多的发生在农田, 为32%, 其次为建构筑物, 为23%, 以下依次为开阔地、水域、树下、山地等。此外还分析了雷灾中受损行业、财物等信息。  相似文献   
943.
Organic petrology is a marginal science that is quite practicable. At present, it has developed into a routine research tool that is widely applied i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assessment. Based on several years‘ research of the author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advances in organic petrological studies on immature source rocks, including the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acerals, the composition of macerals and types of organic matter, the abundance and evolution of organic matter, oil-prone macerals,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All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organic petrology is of considerable value pertaining to its application in the assessment of immature oil and gas. The immature source rocks consist of various macerals with obvious heterogeneity, contain different hydrocarbon-generating macerals with different oil thresholds and oil peaks, and show a two-staged evolutionary pattern of organic matter.  相似文献   
944.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difference of nutrient composition in Caulerpa lentillifera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regions.The nutrient compositions of C.lentillifera from China's Hainan and Shandong provinces were determin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Semporna(Malaysia),Sabah(Malaysia),Petchburi(Thailand),and two other species of seaweeds(Malaysi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lysaccharide and protein contents of C.lentillifera from Hainan(44.82%±0.98%and 12.5%±0.70%),Shandong(43.22%±1.42%and 14.7%±0.72%),Petchburi(59.27%±2.31%and 12.49%±0.30%),and Sabah(44.02%±2.01%and 19.38%±1.48%)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Eucheuma cottonii(26.49%±3.01%and 9.76%±1.33%)and Sargassum polycystum(33.49%±1.70%and 5.40%±0.07%),respectively.The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contents in C.lentillifera from Hainan(29.98%)and Shandong(22.11%)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Semporna(16.76%±0.27%),Sabah(9.49%),and S.polycystum(20.34%±0.43%),but lower than that in E.cottonii(51.55%±0.57%).In Caulerpa lentillifera of Hainan and Shandong provinces,the essential amino acid(EAA)/total amino acid(TAA)ratios were 35.22%and 38.78%,respectively;and the EAA/ETAA ratios were 54.36%and 63.35%,respectively.The EAA composition of C.lentillifera was close to the ideal model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C.lentillifera was rich in mineral elements,including calcium((3315.85±127.55)mg(100 g)^-1 and(3728.35±92.38)mg(100 g)^-1),magnesium((6715.74±82.58)mg(100 g)^-1 and(8128.59±242.72)mg(100 g)^-1),and trace elements,including iron((510.65±5.47)mg(100 g)^-1 and(1972.97±183.35)mg(100 g)^-1),selenium((1.04±0.08)mg(100 g)^-1 and(0.83±0.15)mg(100 g)^-1),and zinc((33.90±0.13)mg(100 g)^-1 and(11.75±2.05)mg(100 g)^-1).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C.lentillifera was more nutritious than S.polycystum or E.cottonii in terms of polysaccharide,protein,and fatty acid contents.Furthermore,both C.lentillifera species collected from Hainan and Shandong provinces show more basic nutrients.Therefore,C.lentillifera has important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相似文献   
945.
张鑫刚  刘志逊  马腾 《地质科学》2013,48(3):932-944
依兰盆地为伸展作用下形成的半地堑式断陷盆地,油页岩发育于古近系达连河组中。油页岩与煤层伴生,分布在煤层顶部,是最主要的含矿层位。它形成于湖泊体系与沼泽体系,主要发育在水进体系域与高水位体系域中。其中,高水位体系域即上煤层顶板存在油页岩密集段,使得盆地油页岩资源潜力大幅度提高。达连河矿区是油页岩富集成矿的中心区带,东西向断裂控制着达连河组油页岩矿层的埋深以及展布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946.
小黄鱼是我国近海四种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小黄鱼种群及其两个地理亚种群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小黄鱼的种群动力学研究,对于维持这一重要渔业的可持续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仅有的两个小黄鱼种群动力学模型只涵盖了较短的时间,且没有关注其空间差异。本文研究了1968年至2015年间黄渤海和东海小黄鱼的种群动力学模型,包含和不包含空间分层结构的两种贝叶斯模型被用于分析其种群动力学的大尺度空间异质性。本文分析了不同的假设,来研究小黄鱼种群动力学潜在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小黄鱼种群动力学特征具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种群的增长速度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增加,而可捕系数从1981年到2015年增加了两倍多。与黄渤海亚种群相比,东海的小黄鱼亚种群生长速度更快,遭受的捕捞压力也更大。基于最大可持续产量MSY的参考点表明,无论是整个小黄鱼种群还是两个亚种群,近年来都有非常高的过度捕捞风险。因此我国小黄鱼的渔业管理急需更加保守的管理策略,同时考虑其地域差异。本文所用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其他种类的资源评估和渔业管理,尤其是具有空间异质性和数据有限的种类。  相似文献   
947.
构造非平稳运动定量研究的MDD模式制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文寄  李齐 《地球科学》1996,21(3):277-279
利用MDD模式得到的连续冷曲线,可以定量地描述地质体的冷却(隆升)过程;采自我国7个不同地区中38个钾长石MDD模式研究结果证明,快速冷却事件存在的普遍性,不同的快速冷却速度可能反映了不同的构造事件;突变因子(δvi)可以定量地描述地质体非平稳运动以及突变程度,并且使得不同地质事件非平稳程度的对比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48.
利用四川测震台网记录的芦山余震资料,选取20个M≥2.5地震,以Loc3D(川滇)定位方法定位结果为标准。采用MSDP中常用定位方法(HypoSAT、HYP2000、LocSAT、单纯型),在人为增减台站情况下,使得台站空隙角在25°—320°范围内任意变化,采用相同震相和相同台站对选定的地震事件进行定位,并对定位结果与标准结果对比,结果表明:震中位置在台站空隙角25°—130°任意变化时,4种定位方法效果较好,差别不大;在空隙角达到130°时,震中位移具有随着空隙角增大而逐步变大趋势;在空隙角达到190°时,单纯型法震中位移明显加大,出现随机突跳现象。总体而言,LocSAT法定位效果较好,平均震中位移2.6 km,HYP2000法平均震中位移2.8 km,HypoSAT平均震中位移4.1 km,单纯型定位效果较差,平均震中位移10.3 km。  相似文献   
949.
川滇地区地震活动单键群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单键群(即SLC)分析方法,通过有关SLC特征参量的时间滑移分析,结合1970年以来的区域地震活动和构造环境,分析了川滇西部地区的地震活动。较之70年代和80年代,90年代的地震活动在总体上是处于中等强度的活动水平。文章认为,SLC方法考虑了地震事件的时空关联性,可以用来分析地震活动趋势,是研究地震活动性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950.
用地电阻率探测和监测滑坡体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方法探测滑坡体的电性结构, 用电阻率变化各向异性方法监测滑坡体的主破裂扩展方向和速率. 实验结果为: ① 电性结构探测实验, 验证了部分原勘测的滑坡体的蠕变体边界和地下水层的深度和厚度, 以及上层介质的性质. 证明滑动带富含地下水层; ② 用电阻率变化各向异性监测实验确定的测点主破裂扩展方向, 与滑坡体GPS位移推断的破裂带方向吻合, 且电阻率变化各向异性系数的变化速率与钻孔倾斜仪测量的滑坡体深部位移变化的速率相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