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人造卡邦金刚石生长受成压力、温度等条件的直接影响,从触媒金属向石墨中浸渍,石墨向金刚石结构转化、金刚石子晶生长三个方面讨论了人造卡邦金刚石的生长特性,根据人造卡邦金刚石生长规律,研究用不同的工艺方法,设计生长具有不同特点和用途的人造卡邦金刚石聚晶体。  相似文献   
52.
53.
新疆康古尔地区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康古尔地区Ⅰ,Ⅱ号花岗岩体地质特征、岩石化学特征、氧同位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确定了这两个岩体均为“S”型花岗岩。确定了Ⅰ号岩体岩浆的流动方向。对花岗岩稀土元素配分型式的解释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4.
55.
油层中微生物的地球化学活动性和生物学研究是促使石油回收率提高的微生物学方法的基础。 在苏联,油层微生物群的研究可以上溯到1926年,那时,在层间水中首次发现有细菌的存在。对这类“新居民”的研究表明微生物在石油矿床中的分布具有某种规律性。研究证明地表水的注入是决定这种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分布模式的主要因素。在未被水浸的含油地层中或缺乏水交换的油田里通常缺少微生物。这一事实是地质历史中油藏自然存在的原因。地表水所携带的氧气氧化了油层中的烃类,并造成了复杂的微生物食物链起作用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6.
57.
报道了对塔里木西部奥依塔克斜长花岗岩的研究结果. 该岩体出露面积约60 km2, 侵入于中元古代片岩、千枚岩和下石炭统火山岩中. 其主要的岩石组合为英云闪长岩和斜长花岗岩, 含少量的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 岩石中的长石以更(奥)—中长石为主, 部分含极少量的条纹长石. 通过SHRIMP U-Pb测年, 获得锆石U-Pb年龄为(330.7±4.8) Ma.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岩体富Na低K(Na/K = 4~87, 摩尔数比), 属于Na质系列侵入岩. 岩石的稀土总量(ΣREE = 50~220 mg/g)与SiO2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轻重稀土基本没有分异[(La/Yb)N = 0.5~1.5], 有中等的Eu负异常(δEu = 0.3~0.6). 微量元素特征表现出高的Y含量及低的Sr/Y比值(~1.0). Nd同位素组成表明岩石有相对“年轻的”T2DM(470~580 Ma)和正的Nd初始值[εNd(331 Ma) = 6.23~7.65]. 上述特征与产于洋岛或洋脊的斜长花岗岩非常相似. 然而区域地质特征(尤其是它的规模)并不支持它直接来自地幔的玄武岩浆结晶分异形成. 推测其原始岩浆是来自“年轻的”玄武质地壳经过50%左右的部分熔融形成的闪长质~英云闪长质岩浆. 原始岩浆经过强烈的结晶分异作用并侵入到中上地壳形成该岩体. 结合前人对区域地质研究的结果, 表明该岩体为石炭纪天山造山带大陆裂谷作用在塔里木板块内部的效应.  相似文献   
58.
张传林  马华东  刘晓强 《地质论评》2022,68(5):1653-1673
位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造山带西段的帕米尔构造结,自震旦纪以来经历了长期的地体裂离、寒武纪至古新世俯冲增生、始新世的最终造山及始新世至全新世大型走滑—伸展、逆冲推覆及构造隆升,记录了最完整的特提斯演化及新特提斯洋关闭后陆内隆升过程。然而,对帕米尔不同地体的构造属性、原特提斯洋俯冲极性、古特提斯阶段是否存在双向俯冲、新特提斯洋俯冲导致的盆山耦合效应以及新生代大规模碱性岩浆活动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等关键科学问题,仍存在很大争议。笔者等全面总结了前人对帕米尔构造结的研究成果,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对帕米尔构造结显生宙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做了概括性总结。研究表明,北帕米尔既不是塔里木前寒武纪基底的一部分,也不是三叠纪增生杂岩,它的主体是寒武纪原特提斯洋南向俯冲形成的巨厚增生杂岩(530~500 Ma)。与昆仑—阿尔金不同的是,帕米尔地区的原特提斯洋在早古生代晚期并没有关闭,这一残留洋盆在古特提斯阶段再次扩张,形成了石炭纪—早中生代有限洋盆。随着古特提斯洋的双向俯冲,中、南帕米尔相继与北帕米尔地体发生汇聚,最终拼合的时间在180 Ma左右。古特提斯洋俯冲、关闭伴随着新特提斯洋的打开和扩张,从晚侏罗世开始新特提斯洋沿Shyok缝合带北缘北向低角度或近水平俯冲(开始时间约为160~130 Ma),形成了南帕米尔—喀喇昆仑宽阔的岛弧岩浆岩带,并在中帕米尔及北帕米尔地区,发育与弧后伸展有关的地堑或半地堑沉积及具有板内特征的基性岩浆活动。新特提斯洋最终在始新世关闭(60~50 Ma左右),导致南帕米尔与洋内俯冲形成的科西斯坦—拉达克洋内弧及印度板块的最终拼合,形成了帕米尔雏形。40 Ma左右,由于俯冲板片的拆离,形成这一时期造山后碱性岩浆活动。此后,由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大陆岩石圈不断汇聚,帕米尔构造结的岩石圈厚度急剧增加,沿中帕米尔一带,可能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岩石圈地幔的分界,近水平的相向俯冲导致了加厚岩石圈的拆沉,形成沿中帕米尔分布的巨量新生代碱性岩带(25~9 Ma)。  相似文献   
59.
为了更好地了解华夏地块加里东期构造事件,对武夷山—井冈山地区加里东期块状花岗岩和片麻状花岗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片麻状花岗岩的结晶年龄在415~440 Ma,块状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430~449 Ma。锆石εHf(t)值在-20~0之间(n=247),绝大多数在-10以下。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C在1.5~2.8 Ga。结合前人资料,两类花岗岩在形成时代、锆石Hf同位素和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C组成上相近,物质来源主要为不同时代地壳物质的再循环,没有显著的地幔物质加入。华夏地块加里东期构造热事件形成于陆内造山环境,430 Ma左右可能是加里东期造山带构造体制转换的时间,片麻状构造是同造山或后造山构造变形的结果。  相似文献   
60.
新疆阿勒泰南缘地壳结构与构造演化及其对金成矿的制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阿勒泰地区地壳结构及地壳演化。根据地层-岩石组合、区域不整合面特征、构造变形层次、岩浆及火山活动,将阿勒泰地区的地壳分为三大单元:前寒武纪基底构造层(包括早中元古代变质基底及震旦纪褶皱基底)、奥陶纪至早石炭世上叠盆地构造层、中石炭世以来前陆盆地、山间盆地及再生前陆构造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