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3篇
  免费   320篇
  国内免费   463篇
测绘学   330篇
大气科学   369篇
地球物理   289篇
地质学   1227篇
海洋学   206篇
天文学   55篇
综合类   130篇
自然地理   15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8篇
  1976年   2篇
  1966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岩体接触带为金家堡子地段主要的控矿构造,根据其走向与深部分布形态复杂的特征,选择音频大地电磁测深进行了深部地质构造的应用研究,通过资料综合对比分析,基本查明了岩体接触带的深部延伸特征以及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岩体凸起的分布范围,为区内铀矿勘查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72.
为分析锚固方式和层理对加锚岩石力学特性影响规律,采用相似材料预制含层理岩石,室内钻取0°和90°层理标准试件,以45号钢加工而成的螺杆模拟锚杆,分别对试件进行端部锚固和全长锚固,从而得到不加锚杆、端部锚固、全长锚固3种试件,而后在MTS815岩石力学试验系统上对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分析其变形、强度特征。结果表明:锚杆可提高岩石的强度,且层理方向和锚固方式影响其对强度的提高幅度。层理相同的加锚试件,全长锚固下岩石的抗压强度提高幅度大于端部锚固岩石;同一锚固方式下,90°层理加锚试件的单轴抗压强度提高幅度大于0°层理加锚试件。锚固方式不同,加锚试件的破坏形式亦有所差别。根据锚固方式不同,可将破坏形式分为剪切拉伸和剪切错断2种。锚固方式对加锚试件锚杆失效模式无影响,二者均表现为岩体与灌浆界面滑脱,但全长锚固与端部锚固所不同的是,全长锚固锚杆与岩石粘结长度更大,粘结强度更高,失效时可带出更多、更厚的岩石碎屑。  相似文献   
973.
目前绿潮遥感监测手段大多基于单一遥感数据,局限性很大,为了弥补监测中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低的问题,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结合虚拟基线高度浮藻指数VB-FAH(virtual-baseline floating macro Algae height)和人工辅助判读方法,对2015—2016年黄海发生的绿潮(大型绿藻——浒苔(Ulva prolifera))进行了动态监测,并利用两景同步影像比较了高分一号卫星WFV(GF-1 WFV)数据和资源一号04星WFI(CBERS-04 WFI)数据的监测结果,同时也对卫星影像监测和船载监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CBERS-04 WFI数据的监测结果与GF-1 WFV数据相比产生了15.3%~37.32%的相对偏差,主要原因是空间分辨率的差异导致的混合像元效应。对卫星影像监测结果与船测数据进行叠加对比,可以发现在Ⅲ级以上的绿潮数量级中卫星影像的监测精度较高。绿潮暴发的过程持续100 d左右,4月底—5月初绿潮开始在苏北浅滩浊水区出现,随着外界因素逐渐达到适宜生长的条件,绿潮不断生长直至暴发,并随黄海表层流向北漂移,直至山东半岛南部沿岸,7月份和8月份是绿潮的消亡阶段,8月中旬绿潮基本消亡。本研究成果提高了监测精度,可为绿潮的防控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974.
基于MODIS数据的2016年黄海绿潮灾害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利用高分辨率的GF-1卫星影像对MODIS数据绿潮监测的精度进行验证, 并在此基础上利用MODIS数据对2016年黄海绿潮过程进行连续动态监测, 结果表明: 相较于GF-1卫星影像,MODIS数据对绿潮的监测误差高于50%; 2016年黄海绿潮移动路径总体呈先向北, 然后沿山东半岛海岸线向东北方向移动, 并最终停滞于青岛、威海附近海域; 此次绿潮持续时间为80天左右, 并呈现出与往年类似的“出现→发展→暴发→治理→消亡”的规律; 其中“出现”的时间为5月12日, “发展”阶段时间为5月中下旬, 此时绿潮主体分布于苏北浑水区, 适宜前置打捞治理, 当5月底6月初绿潮进入清水区之后才开始进入“暴发”阶段, 本年度绿潮灾害“暴发”规模较大, 对山东沿海水产养殖业及旅游业影响严重。本研究成果对于绿潮预警和防控具有科学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75.
为了了解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石炭系—二叠系的分布,为该区油气资源远景调查评价提供依据,通过对前人的资料二次开发和新完成的地球物理综合剖面精细处理与解释,利用“地震、钻井资料约束下的重、磁、电资料联合反演”方法,对该区残留的石炭系—二叠系的分布与埋藏状况进行了初步解释。结果表明,该区石炭系—二叠系总体残留厚度较大,埋深适中。该方法初步解决了对该区石炭系—二叠系分布物探解译的技术难题,为确定盆地内部石炭系—二叠系的展布状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76.
基于偏置矩阵和探元指向角构建了线阵推扫式相机的在轨几何标定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参数求解方法。分析了线阵推扫式相机物理内参数模型与指向角内参数模型的区别与联系,对物理模型到指向角模型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推导,分析了偏视场相机与正视场相机在使用指向角模型时的不同,并分别给出了两者的具体计算公式。利用嵩山检校场高精度控制数据和天绘一号高分影像验证了本文的模型和解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标定模型和求解方法可解算出稳健可靠的内参数;两次标定结果相比,95%的样本探元沿轨方向的指向差异小于0.1像元,93%的样本探元垂轨方向的指向差异小于0.2像元。经在轨几何标定,影像定位精度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977.
利用COSMIC/GPS掩星折射率资料研究海洋边界层高度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7—2012年的COSMIC(Constellation Observation System for Meteorology,Ionosphere and Climate)掩星折射率资料,研究全球海洋边界层顶高度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和日变化的气候学特点。结果表明海洋边界层顶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以及区域变化特征。就年平均而言,全球海洋边界层顶的水平分布在南北两半球大致呈纬向对称分布,赤道地区的边界层顶最高;由赤道向南北两极边界层顶的高度逐渐降低,其中赤道地区平均高度约为3~3.5 km,副热带地区为2~2.5 km,中高纬度地区为1~1.5 km或以下。海洋边界层顶的日变化幅度较小,一般只有几十米到百米的变化范围,并且日变化特点随地区而有差异,有些地区的最高边界层顶出现在9—12时,另一些地区出现在15—18时。   相似文献   
978.
使用RHtest均一化方法结合元数据信息对中国825个基准、基本站的地面气压月值数据进行均一性检验与订正,结果发现有400个站的气压数据均一,425个站存在系统误差。对于后者,使用静力模式订正可消除255个站的系统误差,另外170个站采用均值订正,均值订正的断点共245个。对气候趋势和个例的分析表明,上述方法对气压数据均一化订正效果明显。均一化之后站点气压长期趋势的空间一致性更好,中国东南沿海和西北部的新疆地区气压表现出下降趋势,中部地区主要表现出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79.
姿态颤振是高分辨率卫星普遍存在的复杂现象,随着卫星的复杂性和敏捷性的提高,故其对成像质量的影响机制和相应的探测与补偿方法,成为高分辨率卫星对地观测研究的关键问题。本文介绍了基于遥感影像的卫星颤振探测原理和关键技术,利用传感器的构造特点,通过不同波段的多光谱影像,以及不同视角的全色立体影像间的密集匹配精确量测和获取影像视差差异值,反演卫星姿态颤振的规律和特性,从而对规律性的颤振现象进行建模和补偿。鉴于上述理论,在Visual C++的平台下,研制了卫星颤振探测分析系统,设计了以计算机性能优化的图像分块并行算法。测试结果表明,该软件能有效探测出0.1像元偏移的卫星姿态颤振,并可对规律性颤振进行建模和补偿,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并行效率。其已成功应用于资源三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并可扩展于其他卫星系统的颤振探测分析。  相似文献   
980.
辽宁省高速公路不良气象条件分析及服务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5—2008年辽宁省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资料进行统计。结果表明:辽宁省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由天气原因及其所引起的不良路况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占20.4%,5—8月和11—翌年1月是此类交通事故的两个多发期。在各类天气现象中,因雾引起的交通事故所占比例最高,为41.0%,雨次之为31.3%。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做好高速公路气象服务提出四点措施:划分灾害性天气服务关键性路段和关键期,制定高速公路安全运营气象灾害防御地方标准,在高速公路沿线布设密度适宜的气象监测站,加强气象对高速公路影响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