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209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燃气GIS地理网络模型构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杨亮洁  牟乃夏 《测绘科学》2006,31(2):72-73,80
在分析城市燃气地理网络的特点、构成要素、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将燃气地理网络抽象为物理网络、几何网络和逻辑网络三个层次。介绍了三个层次网络模型的特点与本质联系,提出了燃气网络构造的拓扑规则(边-边规则、边-结点规则等),给出了燃气网络构建的流程和实现框架。并以十堰市燃气GIS的网络模型为例,说明了燃气地理网络模型的构建技术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2.
尕斯库勒油田N_1-N_2~1油藏经过多年开采已进入中等含水阶段,寻找剩余油是油藏稳产增产的首要任务。根据尕斯库勒油田N_1-N_2~1油藏的取芯、测井、生产动态等多种资料,采用"单因素解析多因素耦合"的研究思路,在深入解析沉积微相、储层构型、储层非均质性、微构造、井网布置、注采关系等单个因素对剩余油的控制机理后,针对地下不同的情况,筛选出相应的优势控制因素,从多因素耦合的角度对尕斯库勒油田N_1-N_2~1油藏的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研究。总结出3种由多种因素共同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对进入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的开采有重要意义。构造起伏明显时,沉积微相-微构造-封闭断层-注采关系的控油模式是主要的剩余油分布模式,储层构型-平面非均质性-井网部署的控油模式则适用于构造平缓的部位,而储层构型-夹层-韵律性-注采关系的控油模式是纵向上剩余油分布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33.
针对传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大多直接利用光谱信息进行计算,导致检测精度不高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条件随机场模型(CRF)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CRF模型融合差值影像的光谱项和空间项,在融合过程中,引入EM迭代策略不断更新影像检测结果,提高变化检测精度。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分类精度好于传统方法,并且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4.
张廷山  杜翔  杨巍  陈晓慧 《沉积学报》2017,35(2):253-263
地质历史时期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在不同时空沉积岩中均有分布,然而学术界对其变形过程、作用力及触发机制等仍存在许多争议。通过对米仓山前缘野外露头观测,早志留世砂岩、粉砂岩、页岩地层中,发育有多套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其层位分布稳定,但不同层位的形态特征差异较大,包括波浪状变形层构造、包卷层理、枕状(椭球状)构造、火焰构造等,多与丘状交错层理相伴生,可分为三种组合类型,均发育于中陆棚沉积环境中。基于该区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特征,结合碳同位素分析、古气候、古板块资料,并与现代飓风研究成果对比,认为研究区早志留世时大体上处于风暴频繁的炎热环境,区内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多为风暴作用的结果,较强的风暴触及海底,使未固结成岩的沉积物的孔隙压力增加,切变强度降低,使之液化,进而发生变形。米仓山前缘早志留世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发现及其触发机制的探讨对区内古地理、古气候的恢复,以及古扬子板块的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5.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aerosols over the East Asia region during warm seasons in recent 20 a and beyond as well as their possibl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with a variety of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it is found that the high-value zone of aerosol optical depth derived from the Total Ozone Mapping Spectrometer (TOMS), its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zones in terms of sunshine duration (SD) and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SAT) and it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zones with low-level cloud amount (LCC) are co-located in the South China region during warm periods. Based on this finding, the region is referred to as a “significant impact zone” (SI zone) affected by aerosols. The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is made on variation differences of observed SAT, SD and LCC, etc. in different regions.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LCC is increased and the SD is decreased within the “SI zone” over eastern China during the warm season. These characteristics are more evident than those beyond the zone, while the warming trend within the zone is evidently weaker than that outside it. Studies show that since recent 20 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erosols, the LCC tend to increase substantially with a clear decrease of SD and an unnoticeable warming trend within the “SI zone”. Comparing with the climate change beyond the zone, the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Therefore, the effects of atmospheric aerosols on climate is possibly one of the contributions to the difference of climate change existed betwee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parts of the Eastern China during a warm season. Suppor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Sci-Tech Cooperative Project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o. 2004DFA06100)  相似文献   
136.
利用黄龙雪山梁黑丈房、大岩方、东门沟3个自动站气象资料和流动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川(主寺)黄(龙)公路雪山梁路段的自然灾害。其中,塌方、积雪、积冰、雾是川(主寺)黄(龙)公路雪山梁路段的主要气象灾害。气象灾害对川(主寺)黄(龙)公路造成严重损坏,车辆行驶困难,对交通运输安全构成危害。  相似文献   
137.
日本对虾溶血素的活性测定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于1997年10-11月,以青岛市红岛养殖场养殖的日本对虾为材料,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其血淋巴中的溶血素进行活性检测,研究多种理化因子对其溶血性能的影响,以及日本对虾溶血素经细菌和虫草多糖肌肉注射刺激后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日本对虾溶血素的活性同对虾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该溶血累经60℃以下处理溶血作用有所增强,在pH=5-9时溶血活性最高,Ca2+、Fe2+可增强溶血作用。注射大肠杆菌(2×107cells/尾)和虫草多糖能够诱导日本对虾溶血素的产生,使溶血活性有所提高;而注射哈维氏弧菌(7×107cells/尾)会导致对虾发病,降低溶血素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8.
成岩相作为油气勘探过程中的热门方法,其定义的不同造成研究成果的差异。前期通过对苏里格气田东二区盒8段储层岩石学和成岩作用的详细研究,按照邹才能等(2008)提出的成岩相分类和命名原则,将研究区盒8段储层划分为五种成岩相。此次研究结合流体包裹体的分析测试结果,对研究区盒8段储层的成岩环境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成岩环境对其成岩相进行了再研究,在原研究程度的基础上完善了成岩相的形成过程和形成阶段。研究区盒8段储层在成岩过程中经历了淡水-弱酸性的大气成岩环境、弱酸性-酸性的埋藏成岩环境和弱碱性的埋藏成岩环境。受成岩环境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成岩相:同生成岩-早成岩A早期受大气淡水、弱酸性埋藏成岩环境的影响,主要发生压实、弱酸性溶蚀作用形成弱溶蚀-压实相;早成岩A晚期-早成岩B期受弱酸性埋藏成岩环境的影响,压实作用与酸性溶蚀作用持续增强,形成溶蚀-压实相;中成岩A期-中成岩B早期为酸性埋藏成岩环境,广泛产生胶结作用与酸性溶蚀作用,形成溶蚀-胶结相;中成岩B晚期表现为碱性埋藏成岩环境,主要发生碱性交代作用,形成交代相。根据储层成岩相的影响因素:岩性、成岩环境、成岩作用类型和孔隙结构特征,按照"成岩相是成岩环境的物质表现"的定义,提出采用"岩性+成岩环境+(孔渗级别)+主要成岩作用"的命名方法,将苏里格气田东二区盒8段储层成岩相划分为五种类型:中细粒(杂)砂岩大气环境致密压实相;净砂岩大气、酸性埋藏环境特低孔渗溶蚀-压实相;净砂岩酸性埋藏环境低孔渗溶蚀相;净砂岩酸性埋藏环境特低孔渗溶蚀-胶结相以及净砂岩碱性埋藏环境致密交代相。  相似文献   
139.
深部流体与岩浆活动:兼论腾冲火山群的深部过程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深部流体强烈影响许多地质过程的发生和发展,然而对其行为的理解却甚少.在所有可能影响岩浆活动的因素中,流体是最重要的.流体的高度活动性及其在熔体中的溶解度随压力减小而降低,暗示岩浆系统必然是开放的动力系统,流体的丢失和获得可戏剧性地影响岩浆系统的整体行为.流体对岩浆系统的影响主要通过改变熔体的黏度来实现,也改变岩浆的平均密度,以及固相线和液相线温度.少量流体的注入即可以导致熔体黏度出现几个数量级的降低,这种戏剧性改变进而导致岩浆柱与通道壁摩擦力的快速减小,因而岩浆上升速度也可以呈现几个数量级的变化.当岩浆上升到流体相分离的深度以后,岩浆系统的行为更加不可预测.反之,流体的丢失将导致岩浆系统的行为向相反方向变化,岩浆将滞留在深部.值得注意的是,丢失到通道中的流体可以弱化上覆岩层的力学性质,改善岩浆上升的通道条件.因此,如果上升岩浆能够得到持续的深部流体补给,其补给量至少等于丢失量,岩浆必将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上升.据此,岩浆系统是一种复杂性动力系统,岩浆作用是一种非线性过程.这种分析结果与流行的岩石学认识不一致,却与火山学观察和成矿学研究结果相同.腾冲火山岩中的聚斑结构暗示某些岩浆在喷发之前曾经在深部作过停留,它们曾经位于不同的深度水平上.同岩浆交代结构暗示岩浆房的活化有赖于深部流体的注入,因而火山监测过程中关注岩浆房之下的深部流体活动是必须的.将岩浆房上、下两部分的流体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可能是火山监测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0.
针对四川盆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存在多种不同划分方案,以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为指导,以蜀南地区飞仙关组台地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以野外露头剖面、岩芯、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为基础,综合应用岩性突变面、沉积相转换面、沉积物空间堆积样式的变化、早期成岩变化、电测井曲线特征以及地震反射特征等标志,识别出不同级次的11个层序界面,据此将本区飞仙关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TSQ1和TSQ2)和10个四级层序,其中TSQ1可细分出6个四级层序,TSQ2可再分出4个四级层序,并将其与传统地层单位进行对比:三级层序TSQ1和TSQ2分别对应于飞一段+飞二段地层和飞三段+飞四段地层。通过层序地层对比和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指出这些层序在全区均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和等时性,每个层序均具有快速海侵到缓慢海退的特点,均由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构成,未发现低位体系域和凝缩段。层序与储层关系的研究表明,四级层序Ⅲ和Ⅷ是台内鲕滩这种有利储集相带的主要发育层位,所形成的滩相鲕粒灰岩储层与高位体系域的向上变浅序列和早期暴露及其所导致的大气淡水淋溶改造有关,平面上集中分布于中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