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159篇
海洋学   5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41.
豫西栾灵金矿床地处熊耳山金多金属矿集区南部马超营断裂带北侧,金矿体产于构造破碎带中,呈钾长石石英脉体和蚀变岩产出,为本区一种新的金矿化类型。文章为厘定栾灵金矿床的成矿时代,采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测得栾灵金矿6件辉钼矿样品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161±3)Ma~(164±2)Ma,加权平均年龄(163±1)Ma(MSWD=0.68),等时线年龄(163±2)Ma(MSWD=1.5),表明栾灵金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早期。与祁雨沟、前河金矿等早白垩世(125 Ma)金矿相比,栾灵金矿的成矿作用早约38 Ma。这些年龄数据表明,该矿床在区域上可能与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钼矿等形成于同一成矿系统,它的发现为在熊耳山地区寻找相似成矿地质条件的金、钼矿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2.
黔西北遵义丁台剖面下寒武统龙王庙阶清虚洞组的底部和中部发育两套具有不同沉积特征的风暴沉积,与同时期风暴沉积多发现于黔东湘西台缘区不同,研究在黔西北台地内部发现该时期风暴沉积。其底部风暴沉积段发育侵蚀底面、粗粒滞留沉积、丘-洼状交错层理、沙纹层理和泥晶灰岩背景沉积,共识别出三种类型的风暴沉积序列,其沉积特征指示其形成于正常浪基面与风暴浪基面之间的中缓坡环境,而中部风暴沉积段则发育粗粒滞留沉积、粒序层理、沙纹层理和具鸟眼构造的藻屑灰岩背景沉积,可识别出四种类型的风暴沉积序列,其沉积特征指示其形成于浪基面之上的浅水潮坪环境。本剖面上下两段形成于不同沉积背景的风暴沉积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风暴沉积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为研究早寒武世龙王庙期扬子地台的古纬度及古板块演化、地层等时对比和古地理演化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3.
张劲  牟善波  张士诚 《地质学报》2008,82(10):1450-1453
煤岩的水力压裂实际上就是半无限大分层均匀介质的断裂问题,要利用有限元法或边界元法模拟裂缝扩展,就必须找出半无限空间的基本解。本文从三维弹性力学最基本的平衡方程和本构关系出发,推导出状态传递微分方程。在求解状态传递微分方程时,对指数矩阵进行分解,避免了直接解法导致状态变量的发散。引入了半无限体的无穷边界条件,推导出半无限层表面的位移与应力关系式。根据状态传递方程,可得出层状煤岩任意点的应力和位移的值。此结果可直接退化到经典的半无限域经典的Mindlin解。  相似文献   
144.
This paper analyzes panel data from 2003-2012 to identify the factors driving the expans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in Ningbo city; it uses panel data, regional-level, and year-by-year regression model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following: (1) For each 1% increase in the size of the economy, urban populatio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coefficient, the amount of construction land increased by 0.35%, 0.52% and -1%, respectively. (2) The factors driving the expans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differed across regions. In more highly developed areas such as Yuyao, Cixi, Fenghua and the downtown area, population growth was the most obvious driving factor with coefficients of 4.880, 1.383, 3.036 and 0.583, respectively, in those areas. Here, the impac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was lower than that of population growth (with coefficients of 1.235, 0.307, 0.145 and -0.242), while economic development was an increasingly insignificant factor (with coefficients of -0.302, 0.071, 0.037 and 0.297). On the other h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for the expans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in relatively less developed areas such as Xiangshan and Ninghai counties with coefficients of 0.413 and 0.195, respectively. Here, population growth (with coefficients of -0.538 and 0.132)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with coefficients of -0.097 and 0.067) were comparatively weaker driving factors. (3) The results of the year-by-year regression indicate the increased impac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a driving factor (from -1.531 in 2005 to 1.459 in 2012). The influence of the population growth factor slowly declined (from 1.249 in 2005 to 0.044 in 2012) and from 2009 on was less influential tha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factor.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coefficient remained negative and its influence diminished from year to year (from -5.312 in 2004 to -0.589 in 2012).  相似文献   
145.
河西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区与西北干旱区过渡带,是当下推进"一带一路"伟大战略建设的重要通道。同时,该地区也是我国沙漠化最严重地区之一。通过对已发表的河西地区风沙堆积事件与历史时期战争、人口数量、降水变化进行综合对比研究,分析了该地区近1 ka以来沙漠化的主导因素。结果显示:(1)在最近1 ka以来,河西地区的沙漠化主要发生在0.91 ka、0.74 ka、0.68 ka、0.44 ka、0.32 ka、0.24 ka、0.18~0.12 ka和<0.1 ka时段。(2)0.91 ka、0.74 ka、0.68 ka、0.44 ka和0.24 ka时段的沙漠化敏感地响应了高强度的战争活动,0.32 ka时段的沙漠化是对区域低降水量的响应。(3)近200 a以来的沙漠化是对人口快速增长的响应。  相似文献   
146.
全球气候变化对地表水环境质量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气候变化对水文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由气候变化所引起水资源量的时空分布和水质变化等问题已成为各国科学家和政府关注的热点。目前,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多集中于水量,而有关水质方面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包括降水,气温,辐射和风速等气象因子的变化。本文综述了温度的升高、降水的增多或减少、风速和风型的变化、光照时间长短以及辐射增强等变化对地表水环境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气象因子如何通过影响水体中污染物的来源、迁移转化方式、生化反应速率和生态效应等过程而直接或间接对地表水环境质量产生影响。并在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从微观、中观和宏观的角度提出了气候变化对水环境质量影响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47.
湘西排碧位于中上扬子陆块的东南缘,前人认为在寒武纪第三世时期该地区位于以各种类型的“碳酸盐重力流沉积”发育为显著特征的“台缘斜坡相带”内,其主要岩石类型为泥质条带灰岩及砾屑灰岩.本文通过对花桥组上段—车夫组典型沉积物的岩石组分及沉积构造进行详细研究,发现条带灰岩并非泥质条带灰岩,而是由灰岩条带——颗粒灰岩、泥晶灰岩与粉砂质条带——粉砂质灰岩、纹层状含炭质粉砂质灰岩互层组成,表现出内源碳酸盐沉积物与陆源碎屑沉积物混积以及陆棚环境沉积物的典型特征.砾屑灰岩及伴生岩石组合发育丘状(洼状)交错层理等众多风暴成因的沉积构造,为具有不同风暴沉积序列的风暴沉积物.此外,花桥组上段—车夫组沉积物中含各种藻类等浅水生物及大量三叶虫骨刺.因此,认为花桥组上段—车夫组的沉积环境应为正常浪基面以下、风暴浪基面以上,受周期性强风浪作用影响的混积陆棚环境.  相似文献   
148.
牟军  王安华  黄道光 《贵州地质》2014,31(2):99-104
本文通过对松桃—印江地区大塘坡组一段"含锰岩系"的岩石组合特征分析,阐述了含锰岩系"三个微相"的划分方案,认为杨立掌、大塘坡、大屋、黑水溪等锰矿聚集区属盆地中心微相,其周围附近属盆地外围微相,距盆地较远地带属水下隆起带微相。依据盆地中心与水下隆起带的位置关系、盆地中心之间的间距、控矿构造等分析,认为乌罗司—望秀—石门坎一带极有可能存在一个较大的聚锰盆地。  相似文献   
149.
作为典型的干旱区内陆湖泊,博斯腾湖的面积变化趋势与当地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变迁密不可分。本文结合GIS与RS技术,利用Landsat影像和MODIS数据共2289景及JRC GSW水体掩膜产品,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采用指数法得出2000—2019年博斯腾湖面积年际和年内变化趋势,并采用2019年Sentinel-2影像进行结果对比分析,同时通过2000—2018年焉耆、库尔勒和巴音布鲁克气象站日值数据和人类活动分析其变化原因。得出如下结论:① 本结果中基于海量遥感数据提取面积的结果表明,GEE可以充分应用高时间分辨率遥感数据进行湖泊年际尤其是年内面积变化分析。相比于Landsat-5/7/8影像与MOD09GQ数据,由于Sentinel-2影像的时空分辨率优势,基于其所得的湖岸线可显示出较多细节。② 2000—2013年博斯腾湖面积共减少181.66 km2,变化速率为13.98 km/a;2013—2019年,湖泊共增加133.13 km2,变化速率为22.19 km2/a;③ 博斯腾湖面积一般在每年的3—6月呈上升趋势,且在当年6—9月保持峰值,面积在10—12月减小;④ 博斯腾湖面积年际变化与其流域内焉耆、库尔勒、巴音布鲁克气象站的降水、蒸发及积温因素变化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年内变化与上述气候要素相关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0.
对索桥地学旅游文化村地学资源特征分析研究,为该村地学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培育、村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系统的野外调查、综合研究和创建规划,简要介绍和概括了文化村地学资源特征,提出地学资源开发利用建议。索桥地学旅游文化村地学资源主要包含地质景观资源和富硒耕地资源两大类,垂向上自山顶至猫跳河谷,保留有古地理时期完整的从高原面到峡谷地貌单元,横向上从上游至下游,深切的猫跳河岩溶峡谷中,绝壁、岩溶孤峰(象形山石)、溶蚀洼地、溶洞、河流、瀑布、泉等自然景观齐具,峡谷岸坡耕地富硒元素。基于地学景观资源特征、人文特色及区位条件等,建议采用地质+生态旅游、地质+农业、地质+文化三种主要开发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