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327篇
测绘学   85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539篇
海洋学   94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14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271.
272.
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 Boone)高产养殖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2001年3a的高产试验结果显示,在符合一定条件的虾塘中和恰当的管理下,在广西沿海进行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 Boone)的集约化养殖是可行的,在平均放苗密度约74尾/m^2时,凡纳对虾的平均单位产量可达到7224.35kg/hm^2。在一定的放苗密度范围(27-81尾/m^2)和养殖期限(99-139d)内,对虾单产与放苗密度和养殖天数正相关,蛋白质水平为35%的配合饲料可以满足集约化养殖的凡纳对虾的需要。  相似文献   
273.
养殖牙鲆鱼苗腹水症病原菌的鉴定及系统发育学分析   总被引:34,自引:7,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患腹水症养殖牙鲆鱼苗分离到一株细菌B17,人工感染实验证实春具有致病性。用Biolog-GN细菌鉴定系统对B17进行测试,发现其与参考菌株的相似性较低,不能进行鉴定。常规生化测试表明,B17具有弧菌属的特征,其表型特征与Vibrio splendidus非常相似。为了进一步明确菌株B17的分类学地位,测定了其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了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菌株B17与V. splendidus的亲缘关系最近。综合上述结果,菌株B17可鉴定为V.splendidus。  相似文献   
274.
异常区位于含金褐铁矿化硅化破碎带中,通过加密地质测量、土壤测量、岩矿分析、工程揭露等组合手段,在含金蚀变带找到工业矿体,取得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275.
区域化探数据包含丰富的地质信息,可用于浅覆盖区区域地质填图。笔者系统研究了浅覆盖区水系沉积物化学成分与基岩化学成分的关系,利用水系沉积物氧化物成分,以区域岩石化学成分为约束,提出了基岩化学成分推断方法;根据水系沉积物与其矿物化学成分间质量平衡关系,提出了基岩矿物组成推断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球化学推断地质图的编制方法,并在典型森林-沼泽浅覆盖区进行了试验,地质调查和钻探工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充分利用区域化探资料,提取地质填图信息,是提高浅覆盖区地质填图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76.
中国西部与东部在构造作用、岩浆活动、岩石圈结构、沉积盆地、地貌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印度—亚洲大陆碰撞以来青藏高原火山岩的时空分布,显示了从高原腹地发端向周缘迁移的趋势。在同碰撞阶段(65~40 Ma)的末期,火成活动背离雅鲁藏布碰撞缝合带向北迁移。在45~6 Ma期间,火山活动从高原腹部开始,然后向外迁移,暗示软流圈上隆呈波状向外扩展。最后(6 Ma—近代),火山活动向着高原的北西、北东—东、南东三隅迁移。这种醒目的火山活动时空迁移型式,可以解释为由印度和欧亚两个较厚大陆板块的靠近、碰撞诱发的软流圈地幔流及深部地壳物质流动。推测可能存在两个地幔流“通道”,一条“通道”可能通过西秦岭礼县—宕昌一带伸向中国东部;另一条“通道”可能沿“三江”带向东南经云南马关—屏边一带与中国东南部和越南的新生代玄武岩省相接。在礼县—宕昌、马关—屏边一带,表现出从青藏高原钾质火山岩省向着中国东部玄武岩省过渡的特征。大量地球物理资料也支持关于软流圈地幔与深部地壳层次上的横向物质流动的认识。为了进一步检验这种认识是否正确,需要在青藏高原钾质岩省与东部玄武岩省的过渡带选择若干短剖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工作,鉴别岩石源区组成和形成深度,反演岩石圈和软流圈地幔性质,揭示两个岩省之间的关系,为鉴别大陆碰撞引起的岩石圈或软流圈层次的物质流动与块体之间相互作用提供岩浆作用约束,同时也为东亚大背景之下,以新生代印度—亚洲碰撞为主导的中国西部与以太平洋板块俯冲为主导的中国东部的构造交接关系提供岩浆作用限制。  相似文献   
277.
藏南过铝花岗岩中电气石的矿物化学特征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藏南过铝花岗岩中电气石的地质产状、矿物学和矿物化学特征。结果表明:(1)在以氧原子数为24.5计算的化学式中,电气石的(Fe+Mg)/Mg比值在2.32~5.37之间,指示花岗岩和伟晶岩中的电气石均为黑电气石系列,而且属镁电气石—铁电气石系列中的较富铁电气石的成员;(2)电气石的FeO/(FeO+MgO)值高达0.70~0.89,与贫Li花岗岩接近,Al-Al50Fe50-Al50Mg50图解和Fe-Mg-Ca图解投点均位于贫Li花岗岩区,属于贫Li花岗岩有关的电气石;(3)TiO2-MnO/CaO-MgO/FeO三元图解可判定属于第Ⅰ类,即MgO和FeO含量同步消长,且较贫Mg富Fe,而MnO和TiO2含量为异步消长,这与电气石的FeO/(FeO+MgO)值所反映的性质相同;(4)地质产状、矿物学及矿物化学揭示的成因信息表明藏南过铝花岗岩中的电气石为酸性侵入体岩浆期后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278.
云南永平卓潘碱性杂岩体是金沙江-哀牢山富碱斑岩带中的重要岩体,位于兰坪走滑拉分盆地西部。该岩体的主要岩石类型为辉石正长岩、正长岩和霞石正长岩等。岩石地球化学显示高碱、高K_2O/Na_2O比值、低TiO_2、高Al_2O_3的超钾质钾玄岩系列岩石。微量元素表现为富集K、Rb、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Ta、Nb、Ti、P、Zr等高场强元素(HFSE),表现为明显的"Ta-Nb-Ti"负异常,同时富集过渡性元素Cr、Ni、Co等。稀土元素为稀土总量高,富集LREE、(La/Yb)_N比值高、Eu异常不明显为特征。(~(87)Sr/~(86)Sr)_i比值为0.707611~0.709167、ε_(Nd)(t)值为-4.89~-6.57,~(206)Pb/~(204)Pb变化于18.6886~18.7022、~(207)Pb/~(204)Pb变化于15.6169~15.63493、~(208)Pb/~(204)Pb变化于38.7972~38.8927,显示岩浆源区具有富集地幔(EMⅡ)与下地壳共同作用的壳幔过渡带特征,构造环境判别为大陆弧(CAP)环境。岩体是在碰撞造山过程中大陆板片俯冲,使曾经遭受古洋壳板片流体强烈交代的壳幔过渡带在上升的软流圈熔体的注入而发生部分熔融,在走滑拉分盆地的核心部位沿构造断裂上升侵位而形成。  相似文献   
279.
浙赣皖相邻区与铜陵、德兴地区岩石系列相似,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在岩石类型上,浙赣皖相邻区较德兴和铜陵地区两个矿集区的岩体偏酸性,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德兴地区和铜陵地区的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从浙赣皖相邻区→德兴地区→铜陵地区,岩体的里特曼指数逐渐增加,A/CNK逐渐减小,K/(K Na)逐渐减小。在岩石化学特征上,浙赣皖相邻区较德兴和铜陵矿集区的岩体富Si、K,贫Mg、Fe、Ca等暗色矿物组分及Ti、P等不相容元素组分,从浙赣皖相邻区→德兴地区→铜陵地区岩石明显地向贫Si、K富Mg、Fe方向演化。在岩石成因类型上,浙赣皖相邻区岩石主要为I型花岗岩,个别为S型花岗岩,德兴和铜陵两个矿集区岩石均为Ⅰ型花岗岩,无S型。痕量元素、同位素特征及岩石学特征表明浙赣皖相邻区的物质来源以壳源为主,而德兴地区及铜陵地区为壳幔混合型或有大量幔源物质的参与,其原因可能与3个地区不同的构造背景有关。综合上述对比研究,认为在浙赣皖相邻地区要找到铜陵式的Cu矿和德兴式Cu、Mo矿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280.
针对金属矿山开采所带来的地质灾害问题,运用两种理论结合一种灾害等级综合评估模型,将金属矿山地质灾害的影响因子进行综合评估预测来确定金属矿山的灾害等级,对矿山灾害进行评估预测,取得了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