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327篇
测绘学   85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539篇
海洋学   94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14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41.
前言     
莫宣学 《地球学报》1996,17(4):341-342
前言人们普遍认为,大陆漂移学说带来了第一次地球科学革命,板块构造学说引发了第二次地球科学革命。然而,随着大陆地质和深部地质的深人研究,板块构造学说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挑战。板块构造现行理论体系亦难以对一些重大的地质问题,如板块运动动力源、板内垂直运...  相似文献   
242.
讨论了云南天文台1995年研制的斑点象探测系统存在的几个问题:ICCD探测的一些性能参数不明,控制器不灵,数据的采集速度较慢等,然后报导了对ICCD光灵敏度和电子快门参数的测量;对ICCD控制器的改装和提高数据采集速度的方法以及用改进后的探测系统进行观测的情况  相似文献   
243.
研究I型花岗岩中再循环晶的成分和结构特征,对揭示岩浆系统的形成和演化历史以及壳源和幔源岩浆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西秦岭北西段三叠纪过马营复式岩体内的不同造岩矿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具有不同结构特征的斜长石"粗晶"和黑云母展开电子探针(EMPA)、LA-ICP-MS微量元素面扫描、原位Sr同位素分析,来探讨含高An斜长石的成因,示踪不同岩浆房端员的属性,约束岩浆演化过程并建立多级岩浆房模型。过马营复式岩体的岩性分为偏铝质花岗岩类和过铝质花岗闪长岩类,两类岩性中均存在An值呈突变的筛状结构斜长石,即高An(72~85)区与低An(20~55)区在同一颗粒中并存,其对应主、微量元素也存在截然变化。与低An区相比,高An区具有高Fe、Mg,高Ba的特征。高钙区斜长石可进一步分为两类,第1类高钙区斜长石(An80-85),和第2类高钙区斜长石(An72-78)。第1类高钙区比第2类高钙斜长石区具有更高的Ca、Al、Fe、Mg、Ba含量。本研究中斜长石晶体存在核高An-边低An与核低An-幔高An-边低An两种不同类型的环带结构,表明其各自的生长过程有所不同。高An区与低An区之间An值跳跃式的变化与对应主、微量元素Fe、Mg、Sr、Ba含量特征均指示斜长石成分差异并非晶内扩散、动力学作用以及物理条件的变化造成的,更可能形成于开放的岩浆系统。本文认为斜长石粗晶为再循环晶,其内部的高An区形成于深部富H2O玄武质岩浆,低An区形成于浅部酸性岩浆房(偏铝质与过铝质)。两种不同高钙区斜长石及其对应的主、微量元素差异指示它们很可能结晶于两批次不同的玄武质岩浆,其中第1类高钙区斜长石的母岩浆相对更富Fe、Mg、Ba。两种玄武质岩浆携带高An斜长石沿岩浆通道向上运移,上升过程熔蚀先前结晶的高An斜长石,将其带入浅部酸性岩浆房后与内部花岗质/花岗闪长质岩浆发生混合。混合之后的岩浆沿高An斜长石残晶边部继续结晶生长,同时高温玄武质岩浆的注入导致浅部岩浆房已结晶的低An斜长石被熔蚀形成筛状结构,随后玄武质岩浆、混合后岩浆依次沿其边部继续生长。我们认为两批次的玄武质岩浆体积较小并未对浅部酸性岩浆房成分造成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4.
青藏高原及邻区新生代火山岩Sr-Nd-Pb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在综合分析最近十多年来的Sr、Nd、Pb同位素资料基础上,重点研究了青藏高原及邻区新生代火山岩岩浆源区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冈底斯中段火山岩的岩浆源区逐渐从普通地幔向EMⅡ方向演化;西段晚期火山岩源区的演化方向为俯冲带壳幔混合源→造山带上地壳源→下地壳源。②西羌塘岩浆源区主要为不具富集或亏损的幔源物质;囊谦盆地、大理海东火山岩源区较深,为大洋型软流圈地幔 消减组分混合源;藏北羊湖、雄鹰台—鲸鱼湖、西昆仑以及北羌塘巴毛穷宗火山岩的岩浆源区为EMⅡ;鱼鳞山超钾质火山岩为经历了大陆地壳物质强烈交代作用的EMⅡ型岩浆源区;西秦岭火山岩源于亏损地幔,腾冲新生代火山岩源区为受到地壳物质交代的EMⅡ。③西羌塘、可可西里、西昆仑和腾冲新生代火山岩具两种演化趋势——鱼鳞山、普鲁、雄鹰台—鲸鱼湖岩区和腾冲火山群向EMⅡ方向演化,而泉水沟、黑石北湖、阿什库勒则分别沿0Ma的地幔—上地壳混合线方向演化。④青藏高原及邻区新生代火山岩至少存在4种不同的岩浆源区。  相似文献   
245.
基于固体潮观测的高精度垂直摆倾斜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地球固体潮汐监测的要求,介绍了高精度垂直摆倾斜仪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论述了差动电容测微传感器技术在垂直摆倾斜仪中的应用;采用空间多体中心构形理论进行倾斜仪机械结构设计;利用复杂双摆理论分析了摆体的动力学特性,并进行了摆体摆动误差的分析计算;提出了用静电进行垂直摆倾斜仪的标定方法。同时,对垂直摆倾斜仪的使用环境和应用情况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246.
分析了岩石的孔隙和孔隙结构与岩石的成分尤其是泥质和粘土之间的密切联系,并从常规测井、核磁测井反映的孔隙度、泥质含量等参数入手,研究建立了常规测井资料划分三种孔隙组分的理论和实现方法,结合实际测井资料,对这些方法进行了检验。实例表明,根据该理论和方法确定的储层的三孔隙组分——粘土水孔隙、微孔隙水孔隙以及自由水孔隙组分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47.
通过对乌金河流域点污染源的实测与面污染源的估算,初步确定点面污染源排污总量,并用单项超标法、等标污染负荷法对乌金河流域的水质进行评价,分析了流域的污染特征,同时对如何防治水污染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48.
塔什库尔干新生代碱性杂岩造岩矿物化学成分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塔什库尔干碱性杂岩体主要由苦子干碱性正长岩体和卡日巴生碱性花岗岩体组成,是帕米尔地区最大的新生代碱性杂岩体。本文在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苦子干岩体主要造岩矿物的种属、共生关系和结晶顺序。研究表明,苦子干岩体中的不同岩石类型系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岩浆在整个演化过程中平衡结晶作用占主导,分离结晶作用的影响极小。据岩浆房中矿物结晶时的温度和压力条件、矿物的结晶特征及演化趋势,推测岩浆上升速度较快,侵位较浅。  相似文献   
249.
云南马关地区新生代碧玄岩中地幔包体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自晚新生代以来,由于受印度-亚洲板块碰撞和青藏高原整体快速抬升的影响,在云南省东南的马关地区发育了大量新生代碱性火山岩.其中有的火山岩中含有丰富的地幔包体.本文提供了马关八寨碧玄岩和钾玄岩的2个全岩化学分析资料,以及石榴二辉橄榄岩、尖晶二辉橄榄岩、石榴辉石岩和石榴二辉岩包体的全岩化学和电子探针分析结果,采用矿物温压计获得各种地幔包体的平衡温压条件,建立了本区地幔地温线,并与世界典型大地构造单元的地温线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的平衡温压为1209℃~1230℃和2.13~2.93CPa,石榴石二辉岩为1034℃~1095℃和1.69~2.35CPa,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的平衡温压为944℃~1072℃和1.46~2.74GPa,其对应的深度分别为69~93km、55~75km和48~87km.因此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与石榴二辉橄榄岩和石榴二辉岩共存,其间没有截然的界限,而是一种过渡关系.由包体平衡温压建立的上地幔地温线与华北地区地温线一样,位于澳大利亚克拉通东缘地温线与碱性玄武岩省地温线之间,但本区地温线显著高于华北地温线,与本区具有高于华北地区的大地热流值相吻合.这证明各种辉石岩和橄榄岩包体来自地幔.根据平衡压力反演的包体起源深度推测,含石榴石的二辉橄榄岩可能来源于岩石圈底部或软流圈.基于上述研究,结合高原及滇西地区新生代钾质岩浆活动时空结构的研究成果,提出马关地区新生代碱性岩浆活动和地幔包体的成因,与印度-欧亚大陆俯冲碰撞诱发的软流圈横向地幔流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50.
对海南岛屯昌花岗闪长岩中的闪长质淬冷包体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岩石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均显示包体是由来自地幔的高温镁铁质岩浆注入地壳长英质岩浆混合而成,是深部壳幔岩浆混合作用的岩石学记录。它表明海南岛自中晚侏罗世以来发生的岩石圈伸展—减薄—双峰式构造岩浆作用于白垩纪达到了鼎盛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