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02篇
地质学   98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0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91.
292.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macroalgae from East Antarctic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93.
We develop a new method for estimating and removing the spectrum of the sky from deep spectroscopic observations. Our method does not rely on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the sky spectrum with the object spectrum. The technique is based on the iterative subtraction of continuum estimates and eigenvector sky models derived from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 of sky spectra and sky spectra residuals. Using simulated data derived from small-telescope observations,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method is effective for faint objects on large telescopes. We discuss simple methods to combine our new technique with the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sky to obtain sky subtraction very near the Poisson limit.  相似文献   
294.
295.
本文了简述了车用旋转轴扭矩测试技术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又根据近年来对华北工学院测试技术研究所研制的扭矩存储记录仪的实车测试应用和体会,对该测技术的原理、特点和技术性能做了较详细地论述。  相似文献   
296.
杜娟  赵景波 《中国沙漠》2003,23(4):398-402
以野外调查测量与河谷侵蚀历史资料为依据,研究了灞河河谷土壤总侵蚀量和各阶段侵蚀量,并提出了非对称型河谷区与对称型河谷区的土壤侵蚀量计算公式。结果表明,灞河发育的5级阶地与河漫滩代表灞河发育以来共经历了6个明显的侵蚀阶段,各阶段侵蚀量均存在差别,从老到新,第一、三侵蚀阶段侵蚀强,第二、四、五阶段及河漫滩代表的侵蚀阶段侵蚀弱。河流侧向迁移造成的侵蚀量大于垂直下切产生的侵蚀量。蓝田县城附近57.3 km2范围内侵蚀总量约为6.5 km3。文中提出的计算河谷土壤侵蚀量的计算公式不仅适用于灞河河谷区,而且也适用于其他河谷区。这项研究对河谷区土壤侵蚀总量和分阶段侵蚀量的计算以及查明侵蚀强度变化规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7.
刘晓琼  赵景波 《中国沙漠》2007,27(5):775-779
 全新世环境演变研究是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也是当今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深入了解和研讨全新世成壤环境演变和沙尘暴活动对于丰富全新世环境变迁理论、认识现阶段的沙尘暴活动,促使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关中平原中西部地区全新世地层中粒度、磁化率、CaCO3和pH值四项指标,综合分析了本区全新世11 500—3 100 a BP期间的成壤环境演变及与之相关的沙尘暴活动信息。  相似文献   
298.
关中平原黄土中第1层古土壤发育时的土壤水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景波  罗小庆  刘瑞  陈宝群  岳应利 《地质学报》2015,89(12):2389-2399
根据关中平原西安地区和宝鸡地区调查和实验分析资料,研究了该区黄土中第1层红褐色古土壤发育时的土壤有效水含量、重力水分布、水循环和水分平衡等问题。结果表明,该层古土壤CaCO_3与元素Sr迁移深度达到了4.2m,位于古土壤黏化层底界之下的风化黄土层发育厚度为2.2m,淋滤裂隙发育深度为3.9m,Fe_2O_3含量较高的红色铁质黏土胶膜迁移到了土壤黏化层底界之下约1m深处的黄土中,迁移到了4.2m深处的CaCO_3结核中方解石结晶良好。这些指标显示,在西安和宝鸡地区该层古土壤发育的最温湿阶段,土壤重力水带分布深度至少达到了4.2m,当时该区4.2m深度范围内土层水分充足,在植被生长季节和每年绝大部分时间里土层平均含水量一般为22%左右,在蒸发与植被吸收、树冠截留以及地表径流损失之后剩余的可利用有效水含量为14%左右,当时土壤水分充足,没有土壤干层发育,能够满足茂盛森林植被发育的需要。西安和宝鸡附近S_1古土壤发育时的最湿润时期土壤重力水带分布深度比现今大2m左右,土壤水是酸性的。在关中平原S_1古土壤发育时,土壤水分的收入量大于支出量,土壤水分为正平衡,土壤水循环正常,每年雨季一般有较多的水分通过土壤入渗补给地下水,这也是当时土层含水量高的原因。关中平原与洛川等地2003丰水年的重力水分布深度与含水量证实了S1古土壤发育时的土壤水研究结果是可靠的。多项指标显示,在S_1古土壤发育的最温湿阶段,夏季风气团能够频繁越过秦岭山脉到达关中平原地区,秦岭南北均为亚热带气候,这表明当时秦岭失去了温带与亚热带气候分界线的作用。S_1古土壤发育过程经历了5万余年的漫长时间,在最温湿阶段之外的其它阶段,发育森林草原等植被是可能的。本项研究确定的土壤古水分水指标对国内外的研究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99.
赵景波 《沉积学报》2000,18(1):29-35
根据黄土高原第四纪古土壤和风化带的广泛调查,发现了CaCO3 等化学成分的不连续淀积、厚层及多层淀积等特殊地质现象,结合CaCO3 含量分析与入渗实验资料,建立了风化淋滤带CaCO3 淀积深度新理论。该理论表明,CaCO3 迁移到淀积深度所需时间很短,可以忽略时间因素对它的影响,能够作为研究风化淋滤带的许多地质问题的较可靠依据。当CaCO3 淀积深度小于古土壤发育带厚度时,可确定土壤已向风化壳转变 当Ca CO3 淀积深度大于古土壤层厚度时,可确定土壤为淋溶型、中酸性土壤 当同一风化剖面中或同一层古土壤下部出现两层、三层或厚度异常大的CaCO3 淀积层时,指示当时出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壤期和相应的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300.
    
The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Ahe deep lagoon (Tuamotu Archipelago, French Polynesia) were studied over 3 years with the aim of explaining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the natural food available for pearl oysters with a special focus on phytoplankton biomass and global photosynthesis/respiration ratio of the lagoon. Chlorophyll averaged 0.34±0.01 μg L(-1) and our findings did not confirm increased phytoplankton biomass in deep lagoonal waters. Phytoplankton production appears to be limited firstly by nitrogen and respiratory processes overpass photosynthetic processes at least in the north-eastern edge of the atoll. Grazing by pearl oysters in culture seems to decrease the POC concentration but not the phytoplankton biomass. Oysters graze mainly on non chlorophyllian partic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