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75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87篇
地质学   163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451.
寒区桩基热稳定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桩基础锚固长度大、埋置深,对地温场的扰动小、回冻快,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被广泛使用。寒区桩基热稳定性研究是一个交叉面广、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它涉及到传热学、冻土学、桩基础的设计、桩-土相互作用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大量文献基础上,从现场试验、模型试验、理论计算等角度,对寒区桩基热稳定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文献研究表明:土体回冻过程受众多因素影响,而影响程度最大的是混凝土浇筑时的水化热释放;在全球变暖的情形下,未来50年青藏高原冻土退化严重,对桩基热稳定性构成威胁,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52.
秦岭岩群为北秦岭微陆块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时代的准确厘定对秦岭造山带构造演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本次工作对五里川—寨根一带秦岭岩群雁岭沟岩组钠长二云片岩和郭庄岩组矽线二云二长片麻岩进行碎屑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钠长二云片岩具有岩浆成因特征的碎屑锆石核部年龄主要存在545~551 Ma、754~778 Ma、900~1000 Ma、1340~1830 Ma和2300~2500 Ma 5个年龄段,并以900~1000 Ma段碎屑锆石的峰最明显;部分数据点在锆石U-Pb谐和图上拟合成一条上交点年龄为(2478±25)Ma的不一致线。矽线二云二长片麻岩年龄主要集中于1400~1800 Ma,另有4颗锆石年龄为1134~1243 Ma,其中最年轻的1颗碎屑岩浆锆石年龄为(1134±17)Ma。根据分析结果,推断本地区雁岭沟岩组的形成时代应晚于900 Ma,早于438 Ma的五垛山岩体。郭庄岩组的主体形成于中元古代晚期,时代应该晚于1122 Ma,老于962 Ma的新元古代花岗岩类。雁岭沟岩组最主要的物质来源为新元古代花岗岩,其次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陆壳,少部分来源于郭庄岩组;郭庄岩组物质来源主要为的古元古代晚期至中元古代早期的花岗岩陆壳。雁岭沟岩组与郭庄岩组形成时代不同,二者之间存在沉积间断,主要物源区也不相同,雁岭沟岩组中甚至有少量郭庄岩组剥蚀后再沉积的物质。因此,二者是不同的构造岩片,本地区雁岭沟岩组应从秦岭岩群中解体出来。  相似文献   
453.
以攀枝花教师街滑坡为背景,考虑土体抗拉强度的影响,结合抗剪强度,采用“拉剪强度同等折减法”来研究滑坡的稳定性。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含水率对教师街滑坡不同岩土层的影响规律,发现滑带层土体的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受水的作用更加显著。通过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和拉剪同等折减法,得到了教师街滑坡的拉剪临界折减系数、临界内摩擦角、临界粘聚力;同时,还发现教师街滑坡对土体的内摩擦角敏感度最高,但是抗拉强度的影响和粘聚力很接近,不容忽视;滑坡坡肩位移大于坡脚位移,应注意坡肩位移的变化。  相似文献   
454.
为研究水解鱼蛋白(FPH)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幼鱼生长的影响,本实验以60%的鱼粉(FM)组为正对照组,以复合植物蛋白源替代40%的FM作为负对照组(含36%的FM),在负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3个梯度水平(3%、6%、9%)的FPH作为实验组,分别喂养大菱鲆幼鱼74 d。研究表明,与负对照组相比,添加6%和9%的FPH可显著提高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并达到与正对照组相似的效果。添加不同含量的FPH会改善大菱鲆幼鱼的后肠形态,且改善状况随添加量的增加而愈加明显,当FPH添加水平达到9%时,可显著增加大菱鲆幼鱼后肠的肠绒毛直径比、肠上皮细胞高度和微绒毛高度。与负对照组相比,9%FPH组显著提高了血浆和肌肉中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浓度。此外,饲料中添加6%和9%的FPH显著促进了PepT1的基因表达量。研究结果表明,水解鱼蛋白是一种潜在的替代鱼粉的有效蛋白源,可起到改善大菱鲆幼鱼生长指标、提高机体游离氨基酸含量和促进肠道吸收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5.
垦利10-1油田位于莱北低凸起北部斜坡带,储层评价重点的沙河街组整体为复杂断块油藏,主力含油层段沙三中Ⅰ油组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Ⅱ油组发育高频进积型三角洲,砂体横向变化大,储层厚度薄,采用常规手段无法准确刻画进积体内部砂体边界,预测精度不高。文章利用地震相控反演技术,将沉积相特征在地震剖面上进行转化,再由储层变量先验信息随机模拟空间储层参数体,建立完整的地质统计变差函数,并创新性的引入噪声模型自适应正则化参数,实现了反演解的稳定性和分辨率都得到了提升。垦利10-1油田的实际应用表明,反演结果与盲井资料吻合较好,能够准确清晰刻画单一进积体砂泥岩的边界,符合三角洲沉积规律,实现了精准预测中深层油气藏的目的,对于今后进一步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56.
This work studies the impact of the vertical shear of gradient wind (VSGW) in the free atmosphere on the tropical cyclone boundary layer (TCBL). A new TCBL model is established, which relies on five- force balance including the pressure gradient force, Coriolis force, centrifugal force, turbulent friction, and inertial deviation force. This model is then employed to idealize tropical cyclones (TCs) produced by DeMaria's model, under different VSGW conditions (non-VSGW, positive VSGW, negative VSGW, and VSGW increase/decrease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ee-atmosphere VSGW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the intensity of TC. For negative VSGW, the total horizontal velocity in the TCBL is somewhat suppressed. However, with the maximum radial inflow displaced upward and outward, the radial velocity notably intensifies. Consequently, the convergence is enhanced throughout the TCBL, giving rise to a stronger vertical pumping at the TCBL top. In contrast, for positive VSGW, the radial inflow is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even with divergent outflow in the middle-upper TCBL. For varying VSGW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ign and value of VSGW is more important than its radial distribution, and the negative VSGW induces stronger convergence and Ekman pumping in the TCBL. which favors the formation and intensification of TC.  相似文献   
457.
Black carbon (BC) is the most eff ective insoluble light-absorbing particulate (ILAP), which can strongly absorb solar radiation at visible wavelengths. Once BC is deposited in snow via dry or wet process, even a small amount of BC could signifi cantly decrease snow albedo, enhance absorption of solar radiation, accelerate snow melting, and cause climate feedback. BC is considered the second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 next to CO2 in terms of global warming. Similarly, mineral dust (MD) is another type of ILAP. So far,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s of BC and MD deposition on snow surface in the midlatitudes of East Asia, especially over northern China. In this paper, we focus on reviewing several experiments performed for collecting and measuring scavenging BC and MD in the high Asian glaciers over the mountain range (such as the Himalayas) and in seasonal snow over northern China. Results from the surveyed literature indicate that the absorption of ILAP in seasonal snow is dominated by MD in the Qilian Mountains and by local soil dust in the Inner Mongolian region close to dust sources. The detection of BC in snow and ice cores using modern techniques has a large bias and uncertainty when the snow sample is mixed with MD. Evidence also indicates that the reduction of snow albedo by BC and MD perturbations can signifi cantly increase the net surface solar radiation, caus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to rise, reduce snow accumulation, and accelerate snow melting.  相似文献   
458.
利用2007年锦州玉米农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玉米生长季辐射资料,对地表反照率综合模型、半经验双层模型和简化双层模型模拟精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简化双层模型在玉米生育初期模拟能力较差,其他时段模拟能力都较强,尤其在玉米生育后期更为明显;半经验双层模型除在玉米叶面积指数处于最大时期模拟误差较小外,其他时段基本无法模拟。综合模型大部分时段模拟能力都较强,仅在玉米生育后期模拟能力稍差,该模型对实现玉米农田地表反照率动态参数化更为理想,可为改进陆面过程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9.
绳索钻具打捞器在地质勘探取心过程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取心还是深孔投放钻具都要用到打捞器,这就要求打捞器在投放过程中有极高的可靠性,保证脱卡器能够顺利脱卡。同时打捞器在被提出钻外后要求有很高的安全性,保证不会空中脱钩伤人。本文所述的一种新型绳索打捞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且兼具重锤的功能,无需打钻过程中投放重锤,可以大大提高钻探效率。  相似文献   
460.
渤海湾肠道病毒的季节分布及其污染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红霞  樊景凤  朱琳 《海洋学报》2013,35(6):162-169
肠道病毒是一类水传播胃肠道疾病的重要病原体。为了解感染性肠道病毒在海水环境中的季节分布规律、污染类型以及与流行病学的关系,于2010年12月到2011年10月应用能够提供病毒感染性信息的细胞培养结合实时定量PCR(ICC-qPCR)方法,分4个季节对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表层海水中肠道病毒进行了监测。500 mL海水经超滤浓缩,48 h细胞培养,然后用qPCR检测得到四季海水样品中感染性肠道病毒的浓度为0.2~196 PFU/L,平均值为60 PFU/L,其中夏季和秋季肠道病毒浓度较高,其平均值分别为82 PFU/L和110 PFU/L。秋季阳性检出率最高(85.7%),其次是冬季(71.4%)。经测序分析,其主要污染类型是脊髓灰质炎 Ⅰ 型疫苗株,此外,还检测出危及公众健康的一株类口服脊灰 Ⅰ 型疫苗脊灰和一株脊灰疫苗衍生株。由此可见,肠道病毒的季节分布和主要污染类型与临床上的流行趋势基本一致,海洋作为一个天然的受纳水体为病毒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和传播机会,对公众健康存在着潜在的威胁。因此,为减少相关疾病的暴发,应重点加强肠道病毒流行季节的海洋水质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