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5篇
  免费   734篇
  国内免费   1374篇
测绘学   550篇
大气科学   306篇
地球物理   583篇
地质学   2355篇
海洋学   636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304篇
自然地理   342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229篇
  2021年   271篇
  2020年   216篇
  2019年   245篇
  2018年   218篇
  2017年   200篇
  2016年   218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90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267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282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4年   5篇
  193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系统地采集黄河内蒙古段上覆水、悬浮物和底泥样品,分析其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研究了黄河干流内蒙古段的上覆水、悬浮物和底泥的重金属沿程分布特征、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分析结果显示:除了As元素,悬浮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总体上高于底泥中的含量。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悬浮物和底泥属于无污染—中度污染,悬浮物总体上比底泥污染严重;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底泥和悬浮物中重金属的生态危害总体上属轻微状态;因此,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地质累积指数评价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42.
为了预测松辽盆地北部泉头组三、四段低渗透储层的质量,首先将碎屑岩的成岩作用细分为早成岩阶段A、早成岩阶段B期、中成岩阶段A1亚期、中成岩阶段A21、A2、中成岩阶段B期。统计结果表明,成岩作用对储层的物性和含油性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处于中成岩阶段B期的任何沉积相的砂体均不能产出工业油气流,在中成岩阶段A22只有主河道砂...  相似文献   
943.

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非常适合寻找铌、稀土等关键金属元素的赋存矿物以及分析其在矿物中的赋存形式。东昆仑大格勒地区首次发现了以铌为主的稀有和稀土矿化碳酸岩——碱性岩杂岩体,现有的工作仅局限于地表岩石组合及矿产特征调查。角闪石岩作为杂岩体的主体岩性,有不同程度的铌、稀土矿化显示,但是角闪石岩中铌、稀土元素赋存状态尚不明确。本文在光学显微镜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电子探针技术,对角闪石岩进行分析,主要对铌矿物和稀土矿物的类型、嵌布关系及化学成分等进行研究。应用偏光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角闪石岩主要由角闪石、辉石、金云母/黑云母、磷灰石等矿物组成,并含有少量易解石。电子探针研究表明:①角闪石岩中铌元素主要赋存于铌易解石和含铌钛铁矿中,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褐帘石和铌易解石中,且均是富集轻稀土元素;②铌易解石中Nb2O5含量达42.98%~51.96%,La2O3平均含量为4.63%,Ce2O3平均含量为12.16%,矿物颗粒直径15~90μm不等,包含于角闪石晶体或角闪石与金云母晶间,局部与角闪石相互交生,与褐帘石、磷灰石连生;③含铌钛铁矿中Nb2O5平均含量为2.01%;④褐帘石中Ce2O3平均含量为10.73%,La2O3平均含量为9.89%,矿物颗粒直径10~40μm不等,主要分布于磷灰石边缘港湾、裂隙中,与磷灰石连生,并有相互交生的特点;⑤铌易解石、褐帘石等矿石矿物均赋存于含磷灰石金云母角闪石岩中。上述研究结合全岩化学分析,本文认为岩石中的铌矿物和稀土矿物主要由后期热液交代作用形成,空间上越靠近全岩矿化碳酸岩、橄榄岩的角闪石岩受后期热液交代作用更强,含矿性更好。

  相似文献   
944.
南黄海陆架区15ka以来的古气候事件与环境演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于1986-1994年间,陆续对南黄海7个柱状样品进行了孢粉分析研究,结合^14C测年数据,参考古地磁、热释光测年等分析资料,以其中3个主要岩芯剖面资料为代表,论述了南黄海陆架区15ka以来的古气候环境演变。结果表明,在第四纪末次冰期冰消期中,气候曾剧烈波动,并逐渐由晚冰期向冰后期过渡。这一演变特点与全球气候背景下的中国东部地理环境相关。同时识别出3个短期降温和两个升温事件:其中A1亚带冷期出现在  相似文献   
945.
Based on the Stokes wave theory, the capillary-gravity wave and the interfacial internal wave in two-layer constant depth''s fluid system are investigated. The fluids are assumed to be incompressible, inviscid and irrotational. The third-order Stokes wave solutions are given by using a perturb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hird-order solutions depend on the surface tension, the density and the depth of each layer. As expected, the first-order solutions are the linear theoretical results (the small amplitude wave theoretical results). The second-order and the third-order solutions describe the nonlinear modification and the nonlinear interactions. The nonlinear impact appears not only in the n (n≥2) times''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but also in the low frequency components. It is also noted that the wave velocity depends on the wave number, depth, wave amplitude and surface tension.  相似文献   
946.
通过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在内蒙古伊和图地区赛汉组古河道中心古河谷砂岩型铀矿中的应用,经部分钻探资料的验证,认为该方法是探测深部地质构造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古河道型铀矿勘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47.
采用WRF模式与包含了云凝结核(Cloud Condensation Nuclei,CCN)浓度和霰雹密度预报的NSSL(National Severe Storm Laboratory,国家强风暴实验室)微物理方案,模拟不同CCN初始浓度条件下南京地区的一次冰雹云过程,分析不同CCN初始浓度影响下冰雹云过程的宏微观演变特征,以及对流发展不同阶段的水凝物粒子及流场、温度场的垂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1)较大的CCN初始浓度虽然抑制了前期对流降水,但对后期对流降水的产生有促进作用;2)CCN初始浓度的增加使得模拟雷达回波的强回波区域(大于40 dBz)缩小,中等强度区域(小于40 dBz)扩张。3)CCN初始浓度增大不利于对流发展初期云雨自动转化过程的发生,但是促进了冰晶与雪的产生,使得冰雹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推迟。4)CCN浓度增大抑制了雨水产生,间接使得霰粒子更倾向于干增长,平均密度更小;5)较大的CCN浓度促使冰雹云单体的发展时间增长。  相似文献   
948.
以蒙脱石为初始材料,通过水热实验模拟在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蒙脱石的伊利石化过程。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及X射线荧光光谱、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样品的矿物物相、化学成分、晶体结构与微观形貌等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1)蒙脱石至伊利石的转化受温度和压力条件的控制;(2)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增高,蒙脱石伊利石化沿着蒙脱石-无序伊蒙混层-有序伊蒙混层-伊利石的转化序列进行转化;(3)水热实验模拟表明蒙脱石至伊利石的转化以溶解重结晶机制为主。实验结果不仅有助于了解埋藏与低级变质作用中的蒙脱石伊利石化过程,同时为研究断层活动所致断层泥中黏土矿物的转化及反演断层形成时温度压力条件提供基本参数。  相似文献   
949.
基于2014年12月在福宁湾附近海域8个站位的同步水文泥沙观测资料,分析了冬季大潮期悬浮泥沙分布以及输运通量的变化规律,并结合理查森数、水体混合所需的势能、潮动力引起的水体势能变化率的计算结果,初步探讨了水体的垂向混合对于悬浮泥沙垂向分布的影响,研究了悬浮泥沙的输运机制。结果表明,从湾内到湾外,温度、盐度总体上呈现递增的趋势;平面上各站位悬浮泥沙浓度由湾内向湾外递减;潮周期内悬浮泥沙浓度变化存在不对称性,总体来说,湾内及湾口处(1#站除外)涨潮阶段悬浮泥沙浓度高,湾外(4#站除外)落潮阶段悬浮泥沙浓度较高。从湾内向湾外,随着水深的增加潮周期内水体的垂向混合逐渐减弱,悬沙浓度的垂向差异逐渐增大。悬浮泥沙输运在湾内及湾口整体表现为向陆输运,在湾外为向海输运。在湾内及湾口处,各分层悬浮泥沙的输运方向大多向陆,且量值较高,而湾外的悬浮泥沙输运方向在垂向上存在差异。由于潮流不对称以及悬浮泥沙的滞后效应引起的潮泵项输运对总的悬浮泥沙通量起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950.
小纪罗异常反映低温热液活动元素的主异常。已发现2个铜矿点。讨论异常区成矿围岩条件、矿化类型,分析矿化与构造、岩体之间的关系,为下一步铜多金属找矿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