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103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基于郑州市地铁1号线、2号线周边11个典型社区的居民调查数据,对地铁开通前后居民通勤交通碳排放进行了核算,从职业、收入和距离等方面分析了地铁沿线居民通勤交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地铁1号线开通后人均通勤碳排放减少18%,地铁2号线开通后减少43%;(2)不同职业类型的居民在地铁开通后通勤碳减排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教师、公司职员、其他、工人、公务员;(3)居民收入与通勤交通碳排放量成正相关,与地铁开通后的碳减排比例呈负相关;(4)居民通勤碳减排率与居住地到最近地铁站的距离成负相关,地铁开通后距离地铁站为0~1,1~2,2~3 km的小区人均通勤碳排放减少率分别52.76%,41.12%,24.36%。  相似文献   
32.
交通标线,作为道路上重要的交通标识,为司机和行人提供重要的引导信息。车载激光扫描系统(车载LiDAR)可以快速获得被测目标的表面三维坐标信息,为提取高精度三维交通标线提供了可靠数据源。本文通过分析道路点云数据的平面距离、点云强度、点云密度等特征,将点云数据归化成地理参考强度图像。针对生成的二维参考图像,充分借鉴图像处理中目标分类与识别的手段,将交通标线信息准确提取出来。实验表明,该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33.
潘威  郑景云  满志敏 《地理学报》2018,73(11):2053-2063
利用清代黄河上中游3个站点的志桩尺寸记录,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反演了1766-1911年的逐年径流量,重建了兰州、青铜峡和三门峡1766-2000年的逐年汛期径流量序列,再结合河源段唐乃亥站1766-2000年的逐年径流量,构建了河源—上游—中游4个站点的径流量序列,这是目前利用历史文献记录能够获得的最为清晰的黄河径流量曲线。研究显示,19世纪中期出现在黄河下游的沉重“河患”是由青铜峡—三门峡河段内的径流量突变所致,而20世纪20年代的枯水时段从河源段到中游段都存在,但其不是突变造成。同时,研究也揭示出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与黄河上中游径流量在年代际尺度上存在着阶段性的反相位关系,20世纪前期和中期,8~16年尺度上在4个站点的径流量都有反相位关系出现;在19世纪30-50年代,PDO与流量在4~6年尺度上的反相位关系在兰州和三门峡断面都较为明显。交互小波分析显示,PDO与黄河上中游汛期水量在8~16年尺度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反相关关系,但只存在于三门峡和兰州断面。这一关系也许表明,黄河上中游产流区的夏季降雨量与PDO的关系具有较为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34.
35.
古气候模拟比较计划(PMIP)是古气候数值模拟领域一项重大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其主旨是为古气候模拟和模拟结果评估提供一个协调机制,理解过去气候变化的物理机制和气候反馈的重要作用,为未来气候预估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对比分析验证模式的模拟性能,探索其不确定性,促进耦合气候系统模式的发展。PMIP目前进行到第四阶段(PMIP4)。PMIP4进一步加强了与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的协作,选取了5组共同关注的PMIP4-CMIP6古气候模拟试验(中全新世、末次盛冰期、过去千年、末次间冰期和上新世暖期),考察气候系统对不同气候背景的综合响应。除此以外,PMIP4还设计了众多敏感性试验研究不同外强迫因子的影响。PMIP4模拟试验不仅为古气候研究提供大量的模拟数据,还将服务于CMIP6及其他众多模式比较计划。  相似文献   
36.
为探究湖北清江和尚洞岩壁放线菌物种组成及其与碳酸盐岩相互作用的关系,分别采集该洞穴无光区风化岩壁样品2份(W1和W2)和弱光区风化岩壁样品1份(W3),采用经改良的5种已知放线菌分离培养基及1种自主设计的风化岩壁浸汁培养基两种策略优化设计分离培养基。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放线菌,并选择放线菌特异引物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和序列测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从3份风化岩壁样品中共纯化到放线菌72株,分属于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的4个属:链霉菌属(Streptomyces,69株)、红球菌属(Rhodococcus,1株)、冢村氏菌属(Tsukamurella,1株)和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1株),其中链霉菌属为优势菌属。无光区样品W1和W2分离到菌株较少,分别为9株和10株,而弱光区样品W3分离到菌株较多,为53株。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放线菌与洞穴碳酸盐矿物相互作用的潜在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7.
高应力深部洞室模型试验分区破裂现象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经典的芬纳公式为手段,以观察到分区破裂现象的模型试验为背景,通过对简化后的圆形巷道围岩应变场和能量场的分析,发现极限平衡区边界存在径向应变的不连续性和弹性变形能的聚集性。认为与开挖洞室呈同心圆的环状断裂的形成,是极限平衡区在边界上由于应变场的不协调而导致的与弹性区的断裂分离。而分区破裂的产生,则是这种断裂分离形成后极限平衡区向深处发展的结果。解释了分区破裂产生时洞周围岩应变和位移随距离洞室增加呈波浪形变化的非单调性规律,给出了分区破裂形成后各破裂区半径的表达式,关系式表明各破裂区之间存在等比关系,比值与地应力状态及围岩力学参数有关。将分区破裂模型试验的参数代入该式,可得,n =1.1左右,与实验完成后剖开模型的各破裂区分布特征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38.
The Xiangshan-Tianjingshan fault zon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arc tectonic zone in northeastern Tibet, whose eastern segment is characterized by primarily left-lateral slip along with thrust component. In contrast, the fault movement property on the western segment of the Xiangshan-Tianjingshan fault zone is more complicated. According to the offset geomorphic features and cross sections revealed by the trenches and outcrops, the western segment is mainly a left-lateral strike-slip fault with normal component, and only accompanied with reverse component at specific positions. To determine the genetic mechanism of fault movement property on the western segment, we obtained three main factors based on the integrated analysis of fault geometry:(1)Step-overs:the left-stepping parallel faults in a sinistral shear zone create extensional step-overs and control the nearby and internal fault movement property; (2)terminal structures:they are conductive to stop rupture propagation and produce compressive deformation at the end of the fault trace; and(3)double bends:strike-slip faults have trace that bends such that slip between two adjacent blocks creates a compressive stress and thrust fault. Additionally, the Tianjingshan sub-block moves to SEE and creates an extensional stress at the end of the sub-block associated with normal faults. It shows that the Xiangshan-Tianjingshan fault zone has a complex evolution history, which is divided into two distinctive periods and characterized by laterally westward propagating.  相似文献   
39.
为了掌握沈阳地区地面沉降状况,在充分搜集研究沈阳地区国家精密水准测量成果和不同时期1∶50000地形图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对沈阳地区地面沉降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地区在1984年以前基本稳定,1984年以后地面沉降逐步发展,2007年以后地面沉降发展迅速,局部地区已经发展为地面沉降严重区.  相似文献   
40.
500 kV输电线路黄河大跨越塔基工程分地下和地上两大部分,集多种施工工艺方法于一体。重点阐述了钻孔桩施工,支撑系统的选择,高桩承台模板的支护,地脚螺栓的安放和大体积承台砼的浇注等施工关键工序、技术难点和重点的具体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