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84篇
  免费   3112篇
  国内免费   4131篇
测绘学   1907篇
大气科学   1999篇
地球物理   2849篇
地质学   7601篇
海洋学   2090篇
天文学   386篇
综合类   931篇
自然地理   1864篇
  2024年   157篇
  2023年   448篇
  2022年   785篇
  2021年   1012篇
  2020年   782篇
  2019年   853篇
  2018年   756篇
  2017年   721篇
  2016年   773篇
  2015年   855篇
  2014年   828篇
  2013年   950篇
  2012年   970篇
  2011年   1042篇
  2010年   987篇
  2009年   886篇
  2008年   925篇
  2007年   885篇
  2006年   817篇
  2005年   721篇
  2004年   501篇
  2003年   450篇
  2002年   492篇
  2001年   400篇
  2000年   316篇
  1999年   217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149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1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7篇
  1975年   9篇
  1964年   8篇
  195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根据海洋测绘中垂直基准构建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逐步回归分析的建立局域无缝海图深度基准面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某海区多个验潮站深度基准面值及分潮调和常数振幅,建立了该海区局域无缝深度基准面值回归方程。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所建立的局域海区无缝海图深度基准面值能够达到厘米级精度,可为海图深度基准面体系的重新构建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2.
江苏省入太湖污染量分析(1998-2007年)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近年来,太湖水体受到了严重污染,水环境质量逐年下降,太湖水环境的状况直接影响了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护太湖已列为国家重点治理项目。本文根据1998-2007年环太湖水文巡测资料及主要入湖河道水质监测成果,分析入湖水量、入湖河道水质、入湖污染物量及其变化趋势,为太湖地区水环境综合整治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3.
野马泉铁锌多金属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缘和青海祁漫塔格山之间的盆山结合部位.矿区出露有印支期及海西期侵入岩.矿区内矽卡岩呈层状、似层状产于上石炭统四角羊沟组中,矽卡岩矿物主要是石榴子石、单斜辉石、角闪石、绿帘石、符山石等;金属矿物主要有磁铁矿、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等.文章基于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剖面和钻孔岩芯观察结果,开展了侵入岩和交代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及矽卡岩矿物学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野马泉矿区闪长岩具有低w(SiO2) (51.90%~59.03%)、高w(MgO) (2.04%~3.44%)、w(TFeO)(5.33%~11.67%),高REE[(318.57×10-6~327.67×10-6)],低LREE/HREE比值(7.36~7.48)的特点;二长花岗岩具有高w(SiO2) (77.36% ~77.41%)、低w(MgO)(0.04%~0.10%)、w(TFeO) (0.76%~1.08%)的特点,LREE/HREE比值较高(9.14~9.37).透辉石-钾长石交代岩比原岩低w(MgO)(1.17% ~ 2.86%)、低w(TFeO)(3.89%~7.76%),且具有更强的Eu负异常(δEu=0.07~0.52),LREE/HREE比值更低(3.19~7.87).透辉石-钠长石交代岩相对原岩具有低w(MgO) (0.36%~0.92%)、高w(TFeO)(3.05% ~8.13%)的特点.野马泉矿区的矽卡岩包括钙矽卡岩和锰质矽卡岩,钙矽卡岩主要产于接触带附近,组成矿物主要为单斜辉石和石榴子石,接近岩体的单斜辉石中透辉石端员组分较高,石榴石主要分布在接触带附近,内环带钙铁榴石组分高于外环带.综合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结果,推断野马泉矿区闪长岩具有较大成矿潜力,野马泉矿区钙矽卡岩主要形成于氧化条件,锰质矽卡岩形成于还原条件.  相似文献   
104.
长期以来,对前兆台网仪器的管理缺乏系统性。为此,研发了前兆仪器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前兆仪器从购买到淘汰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其中包括安装、接入、运行、故障、停测、报废等,以及仪器故障维修流程的管理,其中包括故障登记、处理、维修、备机备件库等。基于这些信息,对仪器及故障维修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本文主要介绍了该系统设计的一些主要技术方面和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05.
水下磁性目标产生的磁场成为重要的水下目标非声探测信号源,因此对水下磁性目标的静磁场建模原理开展了研究。实现了均匀磁化的旋转椭球体模型和磁偶极子模型,并对2种模型在目标磁异常信号仿真上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相比于磁偶极子模型,旋转椭球体模型在传感器与目标距离较近时也能表现很好的适应性。由此,利用旋转椭球体模型,首先通过仿真计算构建了目标在不同运动速度状态下的近距离磁异常信号数据集,然后开展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水下磁性目标运动速度识别方法研究,最后识别效果在验证集和测试集上分别取得了0.17m/s和0.74m/s良好的误差精度,为后续目标的航向等状态识别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6.
石榴子石是矽卡岩型矿床的标志性矿物之一,其结构和成分特征被广泛用来示踪早期成矿流体性质的变化,但其生长过程与金属元素富集过程的关系还不清楚。本文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最西端鄂东矿集区内的铜山口铜钼钨矿床中的石榴子石开展了显微结构和电子探针主量元素、LA-ICP-MS微量元素点分析和面扫描分析。结果显示,铜山口矿床中的石榴子石端元成分以钙铁榴石-钙铝榴石为主,普遍含有一定量的W,特别是在钙铁榴石端元比例高的石榴子石中(可达3898×10-6),且W与Mo、As、Sn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Ti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指示W以类质同象的方式进入石榴子石晶格。石榴子石可包裹结构简单的白钨矿或被具复杂结构的白钨矿交代,指示石榴子石记录了白钨矿形成前和形成过程中流体性质(氧逸度和W含量等)的变化。铜山口矿床中钙铁榴石的大量结晶,导致成矿早期W的大量分散,不利于高品位和大规模钨矿的形成,仅在这些钙铁榴石遭受强烈的退化蚀变时,释放的W在一定程度能够提高矿石的品位,这可能是氧化性矽卡岩型钨矿通常比还原性矽卡岩型钨矿品位低、规模小的重要原因。石榴子石的成分特征(如W、Sn等元素含量和W/Sn、W/Mo和W/As等比值)可以作为判断矽卡岩的氧化还原性和钨矿床的品位及规模的依据,并具有成为W、Mo和Sn等矿床的找矿勘查指示矿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7.
通过对黔东北松桃-江口地区寒武系牛蹄塘组调查研究及系统的样品控制,以岩石学、层序地层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为技术手段,研究发现该组地层岩石主要为富含炭质细碎屑岩组合,沉积构造丰富,识别出该地层组为完整的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可进一步划分为盆地-大陆斜坡-深水陆棚相沉积。微量元素总体上富亲铜、亲铁元素,贫亲石元素;以V、Ni、Mo、Re、As、Cd、U元素丰度及U/Th、δU、V/(V+Ni)、V/Cr、Ni/Co比值指标证实研究区牛蹄塘组中下部沉积条件均位于氧化界以下,属于贫氧-厌氧还原环境,为区域上V、Mo等元素的超常富集提供必要条件,至本组上部为贫氧-弱氧化环境,划分出Ⅶ个氧化还原幕次,细化了研究区牛蹄塘组沉积环境条件及其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对岩溶石漠化山地中小尺度范围内的现有三种主要退耕模式及对照地土壤抗蚀性主成分分析及与各级结构体分形维数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退耕地在3~6年内土壤抗蚀性均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但都介于传统耕地与马尾松次生灌丛之间,其中以具有复式结构的退耕樟树+草被退耕模式的抗蚀效果较理想;(2)与传统旱耕地不同,各退耕模式土壤抗蚀性均是A层土壤强于B层土壤,表明退耕有利于A层土壤抗蚀性迅速提高,尤其是草本+乔灌模式对A层土壤抗蚀性的提高更为显著;(3)>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及破坏率、水稳性指数、有机质含量为评价土壤抗蚀性的最佳四指标;(4)微团聚体、风干团聚体分形维数表征土壤抗蚀性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机械组成、水稳定性团聚体分维数与抗蚀性综合分值相关性较高,尤其是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可较好地反映出土壤的抗蚀特性.  相似文献   
109.
采用显微镜和连续切片技术,观察了大菱鲆胚胎发育阶段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结果表明,大菱鲆胚胎发育主要经历6个时期;在14℃,胚体经108h即可孵化出膜。胚胎在64细胞期出现纬裂,分裂球分化为外层的包被层和内部的深层细胞;多细胞期形成卵黄合胞体层;低囊胚期形成囊胚腔。受精后26h30min胚盾出现。胚盘下包65%时,头突...  相似文献   
110.
黄土高原面积-高程分析及其侵蚀地貌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高原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为著名的水土流失区之一,黄河的泥沙主要来源于此.面积-高程积分(Hypsometric integral,HI)分析常被用于侵蚀地貌区的地貌发育阶段判定.通过探讨HI与DEM分辨率、分析窗口之间的尺度效应,分析了黄土高原HI空间格局和发育阶段性,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侵蚀产沙和地貌发育关系.研究表明:利用不同分辨率DEM计算的HI具有很好的稳定性,HI对DEM分辨率不具有依赖性;然而,利用不同分辨率的分析窗口所计算的黄土高原原HI值,表现出随着分析窗口的增大,HI表现出按照乘幂函数关系下降的趋势.黄土高原HI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即汾渭谷地、宁夏内蒙沿黄冲积平原等地堑凹陷区是HI低值区,而黄土丘陵沟壑区是HI的高值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貌发育处于幼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的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7.9%、83.4%和8.7%,整体来看处于地貌发育壮年期;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侵蚀产沙强度和地貌发育过程关系密切,HI与输沙模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当前,黄土高原强烈的侵蚀产沙是其地貌发育处于壮年期的自然表现,这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自然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