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66篇
  免费   3671篇
  国内免费   4672篇
测绘学   2108篇
大气科学   2689篇
地球物理   3422篇
地质学   9146篇
海洋学   2461篇
天文学   464篇
综合类   1363篇
自然地理   2356篇
  2024年   147篇
  2023年   486篇
  2022年   949篇
  2021年   1182篇
  2020年   922篇
  2019年   1001篇
  2018年   975篇
  2017年   859篇
  2016年   971篇
  2015年   1004篇
  2014年   1053篇
  2013年   1148篇
  2012年   1157篇
  2011年   1198篇
  2010年   1184篇
  2009年   1069篇
  2008年   1106篇
  2007年   1045篇
  2006年   924篇
  2005年   776篇
  2004年   566篇
  2003年   462篇
  2002年   515篇
  2001年   408篇
  2000年   368篇
  1999年   369篇
  1998年   322篇
  1997年   290篇
  1996年   286篇
  1995年   216篇
  1994年   191篇
  1993年   151篇
  1992年   125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7篇
  1965年   4篇
  1954年   8篇
  1938年   3篇
  193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51.
Estuarine macrobenthos respond to a variety of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such as sediment type and salinity, and organic enrichment. A relatively new influence, organic loading from suspended bivalve culture, has the potential to alter this response. A study on soft-bottom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was carried out in the Richibucto estuary (46°40′N, 64°50′W), New Brunswick, Canada, with samples collected from 18 stations in late September and early October 2006. The site consisted of a large tidal channel originating upstream in a small river. The channel was punctuated by bag culture of oysters along its length. A total of 88 species were recorded. The mean values of abundance, species richness, and diversity (H′) of macrofauna were 11,199 ind. m−2 (ranged from 4,371 to 19,930 ind. m−2), 23.4 species grab−1 and 3.29 grab−1, respectively. In general species richness and H′ increased from the upper estuary to the estuarine mouth. Multivariate analyses clearly exhibit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community structure, which coincided with the locations along the estuary (the upper, the lower and the mouth), as well a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hannel. Species richness and diversity H′ showed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salinity (21.2–25.2 ppt), and abundanc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water depth (1.0–4.5 m). Abundance and species richnes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both of silt–clay fraction (3.3–24.8%) and sorting (σI). Species richness was also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organic content (1.9–12.7%). The BIO-ENV analyses identified silt–clay fraction, σI and salinity as the major environmental variable combination influencing the macrofaunal patterns, and silt–clay fraction as the single best-correlated variable.  相似文献   
152.
基于BPM-BM算法的地名数据匹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基于过滤方法的中文字符串模糊匹配算法BPM-BM的基本原理、特点和计算流程等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与地名数据匹配理论相结合,建立了一种新的地名快速匹配方法。以"全国传染病疫情报告地理信息系统(乡级)建设工程"作为一个具体实例,使用C语言来完成地名数据的匹配。  相似文献   
153.
GPS水准高程等级的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水准究竟能达到几等水准测量的精度,一直是广大GPS用户所关心的问题.从等级水准测量的限差人手,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一种充分利用已有水准点信息的评价方法,并给出相应的限差公式.  相似文献   
154.
改变传统的地形图缩编工艺,利用已有的地形数据进行较小比例尺地形图的编绘已成为当前内业制图的主要作业方法。因此修订有关地形图编绘规范标准时应在编绘的作业方法与技术规定等方面适应数字地形图缩编的要求。介绍了该系列标准的结构调整及标准修订工作情况,提出了标准的修订原则,并对标准的修订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55.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对地理信息数据的迫切需求,快速提供高精度的数据显得尤为重要。VirtuoZo 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在采集数字线划图(DLG)时,存在软件自身无法解决的图幅换带接边问题、等高线上出现的尖角和折角问题。根据长期数据采集工作经验,总结了一些可提高精度和速度的方法,以减轻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56.
南京某深基坑边坡支护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晶  卢俊  谭跃虎 《岩土工程技术》2008,22(3):152-154,159
南京某深基坑周边环境较为复杂,地下水丰富,基坑开挖较深,最深处达13m。根据周边环境的情况和开挖的深度,采用了钻孔灌注桩和土钉锚杆相结合的支护形式。分析了该基坑施工的技术要点,通过监测结果,说明该支护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7.
本文在分析GPS RTK定位工作模式的基础上,以苏州市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多对多"模式GPS台站网系统设计,研究了相应的操作规程,并进行了该模式下的定位试验,对定位结果的精度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158.
159.
陕西关中盆地中部地下热水H、O同位素交换 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马致远  王心刚  苏艳  余娟 《地质通报》2008,27(6):888-894
对关中盆地地下热水δ&18O和8D数据的研究表明:盆地中部西安、咸阳深部的地压地热流体发生明显的δ^18O同位素交换,并出现^2H同位素交换,表明热储流体发生了强烈的水岩反应,盆地周边及中部的非地压地热流体^18O交换则不明显。根据研究区^18O同位素的交换程度(用^2H过量参数d表征)和水化学资料,可将关中盆地热储流体分为循环型和封闭型热储流体2类。地热水埋深越大、滞留时间越长、TDS和温度越高、地质环境越封闭,18^O交换程度就越大。西安和咸阳地下热水分属于不同的地热系统,具有不同的补给来源。  相似文献   
160.
李海龙  张长厚  邹云  邓洪菱  马君 《地质通报》2008,27(10):1698-1708
燕山中部冀东遵化、迁西、青龙一带以太古宇深变质结晶岩系为核部的东西向构造形迹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个复式背斜构造,近年来又有学者提出它是一个中生代变质核杂岩。这2种不同认识涉及到华北克拉通北部中生代区域大地构造演化和稳定克拉通内部大型基底结晶岩系的剥露机制问题。对马兰峪背斜南翼和西部倾伏端盖层岩系开展的详细构造研究表明,变形总体表现为连续的褶皱变形及伴生的逆冲构造;构造样式表现为基底卷入式的厚皮构造与盖层内部软弱岩系控制的薄皮构造共存的特征;变形机制表现为顺层挤压导致的纵弯弯曲和相关的断裂构造;近南北向的缩短率介于16%~27%之间。盖层岩系中未发现变质核杂岩构造模型所预期的系列高角度正断层。基底与盖层不整合面接触带尽管在后期构造变形过程中曾经发生过局部的差异性滑动,但并不是造成大规模构造剥蚀和地壳柱切失的剥离断层。因此,冀东马兰峪背斜不是中生代的变质核杂岩,而是水平挤压背景下基底结晶岩系与盖层共同卷入纵弯褶皱变形的厚皮式褶皱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