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94篇
  免费   1534篇
  国内免费   1916篇
测绘学   542篇
大气科学   1597篇
地球物理   1868篇
地质学   4007篇
海洋学   999篇
天文学   400篇
综合类   787篇
自然地理   944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384篇
  2021年   465篇
  2020年   366篇
  2019年   406篇
  2018年   475篇
  2017年   404篇
  2016年   473篇
  2015年   429篇
  2014年   494篇
  2013年   494篇
  2012年   436篇
  2011年   453篇
  2010年   451篇
  2009年   432篇
  2008年   414篇
  2007年   373篇
  2006年   278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205篇
  1999年   308篇
  1998年   316篇
  1997年   289篇
  1996年   281篇
  1995年   213篇
  1994年   187篇
  1993年   145篇
  1992年   127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11篇
  1976年   5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1.
New40Ar/39Ar plateau ages from rocks of Changle-Nanao ductile shear zone are 107.9 Ma(Mus), 108.2 Ma(Bi), 107.1 Ma(Bi), 109.2 Ma(Hb) and 117.9 Ma(Bi) respectively, which are concordant with their isochron ages and record the formation age of the ductile shear zone. The similarity and apparent overlap of the cooling ages with respective closure temperatures of 5 minerals document initial rapid uplift during 107–118 Ma following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Min-Tai microcontinent and the Min-Zhe Mesozoic volcanic arc. The40Ar/39 Ar plateau ages, K-Ar date of K-feldspar and other geochronologic information suggest that the exhumation rate of the ductile shear zone is about 0.18–1.12 mm/a in the range of 107–70 Ma, which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tectonic extension.  相似文献   
212.
图像配准和融合及其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图像配准和融合是图像分析和处理的基本问题,在医学影像、遥感、计算机视觉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研究它们在多模态医学影像技术中的应用。本文提出并实现了基于Fourier变换的图像配准和基于子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在图像融合中,我们采用特征选择的取大原则,这种准则更适合于来自不同图像中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213.
在计算覆盖整个黄晔裂谷200口人工井(包括少部分探井)沉降量的基础上,总结本区二种基本沉降曲线模式。统计出热沉降(St)与初始沉降(Si)之比为0.6,依此为约束条件与大陆岩石圈伸展的地球动力学正演模式进行对比,与简单剪切模式预测的热沉降与初始沉降之比值及几何效应更接近。进一步证实黄骅裂谷以简单剪切机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模式更合理,这与著名的以纯剪模式形成的北海伸展盆地不同  相似文献   
214.
米山断裂是一多期变形断裂,早期以韧性变形为主,后期以脆性变形为主,断裂变形具有准对称性,西盘变形强度大于东盘。变形强度决定了断裂带的蚀变及矿化特点,蚀变的分带结构与断裂的不同矿化特征都与断裂的变形有关,因此米山断裂的生成与发展,对胶东东部的成岩成矿具有重要作用,它控制了燕山早期花岗岩的侵入,韧性变形作用是金矿成矿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15.
珊瑚礁工程地质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珊瑚礁工程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为珊瑚礁自然地质条件、珊瑚礁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和珊瑚礁混凝土料问题。除了通常的工程地质研究方法外, 着重介绍珊瑚礁工程地质研究的钻探、触探和地球物理勘测方法。  相似文献   
216.
地矿部吉林地勘避自八十年代初开始推向地质市场,迄今已十多年,服务领域日益扩大,但根据当前市场发展的趋向,必须走视规模经营的路子,引进,更新技术装备,扩大工程市场的服务功能和占有率,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17.
本文建立了比较精细的川滇地区三维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了川滇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的强震活动对于其他活动断裂潜在强震孕育进程的加卸载效应.  相似文献   
218.
2001年四川雅江6.0级地震序列的破裂特征及发震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思胜 《中国地震》2004,20(1):1-11
2001年雅江地震序列(主要地震是2月14日的Ms5.1和2月23日的Ms6.0地震)是四川地区近13年来的重要地震。选择2001年1月1日~6月30日期间,四川地震台网至少5个清晰的初动到时所记录的雅江地震序列中88次地震,并对其作了重新定位,对其中较大的13次地震用四川地区地震台网P波初动资料作了震源机制解。88次地震震源深度分布在2~16km,优势深度为9~llkm。前震、5.1级地震及其余震、6.0级地震及余震都紧邻孜河断裂分布,且按时段划分的震中优势分布方位与孜河断裂走向都是北西向。根据雅江地区近期大地形变场物质运移方向,选定了震源机制解的破裂面。13次较大地震震源机制解的主压应力P轴具有较大的垂向分量,水平投影方向为南东;地震类型都是左旋、走滑一正断型或正断一走滑型;大部分地震破裂面走向为北西一南东,倾向南西。根据前震、5.1级地震及其余震、6.0级地震及其余震震中优势分布方位,以及大多数较大地震破裂面走向和倾向,认为穿过震区的走向北西、倾向南西的孜河断裂是这次雅江地震序列的发震断裂。  相似文献   
219.
龙凡  韩天成 《地下水》2004,26(1):43-47
本文通过联剖、电测深、磁法和测温法等综合工作成果,分析、推断出汤上屯热水构造的产状、性质和热水出露条件,圈定出了热水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220.
In this study the inelastic behavior of steel arch bridges subjected to strong ground motions from major earthquakes is investigated by dynamic analyses of a typical steel arch bridge using a three‐dimensional (3D) analytical model, since checking seismic performance against severe earthquakes is not usually performed when designing such kinds of bridge. The bridge considered is an upper‐deck steel arch bridge having a reinforced concrete (RC) deck, steel I‐section girders and steel arch ribs. The input ground motions are accelerograms which are modified ground motions based on the records from the 1995 Hyogoken‐Nanbu earthquake. Both the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ridge are studied by investigation of time‐history responses of the main parameters. It is found that seismic responses are small when subjected to the longitudinal excitation, but significantly large under the transverse ground motion due to plasticization formed in some segments such as arch rib ends and side pier bases where axial force levels are very high. Finally, a seism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response strain index is proposed for such steel bridge structures. Copyright © 200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