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60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Relationships between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n the East China Sea (ECS) and Yellow Sea (Y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geochemical and molecular microbiology methods. The diversity of phytoplankton was characterized using cultivation-independent PCR-based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Groups resulting from 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averages clustering of the DGGE profiles showed good consistency with the eco-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a area they belonged to. Additionally, the clustering results based on DGGE fingerprinting and those based on morphological compositions were practically identical. The relationship of phytoplankton diversity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w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Temperature,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 (DIN), and silicate-Si were found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composition.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 was performed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these three environmental factors. Generally, values of the ECS are clearly separated from those of the YS in the CCA biplot, due to mainly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DIN.  相似文献   
142.
The values of the helium isotopes in the inclusions of the Ordovician reservoir rocks in the Kongxi buried hill belt in the Huanghua depression were first measured and the source of helium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were investigated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of the helium isotopes in the conclusions in the Ordovician rocks in the Ordos basin and the Tarim basin. The input of the mantle-derived helium into the inclusions in the carbonate reservoir rocks was found from the Konggu 3 well, the Konggu 4 well, and the Konggu 7 well in the Kongxi buried hill belt. The 3He/4He and R/Ra in the conclusions in the Ordovician oil-bearing reservoir rocks in the Konggu 7 well average 2.54×10-6(3) (sample quantity, the same below) and 1.82(3), respectively. The percent of the mantle-derived helium in the inclusions of the reservoir rocks in the Konggu 7 well reaches up to an average of 23.0%(3). The age of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mantle-derived helium to the inclusions in the Kongxi buried hill belt is in the La  相似文献   
143.
提出了多时相DEM的高程变化与DOM影像变化分析协同的空间分析方法,对地表变迁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分析。这种方法在地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地表变化相当活跃的西藏墨脱地区得到了应用.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快速精确的地表稳定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4.
北极地区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气候及陆地环境变化,气温升高、植被绿化、冻土融化以及野火频发等因素已经对北极地区的第一产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了支撑气候变化背景下北极第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相关政策的制定,有必要加强北极气候及陆地环境变化对第一产业影响的整体性认识。本文针对北极地区的种植业、畜牧业、林业以及渔业4个第一产业部门,系统梳理了它们受到气候及陆地环境变化影响的类型与程度。同时,本文基于跨部门视角总结了当前北极环境变化对第一产业影响的相关研究,并从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展望:① 气候及陆地环境变化对第一产业的具体影响方式;② 整合局域性科学认识的挑战;③ 气候变化适应策略的制定与实施;④ 数据与方法层面的整合与创新;⑤ 气候变化影响下北极第一产业变化对中国的启示。本文总结了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北极第一产业研究的重点领域,可为中国参与北极第一产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5.
王丽媛  辛蔚  程捷 《古地理学报》2014,16(2):239-248
根据腾格里沙漠西北缘青土湖ZK1孔晚第四纪以来沉积物孢粉组合、磁化率特征和光释光年代的研究,恢复了该区的植被面貌,论述了青土湖地区自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气候变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中更新世晚期可划分为凉干和暖湿2个阶段;晚更新世可划分为暖湿和凉干2个阶段,并且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反映的末次间冰期、末次冰期的次一级气候旋回特征相吻合;全新世该地区主要经历了从暖湿到凉干的气候波动。  相似文献   
146.
应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等多种测试手段,对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南贝尔凹陷下白垩统铜钵庙组和南屯组火山碎屑岩储集层成岩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探讨了成岩演化的控制因素。研究认为,储集层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熔结作用、压实作用、脱玻化作用、蚀变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溶解作用,所处成岩作用阶段主要为中成岩阶段A期。储集层经历了同生成岩阶段-中成岩阶段A期的演化过程,局部储集层还经历了表生成岩阶段的演化过程。各成岩演化阶段特点均有所不同,其中,同生成岩阶段以熔结作用和弱胶结作用为特点,早成岩阶段A期以较强压实、弱胶结为特点,早成岩阶段B期的特点为较强压实、弱胶结、弱溶蚀,中成岩阶段A期为中等压实、较强胶结、较强溶蚀,表生成岩作用阶段以大气水淋滤作用为特点。成岩演化过程主要受成岩环境以及构造作用和火山活动的控制。储集层成岩环境大致经历了弱碱性-弱酸性-酸性-碱性的演化过程,酸性成岩环境以溶蚀溶解作用为主,碱性成岩环境胶结作用明显。构造作用和火山活动通过控制火山碎屑物质的来源、裂缝的产生、热流体活动以及表生成岩阶段的进行等来影响储集层的成岩演化。  相似文献   
147.
148.
西藏冈底斯中部广泛发育中新生代岩浆活动,而其岩石成因及岩浆源区仍存争议。早白垩世岩浆作用既是探究冈底斯带大规模的岩浆成矿作用的关键要素,又是认识其地球动力学过程的关键窗口。本文以中冈底斯带确角弄地区出露的早白垩世花岗质岩体为对象,进行了详细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研究。花岗质岩体岩石类型以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为主,其次为石英二长岩、正长花岗岩等,属I型偏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确角弄岩体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侵位年龄为127±1.6Ma,(~(87)Sr/~(86)Sr)_i值高(0.70926~0.71424),负全岩ε_(Nd)(t)值(-7.0~-9.1),微量元素表现出消减带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显示岛弧花岗岩的亲缘性。岩浆源区主要来自古老基底岩石的部分重熔并可能有少量幔源物质的参与,经历了强烈分离结晶作用。岩石成因可能与早白垩世时受到班公湖-怒江洋壳岩石圈向南俯冲过程中发生的板片断离有关。确角弄岩体是中冈底斯早白垩世带状岩浆大爆发事件在中部的延续。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发生了强烈的热液蚀变,具有很高的铁钨物化探异常值,局部地方发现了磁铁矿矿化点,成矿岩体锆石都具较高的Ce~(4+)/Ce~(3+)比值(450~769),锆石Ti饱和温度较高为776℃左右,显示成矿岩浆为高温岩浆热液体系并具有高氧逸度特征,化探趋势剩余异常的空间展布受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岩浆岩控制明显,指示了良好的铁钨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9.
数字岩石物理技术既可实现煤体孔隙的三维空间表征及重构,又可模拟孔裂隙系统中流体的流动和绝对渗透率的计算。以伯方矿3号煤层为研究对象,基于微米焦点CT扫描与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建立了真实的三维数字岩心模型;应用MATLAB编程及AVIZO软件内含的多种形态学算法,进行了数字岩心孔隙结构量化和表征,建立了等价孔隙网络模型;将AVIZO与COMSOL完美对接,实现了孔隙尺度的渗流模拟、绝对渗透率计算,并探讨了流体运移过程中的压力场及速度场的分布。研究方法丰富了现有数字岩石物理研究手段,为微观尺度上的煤体孔隙结构及流体运移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0.
对比研究中国半干旱-湿润气候区的黄土有机碳同位素(δ 13 CTOC)变化的控制因素及其所揭示的植被演替过程, 能够为认识这些地区植被变化规律提供新的依据。迄今, 秦岭以南亚热带地区土壤 δ 13 CTOC与植被和气候之间的关系及其与黄土高原地区的联系还不清楚。本研究选取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高原的镇北台、西峰、洛川, 以及秦岭地区的洛宁和长江下游的镇江等5个代表性黄土剖面, 对其δ 13 CTOC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湿润区黄土δ 13 CTOC在间冰期偏正, 在冰期偏负, 可以反映季风强度的变化。末次间冰期以来湿润气候条件下黄土沉积区的植被是以C4草本为主的C4/C3混合的草地。温度满足一定条件后,季风降水变化可能是控制半湿润-湿润区黄土沉积上覆C3/C4植物丰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