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39篇
  免费   3842篇
  国内免费   4888篇
测绘学   1049篇
大气科学   4186篇
地球物理   5407篇
地质学   10737篇
海洋学   2444篇
天文学   953篇
综合类   2421篇
自然地理   2572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400篇
  2022年   913篇
  2021年   1087篇
  2020年   904篇
  2019年   992篇
  2018年   1195篇
  2017年   1068篇
  2016年   1277篇
  2015年   943篇
  2014年   1273篇
  2013年   1223篇
  2012年   1125篇
  2011年   1202篇
  2010年   1138篇
  2009年   1129篇
  2008年   1002篇
  2007年   979篇
  2006年   766篇
  2005年   821篇
  2004年   582篇
  2003年   619篇
  2002年   615篇
  2001年   571篇
  2000年   668篇
  1999年   1002篇
  1998年   809篇
  1997年   884篇
  1996年   818篇
  1995年   686篇
  1994年   564篇
  1993年   514篇
  1992年   395篇
  1991年   291篇
  1990年   232篇
  1989年   182篇
  1988年   174篇
  1987年   126篇
  1986年   107篇
  1985年   76篇
  1984年   53篇
  1983年   46篇
  1982年   37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41篇
  1979年   28篇
  1978年   15篇
  1976年   11篇
  1975年   14篇
  1958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对用Ganble溶液、有机酸及无机强酸溶解后的矿物粉尘残余物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矿物纤维粉尘纤维变短、长径比减小、柔性减弱、端部变圆,部分溶解成串珠状;粗大颗粒松散塌陷,表面粗糙度增加;片状粉为碎变细;硅酸盐矿物粉尘具有向以SiO2为主要成分的纳米级近球形颗粒转化的趋势。故提出在纳米级别上研究粉尘致病机理是非常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92.
超深防渗帷幕性质研究及设计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渗帷幕在很多国家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但深度超过 35m较少。防渗帷幕其施工目标参数控制难度大 ,而且深度增加导致难度更大。因此施工目标参数对施工影响起关键决定作用。究竟应如何确定合理的目标参数 ,即保证防渗帷幕的工程作用 ,又不会增加施工难度和工程造价 ?通过土力学基本理论分析 ,并针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多工况比较计算 ,然后对比现行相关规程规范 ,提出保证降水帷幕发挥作用的施工参数  相似文献   
93.
大型海藻对富营养化海水养殖区的生物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海水养殖的快速发展,养殖水体的自身污染和富营养化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作为生物滤器的大型海藻可以有效地吸收、利用养殖环境中多余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从而减轻养殖废水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养殖系统的经济输出,被广泛应用于鱼、虾和贝类等的综合养殖系统中,对富营养化海水养殖区进行生物修复。文章概述了大型海藻对富营养化海水养殖区进行生物修复的原因、原理、优点、研究进展以及应用大型海藻产生的效益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指出在富营养化海水养殖区养殖大型海藻进行生物修复的方法可以实现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4.
本文利用模式识别方法,判定浙江省及其邻区的5.0级和5.5级地震的潜在震源区,并研究了它们的发震背景特征,同时与强震区的地震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两种地区的发震背景在地质构造和深部构造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还指出了未来有可能发生5.0级地震的地区。  相似文献   
95.
扰动生物作为生态系统工程建造者,通过对沉积底质的改造直接影响沉积物和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营养物质的循环、迁移和存储),对底栖生态系统工程有重要的影响.遗迹化石作为底栖生物活动的载体,为研究寒武纪大爆发之后底栖生态系统工程建造者的演化规律,并评价底栖生态系统工程建造者对生态系统工程产生的影响提供了依据.对河南地区8个寒武...  相似文献   
96.
云南鲁甸6.5级地震灾害特点浅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通过对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6.5级地震震害开展实地调查,对灾区破坏情况进行总体介绍,并就各烈度区特征和建筑物震害、地震地质灾害、工程结构震害进行分析,初步得出本次地震的一些震害特点.一是灾区人口密度大,人员死亡较集中.人员死亡主要集中在Ⅷ和Ⅸ度区.二是地震振动强,灾区破坏严重.本次地震震源深度12km,极震区烈度高达Ⅸ度,震源破裂在11s内集中释放.三是抗震能力弱,房屋破坏严重.灾区属国家级贫困区,农村民居抗震能力弱,且多数民房坐落在河谷陡坡上,边坡效应加重房屋震害,重灾区砖木和土木房屋成片损毁、倒塌.四是灾区条件恶劣,救灾难度大.震区活动断裂密集发育、地质破碎疏松、地形崎岖不平,又恰值雨季,诱发极其严重次生地质灾害,导致人员伤亡,造成灾区大面积交通、通信、电力中断,救援物资与救援力量无法及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7.
选取2015年阿拉善左旗5.8级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南北地震带北段项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阵数据中心及内蒙古测震台网记录到此次地震序列的78次地震波形资料,采用单纯型法、Hyposat法、双差定位方法、确定性方法(PTD方法)、CAP地震矩张量反演法重新测定深度,并将所获深度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确定性方法(PTD方法)和双差定位方法较符合震源区构造特征的深度测定,单纯型法、Hyposat法效果不佳,CAP法适用于较大地震;地震序列平均震源深度为(15.54±8)km。  相似文献   
98.
线翼截断方式对大气辐射计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华  石广玉  刘毅 《气象学报》2007,65(6):968-975
在大气辐射传输计算方法中,有3种基本方法,即,逐线积分方法,k-分布方法和带模式方法。其中,逐线积分方法是最精确的计算大气透过率的方法,本文根据透过率计算方式的不同,将逐线积分方法分为追线积分法和追点积分法。由于逐线积分计算需要耗费大量的计算时间,在大气遥感和大气探测业务中使用时,必须减少计算成本,提高计算速度。本文在追线积分法的基础上,给出了简化的逐线积分的基本方法,在保证同样计算精度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计算速度。对在精确的和简化的逐线积分下,不同线翼截断方式(CUTOFF)对吸收系数、大气透过率和冷却率的影响进行了更详细的探讨。通过数值试验发现,对谱线线翼的截断方式是影响辐射计算精度和计算速度的重要因子。在不同压力下,用CUTOFF=2计算的吸收系数误差最大;对CUTOFF=1,在大多数取样点上误差都小于2%;对CUTOFF=3或4,对绝大多数取样点上计算的吸收系数误差都在5%以内,但所用的计算时间却明显减少。大气低层的透过率对不同的计算方法和不同的线翼截断方式不敏感;对大气高层,无论是对精确的还是简化的逐线积分方法,当CUTOFF=2时的透过率结果与其他线翼截断方式的结果差别较大。通过比较,本文给出线翼截断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99.
云南、贵州地区对晚二叠世宣威组底部Nb-REE多金属富集层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其成因还有较大争议.为厘清沐川地区宣威组底部Nb-REE多金属富集层成因机制及富集规律,本研究开展了野外实地调查、矿物学、岩相古地理与岩石地球化学等系统性研究,探讨其物源、富集规律,建立了成矿模式.结果 表明,川南沐川地区宣威组底部Nb-...  相似文献   
100.
The variation in the orbital period of the W UMa type contact binary V502 Oph is analyzed. The orbital period exhibits a wavelike variation with a periodicity of 23.0 years and an amplitude of △P = 1.24×10~(-6) days superimposed on secular decrease of dP/dt = 1.68×10-7 day per year. The long-term decrease may be accompanied by the contraction of the secondary at a rate of 83 m per year and a mass transfer rate from the primary to the secondary of 4.28×10~8 M per year. The short-term oscillation may be explained by the presence of a third component. Orbital elements of the third body and its possible mas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