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035篇 |
免费 | 3842篇 |
国内免费 | 488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45篇 |
大气科学 | 4189篇 |
地球物理 | 5407篇 |
地质学 | 10735篇 |
海洋学 | 2445篇 |
天文学 | 953篇 |
综合类 | 2420篇 |
自然地理 | 25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9篇 |
2023年 | 401篇 |
2022年 | 910篇 |
2021年 | 1089篇 |
2020年 | 904篇 |
2019年 | 992篇 |
2018年 | 1195篇 |
2017年 | 1068篇 |
2016年 | 1274篇 |
2015年 | 942篇 |
2014年 | 1273篇 |
2013年 | 1223篇 |
2012年 | 1126篇 |
2011年 | 1202篇 |
2010年 | 1138篇 |
2009年 | 1128篇 |
2008年 | 1003篇 |
2007年 | 979篇 |
2006年 | 766篇 |
2005年 | 821篇 |
2004年 | 582篇 |
2003年 | 619篇 |
2002年 | 615篇 |
2001年 | 571篇 |
2000年 | 668篇 |
1999年 | 1002篇 |
1998年 | 809篇 |
1997年 | 884篇 |
1996年 | 817篇 |
1995年 | 686篇 |
1994年 | 564篇 |
1993年 | 514篇 |
1992年 | 395篇 |
1991年 | 291篇 |
1990年 | 232篇 |
1989年 | 182篇 |
1988年 | 174篇 |
1987年 | 126篇 |
1986年 | 107篇 |
1985年 | 76篇 |
1984年 | 53篇 |
1983年 | 46篇 |
1982年 | 37篇 |
1981年 | 28篇 |
1980年 | 41篇 |
1979年 | 28篇 |
1978年 | 15篇 |
1976年 | 11篇 |
1975年 | 14篇 |
1958年 | 1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鄄城县近48年雷暴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鄄城县1961—2008年的雷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鄄城县雷暴活动的年际、月际特征。结果表明:鄄城县年均雷暴日为23天,随着年代的增加,雷暴日数平均以2.9d/10a的速率减少。雷暴日数主要集中在4—9月份,其中以7月份最多;平均雷暴初日为4月21日,终日为9月20日;初终日间隔最少73天,最多264天。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介绍了714S天气雷达接收系统组成及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及714S天气雷达接收机灵敏度比正常值偏低20 dB的故障原因及检修过程.本次故障分析及检修过程具有代表性,不仅适用于714S雷达,对处理其他雷达接收灵敏度故障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5.
IntroductiontoanInvariantQuantityMethodLiuGuifu(刘桂复)(NamingInstituteofMeteorology,Naming210044ReceivedMarch11.1995,revisedJun... 相似文献
996.
甘肃省夏季层状云微物理特征个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2004年6月12日甘肃河西地区一次降水性层状云的云物理飞机探测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云中粒子的浓度、直径、二维图像以及谱型变化地研究,并结合宏观观测记录,详细分析了云系的垂直和水平微物理特征.观测资料分析表明:此次云系为Ac-Sc结构,上层Ac云为纯冷云,下层Sc云为纯暖云,两层云之间存在较厚的干层.云中微物理量的垂直和水平变化均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整个探测过程中,FSSP-100所测云粒子的浓度和平均直径变化范围分别为0.1~-232.6cm-3和3.5~45.5μm,OAP-2D-GA2所测云粒子浓度及平均直径变化范围分别为0.01~116.7cm-3和32.2~995.7μm.粒子二维图像表明,上层高积云中冰相粒子的凇附、粘连现象普遍,说明云中存在较多的过冷水.图像及谱型分析表明,6000m以上某些区域有冰晶高浓度区存在,大量冰晶的成长消耗了云中过冷水,不利于大云粒子的形成和成长;这次降水雨滴主要由纯暖性Sc云中暖云成雨过程形成,冷云过程只在Sc云顶附近有一定作用,本次降水主要机制为下层层积云中的暖云过程. 相似文献
997.
利用城市大气污染数值预报系统CAPPS的第三版(CAPPS3),经过安装、调试和本地化、自动化处理,建立起适合于辽宁的区域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用于预报辽宁的城市污染指数和等级以及各污染物的日均浓度分布.通过模式预报结果与监测资料的对比,发现辽宁14个主要城市SO2、NO2预报准确率的总体水平明显高于PM10.区域污染物浓度分布位置和大小的预报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污染物小时浓度的演变也与实际风场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表明CAPPS3模式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预报出区域污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98.
北京地区一次辐射雾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V3对2006年11月20日北京地区的一次大雾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研究。模拟结果与极轨卫星监测图像以及十二通道微波辐射计观测资料的对比表明,模式对此次雾的模拟是比较成功的,尤其是在雾区的分布位置、雾的高度以及雾的维持时间等方面。针对不同的云物理方案、长波辐射项、短波辐射项以及模式的垂直分辨率进行了4组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地面的长波辐射冷却促使辐射雾的形成,而短波辐射的加热是辐射雾消散的主要原因。另外,增加模式的垂直分辨率以及选取更加详细的云微物理方案可以使模式模拟的辐射雾的结果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999.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