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919篇 |
免费 | 5863篇 |
国内免费 | 760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743篇 |
大气科学 | 6641篇 |
地球物理 | 8087篇 |
地质学 | 16340篇 |
海洋学 | 3832篇 |
天文学 | 1322篇 |
综合类 | 3587篇 |
自然地理 | 38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8篇 |
2023年 | 588篇 |
2022年 | 1410篇 |
2021年 | 1633篇 |
2020年 | 1392篇 |
2019年 | 1477篇 |
2018年 | 1824篇 |
2017年 | 1664篇 |
2016年 | 1897篇 |
2015年 | 1437篇 |
2014年 | 1877篇 |
2013年 | 1788篇 |
2012年 | 1687篇 |
2011年 | 1815篇 |
2010年 | 1805篇 |
2009年 | 1700篇 |
2008年 | 1473篇 |
2007年 | 1482篇 |
2006年 | 1218篇 |
2005年 | 1203篇 |
2004年 | 900篇 |
2003年 | 918篇 |
2002年 | 943篇 |
2001年 | 884篇 |
2000年 | 1049篇 |
1999年 | 1539篇 |
1998年 | 1265篇 |
1997年 | 1332篇 |
1996年 | 1187篇 |
1995年 | 1073篇 |
1994年 | 909篇 |
1993年 | 836篇 |
1992年 | 638篇 |
1991年 | 467篇 |
1990年 | 382篇 |
1989年 | 307篇 |
1988年 | 268篇 |
1987年 | 199篇 |
1986年 | 154篇 |
1985年 | 119篇 |
1984年 | 92篇 |
1983年 | 68篇 |
1982年 | 68篇 |
1981年 | 48篇 |
1980年 | 57篇 |
1979年 | 44篇 |
1978年 | 19篇 |
1976年 | 15篇 |
1975年 | 17篇 |
1958年 | 3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哈陇休玛钼多金属矿床是东昆仑成矿带东段目前仅有的中型斑岩型矿床。为了查明其成矿流体性质及成矿物质来源,构建矿床成矿模式,本文进行了详细的流体包裹体和H-O-S同位素研究。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显示,哈陇休玛矿床发育气液两相和含CO2三相两种类型包裹体,成矿流体呈现中高温(集中于280~340℃)、高盐度(w(NaCl),集中于6.00%~18.00%)和中等密度(集中于0.64~0.92 g/cm3)特点,成矿深度为2.4~4.1 km,形成于中浅成环境。H-O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的特征,但主体以岩浆水为主;S同位素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深部岩浆。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哈陇休玛矿床成矿模式为印支晚期东昆仑地区发生强烈壳幔混合作用,形成富含成矿元素的混合岩浆,含矿流体在随混合岩浆上升的过程中发生流体沸腾,并与大气降水混合冷却,导致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促使成矿物质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93.
The hydrologic response of engineered medi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termining a stormwater control measure's ability to reduce runoff volume, flow rate, timing, and pollutant loads. Five engineered media, typical of living roof and bioretention stormwater control measures, were investigated in laboratory column experiments for their hydrologic responses to steady, large inflow rates. The inflow, medium water content response, and outflow were all measured. The water flow mechanism (uniform flow vs. preferential flow) was investigated by analyzing medium water content response in terms of timing, magnitude, and sequence with depth. Modeling the hydrologic process was conducted in the HYDRUS‐1D software, applying the Richards equation for uniform flow modeling, and a mobile–immobile model for preferential flow modeling. Uniform flow existed in most cases, including all initially dry living roof media with bimodal pore size distributions and one bioretention medium with unimodal pore size distribution. The Richards equation can predict the outflow hydrograph reasonably well for uniform flow conditions when medium hydraulic properties are adequately represented by appropriate functions. Preferential flow was found in two media with bimodal pore size distributions. The occurrence of preferential flow is more likely due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imodal pore structure and the initial water content rather than the large inflow rate. 相似文献
94.
分布于帕米尔东北缘羌塘地块上的穷阿木太克岩体,与班公湖怒江洋的闭合有着密切关系。岩体主要由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穷阿木太克岩体的形成年龄为(107.0±1.2) Ma(MSWD=0.55),属于早白垩世晚期。地球化学结果显示,主量元素具有富Ca、富K、富碱等特点,岩石Al含量较高,为弱过铝质花岗岩系列,具典型的钙碱性特征。稀土元素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型特征,并显示弱的负铕异常。微量元素表现出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高度富集和高场强元素Nb、Ta、Ti、Hf强烈亏损。岩石在成因上可能是地壳下部基性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结合本区所处的构造环境,早白垩世晚期穷阿木太克岩体可能形成于羌塘地块与冈底斯地块之间同碰撞(挤压环境)向碰撞后(伸展环境)的转化阶段,为后造山花岗岩类,岩石系列从早到晚由中钾钙碱性系列向钾玄岩系列演化。 相似文献
95.
为了探讨车莫古隆起对内物源沉积体系及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从车莫古隆起形成与演化入手,利用岩心、地震、测井等资料,多种方法结合恢复其剥蚀量、古地貌,提出车莫古隆起从中侏罗世到早白垩世发育,侏罗世末是其鼎盛时期,并提供内物源,控制围绕车莫古隆起周缘沉积体系和砂体展布,从岩心、地震特征、重矿物稳定系数、古水流指向、砂岩厚度等方面给出存在依据,合理解释了古隆起控制范围内已发现油藏的砂体成因。车莫古隆起发育和潜伏埋藏期控制古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掀斜后内物源砂体展布、断裂体系和现今构造共同控制着油气调整、运移及次生油气藏的分布,围绕车莫古隆起发育的内物源砂体尖灭方向与现今构造高部位指向垂直和斜交区域是岩性地层油气藏有利区。围绕内物源勘探刚开始,在此认识指导下部署的沙门1、莫17、夏盐11、夏盐12等井已获得突破,腹部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将进入一个油气发现新阶段。 相似文献
96.
97.
98.
99.
长江三角洲全新世沉积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三角洲及其沉积体系的研究,近年来受到广泛注视.长江三角洲是我国较大的潮汐河口三角洲,对它的形成和演变的研究,不少单位曾做了大量工作,,本文试图通过总结近几年来所取得的部分钻孔资料和沉积分析资料,提出关于长江三角洲全新世沉积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00.
山地冰川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全新世以来,冰川呈加速退缩趋势。冰川地貌是冰川变化最直接的证据。枪勇冰川发源于卡鲁雄峰,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北坡雨影区,雅鲁藏布江以南,冰川末端在海拔5000 m附近,冰川面积约为6.63 km2。枪勇沟从外至内共保存有4期冰碛垄,其中以"大枪勇错"外侧的新冰期冰碛垄最为高大,终碛垄高约30 m,且形态清晰。文章基于野外观察及谷歌影像(Google Earth)上冰碛垄的分布范围,恢复并计算了新冰期时枪勇冰川面积约为10.0 km2,较现代冰川扩张了1.5倍。采用VOLTA模型计算了现代冰川的体积为0.21±0.04 km3,平均厚度约为31.7 m。基于纵剖线模型模拟了新冰期冰川表面高程,新冰期冰川平均厚度约为58.5 m,冰川体积约0.59±0.12 km3,是现代冰川体积的2.8倍,体积减小较面积退缩更为剧烈。利用积累区面积比率法(Accumulation Area Ratio Method,简称AAR),采用AAR值为0.7±0.05,基于现代冰川表面高程和模拟的新冰期冰川表面高程,计算现代冰川和新冰期冰川的物质平衡线高度(Equilibrium Line Altitude,简称ELA)分别为5780±70 m和5660±100 m,新冰期时平衡线高度降低了约120 m。而不利用模型恢复新冰期表面高程时,平衡线降低值为240 m,可能高估约120 m。新冰期时,枪勇冰川扩张受区域降温控制,冰川前进可能是对4.2 ka冷事件的响应。冰碛垄形成时代和大枪勇错孢粉数据表明,冰川可能在2.5 ka左右已经退缩,2.2 ka时退缩加剧。 相似文献